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廣華 李航
2018年6月19日,一枚1943年陜甘寧邊區銀行發行的伍仟圓邊幣在北京誠軒春拍賣,最終以50.6萬元人民幣成交。這枚邊幣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其印刷地,它本身所具有的歷史意義是其他紙幣無法比擬的。
邊幣,系陜甘寧邊區銀行紙幣的簡稱,是1941年1月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停發八路軍和新四軍軍餉,對邊區實行軍事、經濟封鎖,邊區經濟處于極端困難的境地下,由陜甘寧邊區政府發行,延安光華印鈔廠印制的。
延安光華印鈔廠創辦于1940年10月,至西北解放的9年時間里,為邊區政府印制了各種貨幣,在發展邊區生產,促進邊區經濟建設,支援抗日前線和解放戰爭,穩定金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艱難建廠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國共合作,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根據國共合作協議,陜甘寧邊區不設銀行,不發行貨幣,八路軍和新四軍軍餉由國民政府發給。
1937年l0月,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奉命改為陜甘寧邊區銀行,當時對外未公開,陜甘寧邊區銀行實際上是個財政支付機關。由于邊區市場上流通主幣面額較大,圓(元)以下的角、分幣非常缺乏。
1938年6月,為適應邊區市場貨幣流通的需要,陜甘寧邊區政府授權邊區銀行以光華商店的資產作保證金,發行貳分、伍分、壹角、貳角和伍角小面額的代價券,作為法幣的輔幣,并行流通于邊區市場,受到邊區百姓的歡迎,人們將其稱為“光華票”。
1940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自力更生”的口號,邊區政府決定在中央印刷廠石印部的基礎上成立光華印鈔廠(對外稱“光華印刷廠”),歸邊區銀行領導,廠址設在延安新市場孤魂溝(今市場溝后溝)。印鈔廠下設總務科、會計科、工務科、工會等。科以下有石印股、完成股、號碼機股、制版室和壓紙房。鈔票設計由黃亞光和高秉仁承擔,制版雕制商伯衡,書寫高秉義,繪畫范耀武、薛兆林。這些貨幣的版式圖案,既有濃厚的革命政治色彩,又表現出精湛的藝術水平,充分顯示出獨立自主的人民政權貨幣的特征。
為了加強光華印鈔廠的技術力量,邊區政府先后從中央印刷廠調來技術骨干,從教育廳文化工業社調來曹承宗等18人,不久,又從中央黨校、馬列學院、八路軍印刷廠調來10多人,共有骨干三四十人。曹承宗、高秉仁、范耀武等先后任廠長。
曹承宗,山西蠡縣宋家莊村人,1936年11月,因國民黨抓捕,在眾人掩護下逃往西安,翌年春到達延安;歷任陜甘寧邊區政府稅務總局局長、晉察冀邊區稅務總局局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華北行政委員會公路運輸總局局長、交通部黨組成員、公路總局副局長、交通建筑總公司經理、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駐交通部監察組監察員等職;1978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建廠初期,由于敵人的經濟封鎖,光華印鈔廠僅有五六臺石印機、兩臺腳蹬鉛印機;小工具更是少之又少,只有從敵占區帶回來的一把尺子、一副圓規、一個放大鏡,幾十人工作,大家輪流使用。修版的刀是用腳踏車的輻條制作的,描筆用狼毫筆代替。膠輥是用驢皮膠加紅糖蒸汽加溫液化的土法自制的。印刷用的石板,想盡辦法節約使用:用得很薄即將報廢的石版,用麻、黃蠟、鐵條加厚再使用。