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薇
(丹東市第三醫院心理四科,遼寧 丹東 118000)
卒中后抑郁癥(PSD)屬于腦卒中后常見并發癥。發病率超過70%,臨床表現為疲倦、乏力、自責、記憶力減退、精神沉郁,甚至出現輕生念頭,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嚴重影響[1]。常見治療方法包括音樂治療、針刺治療、電休克、藥物治療等,雖然可改善臨床癥狀,但不良反應發生率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不高,整體治療效果不佳。為此,本院提出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鹽酸帕羅西汀治療,旨在評價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鹽酸帕羅西汀對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2 例卒中后抑郁癥患者,根據入院時間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6 例。對照組男22 例,女14 例;年齡40~75 歲,平均(54.2±12.8)年;病程1.2~5.7 個月,平均(3.2±1.6)個月。研究組男20 例,女16 例;年齡42~78 年,平均(53.6±11.4)年;病程1.3~5.2 個月,平均(3.1±1.4)個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納入標準:①經MRI 檢查確診為腦卒中,HAMD 分數>20分;②語言交流正常,能夠正常表達情緒、身體感受;③自愿入組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精神性疾病、認知障礙;②并發腎肝功能障礙;③過敏體質以及藥物過敏史;④癲癇病史。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鹽酸帕羅西汀(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106),每次20 mg,每天1次。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重復經顱磁刺激:患者保持半臥位,雙眼緊閉,磁刺激線圈瞄準左側背外側前額葉,與頭皮切面間隔0.5 cm,強度80%運動閾值,頻率5 Hz,序列50 個脈沖,各序列間隔5 s,1次包含30個序列,共28 min,每天1次,每周5 次,間隔2 周對運動閾值展開1 次測評。注意治療強度調節,持續治療60 d。
檢測方法:患者空腹抽取靜脈血4 mL,2 500 r/min 離心5 min,取上層清液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5-HT、GABA水平。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顯效:HAMD 參數降低50%~100%;有效:HAMD 參數降低25%~49%;無效:HAMD 參數降低<25%。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分數越低表示患者消極情緒越輕。③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物質生活、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生理職能。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5 周后HAMD、WHOQOL-100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22%,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物質生活、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生理職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s,分)
?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
2.4 兩組患者HAMD、WHOQOL-100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HAMD[研究組(30.54±2.35)分,對照組(67.45±5.87)分]、WHOQOL-100 評分[研究組(67.41±6.21)分,對照組(68.41±5.21)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研究組患者HAMD(16.25±2.14)分、WHOQOL-100 評分(90.34±11.02)分低于對照組(20.14±3.25)分、(83.47±9.6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PSD屬于腦卒中并發癥,發病率為47.24%,青年人群發病率13.33%,中年組發病率為43.18%,老年發病率為55.88%。卒中后抑郁具有突發性,基礎是抑郁心理障礙,患者需意識清醒才能產生抑郁。因此,大面積腦梗死患者伴有意識障礙、嗜睡、昏迷[2]。引起抑郁的前提是身心疾病,意識清醒。卒中后抑郁患者對卒中康復有較大影響[3]。臨床治療以三環類或四環類抗抑郁藥物為主,但患者不良反應較多,因而應用存在局限性。為此,本院提出聯合治療方法,對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效果理想,提高生活質量[4]。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鹽酸帕羅西汀可對突觸前神經元再攝取5-羥色胺有抑制效果,降低突觸間隙內5-羥色胺含量,見效快且藥效持續時間長[5]。有研究提出,相對其他藥物,該藥物選擇性強,受體親和性小,不良反應低。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是一種現代治療技術,通過磁信號可無衰減穿透顱骨,對腦神經具有刺激性[6]。有報道顯示,重復經顱磁刺激脈沖磁場在中樞神經發揮作用,引起皮質局部神經元興奮性變化,刺激神經祖細胞。實踐證明,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可改善不良情緒,擴張腦血管并增大腦局部血流量[7]。此外,BDNF 屬于神經營養因子,可保持神經細胞存活與發揮突觸可塑性,融入神經元生長。重復經顱磁刺激有利于提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活性,提高BDNF分泌量,激活細胞內轉導通路,增強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表達,上調BNNF 與特異性受體酪氨酸激酶受體β 含量[8]。總而言之,相對單一用藥治療,聯合治療方法效果更顯著,引導患者保持樂觀情緒,提高總有效率、生活質量,且不良反應小,說明該治療方法安全、高效[9]。
綜上所述,聯合治療可發揮協同作用,抑制神經元萎縮,保護海馬神經元,發揮抑制作用,同時促進大腦額葉代謝與血液循環,改善臨床表現,緩解消極情緒,預后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