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錫剛
1983年7月15日,曾參加抗日戰爭、支援越南革命斗爭,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共左江工委(地委)軍事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左江支隊司令員,具有中國共產黨黨齡47年,為左江地區解放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莫一凡,在廣西南寧病逝,享年71歲。
“一個堅貞不二的革命者”,這是路璠對莫一凡一生的中肯評價。路璠曾任中共廣西省農委委員、都宜忻人民解放總隊司令員兼政委等職務,與莫一凡相知甚深。
紅色家庭聞名柳北地區
莫一凡(1912—1983),原名莫蘊蕃,曾用名陸華、莫一帆,廣西融縣北山村(今融安縣潭頭鄉嶺背村北山屯)人,家境殷實。莫一凡的父親莫伯賢早年畢業于設在桂林的廣西優級師范學堂,先后擔任中學教師、融縣團務總局(后改為民團司令部)局長、融縣地方財務局局長等職,1935年棄政經商,1944年回家務農。他雖為國民黨政權做過事,但思想開明進步,熱心公益事業,在當地頗有聲望。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莫伯賢支持子女投身革命。九口之家,就有6人系中共黨員,長子一凡、次子秉凡(丙凡)、次女莫玉珍(丁友平)先后奔赴延安,于1938年入黨;三子止凡1940年在融縣中學讀書時入黨,后來成長為柳北總隊第二大隊政委;三兒媳蘇健行、三女莫玉蘭分別于1945、1949年入黨。在20世紀40年代,莫伯賢的家是中共融縣地下黨長期活動的據點和柳北總隊第二大隊指戰員常居之地,是柳北地區著名的紅色家庭。由此,北山村成為柳北地區著名的紅色堡壘村,柳北地區第一個村農會、第一個村婦女會、第一支村武裝民兵隊、第一支代號為“江猛”的武工隊,都在北山村誕生。
莫一凡的母親歐陽妹運,1934年4月因病早逝。其繼母黃秀蓮出身貧苦,待人熱情,掩護每一位到家的地下黨干部和游擊隊戰士,為他們洗衣做飯、站崗放哨。
莫一凡7歲開始,斷斷續續在本村小學和鄰村私塾讀書,1928年春考入融縣中學,與同班同學路偉良(楊江)、路璋交往密切。他熱愛學習,課外喜歡看俠義小說,經常為書中俠義人物的正義感和冒險精神所感動。
桂林求學秘密加入中共
1931年春,莫一凡到桂林高中就讀。1934年秋,莫一凡考上廣西省立師范??茖W校,就讀于第3屆(師專5班)。1935年9月,在首任校長楊東莼辭職后不久,該校由進步學者、教務主任陳此生主持校務工作,繼續聘任陳望道、馬哲民、鄧初民、夏征農、楊潮、施復亮等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為教員。這些教員以職業為掩護,開展以培養革命新人為主的革命教育活動,學校進步、民主氣氛濃厚。1936年6月,廣西師專并入廣西大學,改為廣西大學文法學院。同年秋,文法學院成立中共地下黨支部,路璠先后擔任組織委員和支部書記。
到校不久,莫一凡結識了比他高一屆的融縣老鄉、引導他走上革命道路的陶?;?。陶?;甘?936年夏至1937年秋在桂林、柳州一帶非常有號召力的中共黨員。在陶?;傅慕逃龓椭瓦M步教師的影響下,莫一凡如饑似渴地閱讀進步書刊,接受馬列主義的基本觀點,積極參與關于民族存亡和國家發展前途的探討,踴躍投身各種抗日宣傳活動。
1936年春,莫一凡加入中共地下黨秘密外圍組織“反帝反法西斯大同盟”(后更名為“抗日反法西斯同盟”),支持中共的抗日愛國主張;當年“六一運動”(也稱“兩廣事變”)時,莫一凡與10多名同學到河池縣(今河池市金城江區)開展反蔣抗日宣傳活動,激發群眾的愛國熱情。在學習和實踐中,莫一凡逐步認識到,當時內憂外患的中國需要有堅強的組織領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8月開學前夕,經陶保桓介紹,在桂林市五美路易鳳英(桂林女子中學進步學生)家里,莫一凡加入中國共產黨,堅定表示愿意為黨的事業犧牲一切。隨后,他和融縣同鄉周甲銘(蒙谷)、路璠分在一個黨小組。