刷藥紙用的宣紙買不到,就用毛邊紙來代替;甘油買不到,就用冰糖和蜂蜜代替;道林紙、鈔票紙買不到,就自力更生制造麻紙。就是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建廠當月,工人們就趕印出花紋清楚、工藝精湛的1940年版的伍角和柒角光華商店代價券。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后,國民黨對邊區的經濟封鎖和破壞變本加厲,停發邊區的一切經費,邊區外援斷絕,財政拮據,物資緊缺,貿易停滯,整個經濟面臨嚴重危機。為了有力回擊國民黨對邊區的封鎖,邊區政府于1941年1月30日發布《關于停止法幣行使的布告》,決定自即日起停止法幣在邊區境內流通;同年2月18日宣布發行陜甘寧邊區銀行幣,明令指出邊幣是邊區唯一合法貨幣;2月22日訓令各地、各部門,要求務須用政府法令保證邊區內部完全行使邊幣,不準行使法幣及其他貨幣。
1941年3月,光華印鈔廠的工人們克服重重困難,在僅有的五六孔窯洞內進行制版、裁切打號、整點等項工序,成功地印出陜甘寧邊區銀行的伍圓、拾圓券,解決了邊區之急需,后又印制了壹角、貳角、伍拾圓、壹佰圓、貳佰圓、伍佰圓、壹仟圓、伍仟圓等10種面額的邊幣,成為邊區的本位幣。

光華印鈔廠采用石板印刷技術,基本程序是:在石板上貼上準備好圖案的藥紙,微干后用強力把藥紙上的圖案印在石板上,形成凹凸有致的圖案;再涂上含酸性的膠液,使圖案以外的石質略微酸化;然后浸濕石板,有圖案的地方由于未酸化而不沾水,沒有圖案的部分由于酸化而被水浸濕。工人在石板上滾油墨時,沒水的圖案部分會被油墨染色,再鋪上白紙,加壓后圖案自然就會印在白紙上,這樣鈔票的一面便印好了。
印鈔機床長120厘米、寬61厘米、總高120厘米,機臺中間鑄有大梁,梁上裝有調整上下松緊的絲杠。機床兩內側各安有3個或4個滑輪,滑輪上面放有手拉拖盤,能前后活動。制好的石印石放在托盤上,托盤后端安有一塊柔軟的薄皮板,板背面涂上豬油,起潤滑作用。拖盤下裝有手搖滾動的卷揚機,帶動拖盤前后滾動。卷揚機一端安有閘把,壓閘撬起盤使企皮和絲杠接觸。搖把帶動卷揚機推出手拉拖盤,起閘再反向拉回托盤,揭起軟企皮,一張正面或背面的24開半成品就印刷好了,正背面分開印。一臺石印機由師徒兩人操作。
當時延安沒有電,全靠人力操作。學徒用力搖動卷揚機,帶動承載石印石的托盤,搖1圈,印24開1張,然后用濕抹布擦洗石印1次,勤換水保證質量;師傅主要負責調墨、掌滾上色,壓閘抬起閘,前后拉動載石印石的托盤,檢查印制質量。這就是印鈔車間印鈔的全過程。印好的24開大張鈔票還要經過初步質量檢查,主要是宏觀方面檢查,如是否有漏印、錯印、破損,然后送裁紙車間,將大張裁切成為小張,接下來,再送去號碼機房,打印上號碼和印章,這樣鈔票就印刷成功,可以進入流通領域。
“乒乒乒、嘩啦啦,我們工人在印刷。白天不休息,夜間還印刷,生活活潑生產(工作)超計劃。經濟戰線我們打先鋒,把反動派的分裂、圍困都沖垮。團結互助有力量,趕走(那)日寇建設我們的新中華!”這首《光華印刷廠廠歌》,是1940年抗日戰爭處于艱苦的相持階段時光華印刷廠工會俱樂部主任肖煌創作的,一時成為鼓舞士氣、增強團結、克服困難、戰勝敵人的強大思想武器,深受邊區群眾喜愛。肖煌是1938年由北平奔赴延安的熱血青年,畢業于抗大三分校。“乒乒乒”是形容石印工人的油墨皮棍打墨臺的聲音?!皣W啦啦”是形容石印工人在生產時拉底盤的聲音。歌曲的開頭與結尾用了兩個合聲:開頭的合聲是幾部機器在操作時發生不同的音響,結尾的合聲是用音符來表達和諧、美好、親切的新中華。
2019年1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系統最后一位老紅軍戰士趙楚在西寧去世,享年104歲。1932年,16歲的趙楚跟隨姑父來到陜北瓦窯堡,成為茂盛西商店全盛客店的一名店員。1935年10月,趙楚參加了中央紅軍,1937年2月入黨,先后在林伯渠、賀子珍身邊工作過,后在中央財政部當一名票券保管員。
