解芳,趙晶,李鵬
(遼寧省撫順市中醫院藥劑科,遼寧 撫順 113000)
老年人作為特殊群體之一,自身器官功能呈現逐漸下降的特點,針對環境適應能力以及自身生理機能均呈現一定程度的降低,從而增加慢性病的發生率[1-2]。在此種情形下,患者合并表現焦慮障礙、抑郁障礙以及精神分裂疾病的概率顯著,但是對于非精神專科醫生而言,在精神類藥物應用知識方面較為缺乏,對老年患者應用抗抑郁藥物治療時,往往呈現藥物應用不當的現象,進而使系列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升高,威脅患者整體用藥安全性,因此,采取有效方法對老年抗抑郁藥患者進行干預具有重要意義[3]。本研究旨在探討藥學監護方案干預老年抗抑郁藥患者的可行性,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抗抑郁藥應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60 例。對照組男29 例,女31 例;年齡57~89歲,平均(72.15±2.25)歲;病程5 個月~3 年,平均(1.95±0.23)年。實驗組男28 例,女32 例;年齡59~91 歲,平均(72.19±2.27)歲;病程6個月~4年,平均(1.99±0.25)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有高血壓以及糖尿病等系列基礎疾病;②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不接受抗抑郁藥治療;②中途退出。
1.2 方法 對照組擬定常規方案展開用藥干預,主要向患者講解抗抑郁藥應用系列注意事項;實驗組擬定常規方案+藥學監護方案展開用藥干預:常規方案同對照組患者保持一致;此外具體如下。
1.2.1 合理展開個體化給藥干預 了解老年抗抑郁藥應用患者年齡、癥狀特點、藥物耐受性、軀體狀況以及是否出現并發癥,選擇對應抗抑郁藥物,以保證藥物應用的合理性及針對性[4-5]。
1.2.2 合理展開健康教育干預 對于相關疾病知識講座需要積極開展,通常控制為每周1 次,對老年抗抑郁藥物應用患者以及家屬積極展開健康教育干預,主要集中于藥物治療原則、疾病基礎知識、用藥依從性意義以及具體藥物療法等方面[6-7]。
1.2.3 合理展開用藥咨詢干預 積極開設藥物咨詢窗口,了解老年患者疾病情況以及所用藥物情形,認真解答患者用藥疑問,并且了解藥物各類作用特點,主要集中于藥物相互作用、按時按量服藥以及藥品不良反應等方面,以對患者用藥的合理性予以指導[8-9]。
1.2.4 合理展開心理咨詢干預 利用解釋、傾聽、鼓勵、指導以及安慰等系列方式,確保患者對于治療有明確的認知,并且能夠認真對待,進而提升治療主動配合性[10]。
1.2.5 合理展開定期隨訪干預 利用上門隨診以及電話聯系等方式,對老年抗抑郁藥應用患者積極展開定期隨訪干預,加強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使患者充分消除壓力感以及顧慮感,提升患者用藥依從性以及合理性[11]。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用藥不合理現象、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生活質量評分。
1.4 判斷標準 對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WHOQOLBREF(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展開對應評價,主要從心理、生理、環境以及社會關系幾方面展開,生活質量隨著最終評分分值的增加而提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用藥不合理現象比較 實驗組患者藥物選用不適宜患者占比、用法用量不適宜患者占比以及聯合用藥不適宜占比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用藥不合理現象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irrational drug use between two groups[n(%)]
2.2 兩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低血糖發生率、惡心嘔吐發生率以及肝損傷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各領域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實驗組各領域WHOQOL-BREF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
對于合并應用抗抑郁藥的老年患者而言,其針對抑郁障礙、焦慮障礙以及抗抑郁藥物等系列知識認知度表現較低,諸多患者依從性較差,從而增多用藥不合理現象,進而影響用藥療效[12]。對于抗抑郁藥物在應用期間,彼此之間呈現復雜的相互作用,從而使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增加,對此確定有效方法對患者給予藥學監護干預,意義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藥物選用不適宜患者占比、用法用量不適宜患者占比以及聯合用藥不適宜占比均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低血糖發生率、惡心嘔吐發生率以及肝損傷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干預前,兩組患者各領域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實驗組各領域WHOQOLBREF量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從而證明藥學監護方案的擬定與應用,利于藥物不合理應用現象的減少以及用藥安全性的提升,從而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老年抗抑郁藥應用患者于臨床接受藥學監護干預后,能降低藥物選用不適宜患者占比、用法用量不適宜患者占比以及聯合用藥不適宜占比,改善各領域生活質量評分,促進老年抗抑郁藥應用患者安全性提升以及早期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