黨組織交給他的任務是聯系桂林女子中學易鳳英、蔣奎、蔣志明、何佩珍等學生運動骨干。莫一凡利用周日與她們會面,推薦閱讀進步書籍,指導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的方式方法。
1937年8月底,陶保桓在柳州中學被國民黨廣西當局特務逮捕,隨后押往桂林,囚禁于警備司令部。
莫一凡獲悉后,不顧自身安危,與周甲銘一道給陶保桓送去洗漱用具,但是探望請求被國民黨特務拒絕。9月17日,陶保桓被敵人殘忍殺害,莫一凡、周甲銘、何庶民以及陶?;傅挠H屬前往桂林舊飛機場附近公路旁陶?;赣鲭y地點,收殮烈士遺體,妥善安葬。他們發現烈士的10個手指頭都有寸釘大的深洞,顯然是被國民黨特務用竹簽慢慢地刺進去再拔出來后留下的傷痕。為了揭露敵人的野蠻暴行,莫一凡借來照相機,將現場一一拍照。烈士的鮮血,更加激起莫一凡對敵人的仇恨和斗爭的勇氣。
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
1937年10月,莫一凡參加第二屆廣西學生軍,先集中在桂林李家村訓練1個多月。12月14日,在桂林兩萬多名各界群眾的歡送中,由280多名青年學生組成的學生軍義無反顧地奔赴抗日前線。
12月28日,學生軍到達武漢后停留近兩個月。其間,莫一凡經常與學生軍中的中共地下黨員周甲銘和其他進步學生交流看法、統一行動,積極參加“保衛大武漢”示威游行、獻金抗敵活動,組織慰問廣西重傷員,開展街頭抗日宣傳活動,聆聽周恩來對學生軍的講演,加深對抗戰形勢和國共合作的認識。他曾秘密聯系去延安,因故未能成行。

1938年2月,學生軍到達河南省潢川,莫一凡與文法學院的多數同學被分配到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莫一凡任中隊政治指導員。3個月后,青年軍團改為第五戰區地方工作隊,莫一凡先后擔任政治工作總隊第六中隊隊附、隊長。他在河南信陽、湖北應山一帶團結抗日進步人士,并與新四軍信陽挺進隊聯系,協同開展抗日武裝斗爭。莫一凡在兼任湖北應山縣游擊司令部副司令時,曾將所屬中隊兩名通敵罪犯送到新四軍信陽挺進隊審訊處決,清除隊伍中的反動分子,同時準備將隊伍拉到新四軍。1939年秋,由于與新四軍交往密切,莫一凡被國民黨特務告發而被免職,其指揮的應山縣游擊司令部所屬中隊也被遣散。在此情況下,莫一凡便離開部隊回到廣西。
1940年2月,莫一凡參加國民黨當局開辦的西南游擊干部訓練班,畢業后分配到國民黨第一七五師五二四團擔任少校政治指導員。當年6月,五二四團從廣西武鳴開赴綏淥、扶南(今扶綏縣)一帶對侵華日軍作戰。莫一凡負責動員當地民眾幫助部隊運輸糧食、抬擔架、當向導,排解軍民糾紛;在部隊中進行戰前動員,強化戰斗精神。1941年冬,部隊移駐廣東欽縣(今廣西欽州市)、防城,擔任沿海警戒。
此時,部隊中部分軍官貪污腐化,走私成風,但莫一凡潔身自愛,絕不同流合污。他的同事覃鐵夫(解放戰爭時期任河池縣獨立營營長)在其回憶錄《坎坷人生不言愁》中談到,當時擔任五二四團上尉宣傳干事的覃鐵夫,受命出任由駐軍和欽縣警備隊聯合組成的欽縣水、陸兩運聯合檢查所所長,負責打擊走私活動,有一次扣留了師長親戚的走私物品,被團長責罵,事后向莫一凡匯報時,莫一凡拍著他的肩膀說:“這事你沒有錯,我們支持你。”
1942年8月,因不滿國民黨當局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莫一凡辭職返回融縣。10月的一天,莫一凡在融縣和睦被融縣某警長扣留,幸獲同學龍光掩護逃脫。
前往平孟支援越南革命
1943年8月中旬,莫一凡在北山村避難,中共融縣地下黨負責人梁林通知他前往中越邊境平孟山區從事農民運動。他由中共柳州地下黨交通員覃紹彰護送到柳州后,又花了10多天時間,只身步行到達鎮邊縣(今那坡縣)平孟鄉,先與梁游對接上聯絡暗號,經梁游安排與楊烈會面。