1936年6月,身為印刷技術骨干的趙楚先后在延安中央印刷廠和延安光華印刷廠指導和培養印刷工人。他手把手指導工人嚴格執行印刷流程,在確保票券印刷質量的前提下,日夜趕制新鈔票券,為滿足解放區票券流通需求立下汗馬功勞。
1943年4月,伴隨解放區的擴大、人民生活的穩定和商品貿易的繁榮,新鈔票需求量劇增,組織上決定由趙楚以商人的身份前往白區采購印刷紙張。從此,一位山西口音的販紙商人一次又一次地跨越黃河,穿行在解放區與白區之間,將一批又一批油墨紙張秘密、安全地送抵解放區,這一送就是整整兩年。
陜北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紙張運輸極其困難,追捕暗殺、與敵周旋、命懸一線是常態。在趙楚接過這個任務前,已經先后有7名同志犧牲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趙楚說:“只要想到新鈔能夠正常印刷和發行,就什么危險都顧不得了?!?/p>
邊幣防偽
戰爭期間,大量仿制敵對國的鈔票以使其經濟紊亂,是兵不血刃擊敗對方的重要戰略之一。早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英國就曾經用這種方法,企圖達到美元價值急劇縮水的目的。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制造上億假英鎊,用以破壞英國的經濟。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向中國投放40多億偽法幣來擾亂中國金融經濟。革命根據地一般處于經濟落后地區,印制的鈔票質量比較粗糙,極易被內外敵人造假。因此,根據地銀行和貨幣印刷機構都很重視在既有的條件下用土辦法防止偽鈔假票的同時,也采取很多措施,積極做好鈔票的防偽打假工作。
邊區人民開展了反假幣斗爭,發行的邊幣不用鉛板,而是用木板刻制,所用木材就是當地產的楮樹根和黃楊樹根,紙則采用自己生產的土紙。印出的邊幣雖然有粗制濫造之嫌,但仿造卻極難。日本能夠仿制印刷精良、防偽嚴密的美元,仿制這種簡陋的邊幣卻是無從下手。
1938年延安光華商店發行的紅、綠色花紋圖壹角代價券,正面采用綠紅套印。1940年延安光華商店發行的紅色紡線圖伍角代價券,正面有“經理之章”的小方印,發行的紫色山區圖七角五分代價券,正面則有兩個“經理之章”的小方章。1941年陜甘寧邊區銀行發行的藍色城門圖伍圓紙幣,正面采用綠藍套印,發行的灰、褐色樓房圖拾圓紙幣,正面采用灰、褐套印。
張慕明,陜西佳縣勃牛溝村人。1948年初,16歲的他步行到延安參加革命,到光華印鈔廠當工人,親眼見證了該廠的發展壯大,直至退出歷史舞臺。
《西部金融》2015年第1期刊載的《戰爭年代的延安光華印刷廠——采訪原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發行處處長張慕明》一文中,張慕明這樣回憶他參與邊幣防偽工作的點滴:
剛來廠里時,參加了廠里組織的文化考試,考試的要求很簡單,就是默寫100個不同的生字。連初小都沒上完,自認為是“半文盲”的我一口氣寫了200字,竟然被認為是廠里的“文化人”。也因此,我有幸參與到防偽工作,被股長委以重任,指定為防偽小組長。為了做好防偽工作,股長給防偽小組配備了一套票樣(這套票樣一直保留到1988年我任分行錢幣學會副會長時,響應號召,將這套寶貴的票樣無償地捐給了錢幣學會)。除此之外,股長還將當時光華印刷廠的鈔票的防偽秘密告訴了防偽小組。那就是在光華印刷廠印刷的邊幣的背面花朵圖案中隱藏了“光華”兩個字。這是光華印鈔的暗記,若沒有這兩個字就是偽票。并按照保密規定,讓大家將其作為機密嚴格保密。
防偽小組主要由3人組成,為了做好防偽工作,防偽小組成員經常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去李家渠鎮明察暗訪。一次我帶領另一名同志在鎮上發現了一張沒有號碼和印章的鈔票,從紙張和印刷工藝上看,肯定是光華印刷廠的產品。出于謹慎原則,我們沒有貿然行動,而是先兌換了這張鈔票,匯報領導后,引起了高度重視。
原來,就在不久前,工廠里發生了鈔票短缺事件。廠里迅速將懷疑對象鎖定在裁切車間。經過清查,是廠里裁切車間一名工人偷盜的,共偷竊了50萬元(折合人民幣50元)。大家對他進行批判斗爭,罵他為工人階級的叛徒。后來,被送往縣政府勞動改造半年后才重新回到廠里。事后,領導對于防偽小組給予了表揚和肯定。
印鈔廠最貴重的東西就是印鈔的石頭,即石印石。石印石是一種純凈、均勻、含多量碳酸鈣的天然石灰巖石,具有細致的微晶孔隙,最優質的石印石產于德國巴伐利亞索爾霍芬地區,國內石印石較好的有四川的紅油石、湖北的松滋石。由于國民黨政府對解放區封鎖禁運,每一塊石印石都是從國外進口或從國統區歷盡艱難、輾轉多次運送到解放區的。
據說,有一塊石印石還是周恩來副主席在國統區八路軍辦事處工作時從英國進口來的。全廠上下對石印石都很重視,對石印石的使用有一套專門的規定,以確保石印石的安全。例如換版搬運時,規定必須兩人抬,不能抱或背。如此珍貴的石印石,工人們視為生命,使用過程中,都是小心翼翼的。
但是,就在印鈔最緊張的時候,還是出了問題。一位工人從制版房抬來石印板,試機時不小心把石印板中間壓斷了,這位工人一下子癱倒在地號啕大哭,嘴里連連說:“對不起革命,對不起黨,對不起領導,請組織處分我?!彪m然不是主觀原因造成的事故,但是這位工人非常自責,接連幾天都是沒精打采的,茶飯不思,見人不說話。這件事給全廠工人的教育意義很大,大家在工作中更加小心,極力避免再次出現這種差錯。
轉戰延安
1946年8月2日,蔣介石命令國民黨軍隊飛機轟炸延安。中共中央決定,光華印鈔廠隨同陜甘寧邊區金銀庫一起轉移到志丹縣城原紅軍大學舊址。光華印鈔廠接到命令后,立即拆卸機器,連同印刷材料及成品、半成品裝箱,用毛驢馱上,向志丹縣轉移。
到達志丹縣后,新的工作場所條件十分艱苦。一孔窯洞既是工作間又是宿舍,工人們睡覺前總要先蓋好眼睛,以免被窯洞上掉下來的沙子打傷。廣大職工沒有被困難嚇倒,僅用五六天時間就安裝好機器,重新投入生產。
l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延安。14日,胡宗南指揮7個師15萬兵力,大舉向陜北解放區進犯。19日,光華印鈔廠接到上級指示,向東轉移。23日,到達安塞縣。25日,經子長縣到馬家坪。4月16日,該廠又接到上級指示,東渡黃河。5月10日,工廠在臨縣的大禹村恢復生產,后又轉移到臨縣都督村生產。廠長范耀武寫信給陜甘寧邊區銀行總行稱,根據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賀龍一定要搬到安全地方的意見,選定臨縣大禹村。工人4月29日開始搬遷,30日就將磧口的東西轉移到大禹村,完成組裝機器;人員5月1日開始陸續到達,全廠人員6日到齊;5月10日,印刷廠全部開工。
光華印刷廠對外宣稱是印刷廠,對內是印鈔廠。邊區政府非常重視印鈔廠的安全保衛和保密工作,專門派了一排士兵來保護工廠安全。每間宿舍有七八人,并給每間宿舍配了1支步槍、子彈5發。各個操作車間,在非工作時間,即使是廠內職工,沒事也不得進車間。工人們的保密意識也很強,邊區政府林伯渠主席慰問參觀生產車間時,老工人馬近福在門口就沒讓他的警衛員進入。
大禹村的張萬啟當時在縣公安局上班,偶爾回到村里,但不能接近廠里。他爬到自家的棗樹上摘棗,聽到隆隆的響聲(當時不懂是啥聲音,現在想來那正是印鈔的機器聲),看到人們把印好的東西搬到秦乃旺家院里。
秦乃旺當時5歲,他家的窯洞就是印鈔廠。廠里在山圪垯上挖了圓坑,人跳進去外露半截身體,士兵輪流在兩個圪垯上站崗,巷子口和大門外都有站崗的,不讓他們接近。廠里撤離后,他們搬回來住,腳底下都是顏料,紅色、藍色、綠色等各種顏色,顏料缽子很多。現在看來,顏料是印鈔用的。
老鄉回憶,工廠搬走之前,人們帶走好多東西,他們也不知道啥時候存放在這里的,只見好多驢馱著重重的東西,據說是窯洞里的金銀。
延安收復后,光華印鈔廠于1948年七八月間從山西臨縣都督村返回延安,廠址選在李家渠拐峁村。重建條件很艱苦,沒有廠房,機器安裝在窯洞進行生產;沒有餐廳,就地就餐;邊建設邊生產,沒有耽擱生產任務。