楊烈、梁游等中共黨員在平孟山區開展革命活動時,與越南獨立同盟(以下簡稱“越盟”,1941年至1951年間越南的民族統一戰線組織)的黎廣波、黃國云、陳山雄等人結交甚密。應越盟的請求,9月中旬,楊烈派遣有軍事工作經驗的莫一凡到越南北方,幫助越盟舉辦軍事訓練班,籌建越南解放軍宣傳隊和越南解放軍。
到越南后,按越南革命干部以一個字為名的習慣,莫一凡先后改名為華、陸(1947年回國后改名陸華,1950年因與龍州軍分區同事同名,改用原名莫一凡)。不久,越盟在離朔江縣城不遠的大森林里舉辦軍事訓練班,由越南方面在中國讀過黃埔軍校、參加過廣州起義的黎鐵雄擔任班主任,莫一凡任軍事教員,黎廣波兼翻譯。30多名學員多為越北各地地方干部。軍訓班除進行操練,也聽由莫一凡主講的《游擊戰術》。莫一凡重點講解朱德關于抗日游擊隊戰術方面的有關論述以及自己的學習、實踐體會,要求學員結合越北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第一期軍訓班結束后,學員奔赴越北各地宣傳,所到之處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此后,軍訓班相繼舉辦了5期,后3期由莫一凡全權負責。

莫一凡在越南期間,不僅為越南人民的獨立解放培養了大批軍事干部,還歷任越南解放軍諒山支隊軍事指揮員、諒山省人民委員會軍事委員和越南第一、第十二戰區司令部參謀長等職務,直接參加了越南人民的抗法、抗日軍事斗爭,與越南革命領導人胡志明、黃文歡、武元甲、黎廣波等結下深厚情誼。1949年8月參與護送莫一凡到越南參加軍事會議的凌權,在其《龍州往事·回憶左江革命斗爭片斷》中這樣描述莫一凡與胡志明主席走出會場時的真實情景:“他們猶如久別重逢的戰友,談笑風生,十分親切愉快?!敝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黃文歡、武元甲前往北京,路過南寧時,總要請莫一凡和其他幾位中國同志來見面,敘一敘“同志加兄弟”之情。1983年7月,莫一凡病逝,黃文歡發來唁電,表示沉痛悼念;次年10月,黃文歡到廣西訪問期間,慰問莫一凡的妻子曹健及子女,深情回顧與莫一凡在過去艱苦斗爭歲月的共同戰斗經歷。
在駐越工作期間,莫一凡兼任中共桂滇邊特支委員、中共桂越邊臨時工委委員等職,不時回國,和梁游、鄧心洋等領導桂越邊區的革命斗爭,在鎮邊、靖西等縣建立、擴大中共組織,發展了大批秘密農會,開展武裝鎮壓當地惡霸、反動分子的斗爭。1945年2月下旬,莫一凡率平孟山區農會武裝,配合越南革命武裝,攻占越南高平省朔江縣城,消滅駐城日軍,繳獲一批武器、彈藥。越方分給中方7支法造步槍和350發子彈。這些槍械成為1947年中共靖鎮區工委建立武裝基干隊、發動平孟起義的主要武器裝備。3月1日,莫一凡組織鎮邊縣平孟鄉、靖西縣葛吞鄉農民武裝100多人,奔襲靖西縣葛吞鄉耐守邦村(今靖西市吞盤鄉弄乃村),處決了反動村長隆成榮等人,迫使該鄉保安隊停止對農會的武裝鎮壓。
馳騁左江開展武裝斗爭
1947年7月,莫一凡回國,先后擔任左江工委(地委)軍事部長、左江部隊指揮部指揮員、滇桂黔邊縱隊左江支隊司令員等職務,主要負責軍事指揮工作。
莫一凡經常深入一線指揮戰斗,在他看來,共產黨部隊的干部靠前指揮,所以能打勝仗。1948年6月13日,莫一凡和桂滇邊部隊第一支隊隊長林杰組織部隊,在龍州水口鄉八角山伏擊,全殲水口對汛分署巡邏班,斃敵7人,傷敵2人,俘敵2人,繳獲機槍1挺、步槍8支;6月20日拂曉,襲擊水口對汛分署,斃敵連長和汛署主任等官兵10人,俘敵20多人,繳獲機槍3挺、長短槍20多支,電臺、軍用品一大批。1949年3月,莫一凡率領左江主力部隊100多人,在雷平縣獨立大隊和上甲武工隊配合下,在雷平縣寶圩鄉上甲那排村(現大新縣寶圩鄉板六村那排屯)伏擊國民黨蘆堪寶聯防隊,擊斃敵聯防隊長梁中樞等5人,俘敵20多人,繳獲長短槍24支。6月中旬,莫一凡帶病指揮龍州縣獨立營,在越南友軍配合下,圍殲水口、獨山一帶之敵,計斃敵70多人,傷敵20多人,俘敵150多人,繳獲輕重機槍11挺、迫擊炮1門、步槍160多支以及一批軍用物資。