這其中還發生了一件趣事。由于戰亂剛結束,延安到處是房倒屋塌,頹垣斷壁。為了盡快恢復生產,印鈔廠決定拆敵人留下的炮樓材料蓋廠房。但是因回延安的機關多,很多人都沒有房子住,出現了搶拆炮樓的現象。印刷廠決定派工務科長孟立貞去邊區聯防司令部匯報。孟立貞找到賀龍司令員,說明情況后,賀龍說,拐峁周圍炮樓的材料就給光華印鈔廠,哪個單位也不準拆,并當即指示警衛營派人保護印鈔廠拆炮樓。
在賀龍的關懷下,印鈔廠順利恢復生產。新建的光華印鈔廠設在山根下半平半坡的丘林地,面積有30多畝,在對原有的20多孔舊石窯洞和數間房子進行重新修建的基礎上,按照功能分別劃分為廠房、宿舍、廚房、食堂與會議兩用的簡易大廳、籃球場等。廠外有一條小河,常年河水不斷,職工洗衣服、洗澡全靠它。當時全廠職工已經有130多人。
光華印鈔廠從成立起,整個發展過程中,始終得到中央首長的親切關懷。1941年,光華印鈔廠雕刻技師商伯衡被評為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皖南事變后,由于工作需要,原有的號碼機已不適應工作的需要,無法打號,鈔票無法出廠,周恩來托人從重慶為光華印鈔廠送來7位數號碼機,可謂雪中送炭;朱德、林伯渠等領導人也都對光華印鈔廠的成長給予親切的關懷。
陜甘寧邊區銀行的需求量一直很大,特別是l948年后,光華印鈔廠的日產量由50捆增加到200捆,全廠只有14臺石印機和3臺號碼機,其工作強度可想而知。
當時廠里提出“不怕苦不怕累,支援解放大西北”的口號,工人加班加點超量生產,每天勞動時間都在14至16小時,沒有一人喊累叫苦。為了保證印鈔的順利進行,廠里給晚上加班的工人提供一頓加餐,一般都是稀面條,這可是當時最好的待遇。
在勞動生產最緊張時,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來廠視察、慰問工人。
看到林主席,石印機車間的工人異常激動,一邊加緊工作,一邊向林主席問好。大家受到了鼓舞。石印股股長薛正國感動地說:“為了早日勝利,我要推遲結婚,解放大西北后再完婚?!?/p>
為了保證票幣印刷質量,廠里每月底召開全廠大會,對所印的鈔票評比一次,宣布統計數據內容。具體評比項目有底紋、票面、廢品、工作量等,以底紋清楚、票面干凈美觀、廢品少,超額完成印鈔量等為指標,相互評比,對前3名給予獎勵。
當時邊區都是供給制,光華印鈔廠的工人還都有津貼待遇,學徒每月3萬元(折合人民幣3元),老工人5萬元(折合人民幣5元),廠長7萬元(折合人民幣7元),大家在政治經濟上一律平等。
緊張工作之余,為了活躍職工業余生活,廠里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文娛活動:每天早晨集體學習1小時文化課,當時只有一本書,由股長講,工人記。學習認真、學字多的工人獲獎勵1支鉛筆和1本本子;周末組織職工打籃球、跳舞、猜謎語、講革命故事,表演自己編的節目等活動。逢新年春節,廠里還組織秧歌隊去李家渠鎮進行拜年匯演,職工表演的節目如《妻送夫上前線》和《抓特務》,深受歡迎和好評。

奉命關閉
1947年3月,邊區銀行撤離延安。同年10月,根據戰爭形勢需要,陜甘寧邊區銀行與晉綏邊區的西北農民銀行合并,統稱西北農民銀行,隸屬陜甘寧邊區政府領導。
1948年l0月,根據上級的指示和戰爭發展的需要,光華印鈔廠在延安印制出第一套人民幣,品種為伍圓“水牛圖”,今天該鈔已被公認為第一套人民幣的“十二大珍鈔”之一。
1948年11月22日,華北人民政府正式宣布: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并成立中國人民銀行。
同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成立,印制了全國統一流通的第一套人民幣。邊幣光榮地完成了其歷史使命,退出流通領域,光華印鈔廠奉命關閉,人員分流各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