在指揮作戰的間隙,莫一凡多次主持舉辦軍事干部訓練班,給學員上課,為左江地區游擊戰爭培養了數百名軍事骨干,有效提高了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的作戰能力。1948年初,國民黨當局勾結侵越法軍,聯合圍剿左江游擊區,左江部隊機關后勤給養十分困難。莫一凡兼任當年3月成立的左江部隊指揮部財經委員會主任委員,負責部隊經濟活動的領導工作。他指導財經委員會經濟組管理邊境貿易,采取多種措施,開展商品進出口經營活動,較好地解決了部隊的給養問題。戎馬倥傯之中,莫一凡堅持寫《戰斗日記》,記錄每一次作戰簡況,分析總結經驗。此日記后來交給了云南軍區戰史編輯室。
解放戰爭期間,左江支隊共進行戰斗260次,斃敵503人,傷敵550人,俘虜敵人721人,爭取國民黨地方武裝投誠起義53起2100多人,共繳獲火炮5門、輕重機槍78挺、長短槍3334支。莫一凡在其《左江地區武裝斗爭》中指出:“左江部隊是一支壯族人民的子弟兵……這支部隊土生土長,同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經得起困難考驗,根深蒂固,不怕挫折?!钡阶蠼骺h解放前夕,左江支隊由1947年8月發動武裝起義時不足300人,發展成為以壯族子弟為主體的共有3個主力團19個縣獨立營(縣大隊)計6300多人的人民武裝隊伍。
原中共左江工委(地委)書記、左江支隊政委黃嘉在其《紀念陸華》一文中,稱贊左江支隊“打出了左江游擊區的好態勢,并最終配合南下解放大軍,解放了全左江……陸華作為左江支隊的主要軍事指揮員,忠于職守,盡了全力,作出了卓越貢獻”。
莫一凡細心實在,樂觀冷靜。他的警衛員盧蘭回憶,莫一凡在戰爭年代特別重視情報工作,每次戰前都要求偵察員準確、嚴謹地匯報詳細敵情,以便制定、調整作戰計劃。在指揮作戰過程中,不論遇到什么困難什么風險,他都保持精神飽滿,泰然處之,面帶笑容對待現實。
嚴于律己待人淳樸真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莫一凡歷任中共龍州地委委員、龍州軍分區第二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廣西軍區軍政干校第一大隊大隊長、廣西軍區轉業干部文化補習學校校長、柳州廣西干部文化補習學校校長、廣西國防體育協會副主任、桂林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長、廣西區政協副秘書長等職務。
莫一凡一生嚴于律己,廉潔奉公。戰爭年代常年活動于大山森林中,生活環境惡劣,醫療條件極差,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導致他后來患上嚴重的哮喘、頭痛等疾病。他晚年由于患病需要治療,同時還資助有困難的戰友,以致經??拷桢X才能維持正常開支,去世后家庭負債數千元,路璠了解情況后潸然淚下……
莫一凡關心同志,與戰友之間感情淳樸真摯。他曾經深有感觸地說,革命事業不是包打天下的英雄干出來的,而是上下一心,共同協力,大家動手創造出來的。他沒有絲毫架子,喜歡和戰士、群眾拉家常,講形勢。1949年6月,龍州縣民主政府副縣長虞克韓在獨山之戰中不幸犧牲,負責作戰指揮的莫一凡交待容沙(時任中共龍州縣委組織部部長兼水羅區委書記)代表縣委主持虞克韓的追悼會,并做好烈士妻子的安撫工作。同月29日,莫一凡與黃河(黃嘉)、梁游簽發了中共左江工委、左江部隊指揮部聯合通告,追認虞克韓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1980年春節,莫一凡揮筆賦詩:
革命長河曲折流,
長征邁步始從頭。
萬水千山無所懼,
不到長城誓不休。
這是他參加革命后數十年丹心向黨、赤誠為民、砥礪奮進的真實寫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