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崢嶸
李燭塵(1882—1968),原名李華梧,出生于湖南省永順縣茅壩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00年春參加永順府童試,中秀才;1912年留學日本,學習電氣化專業;1918年回國后加入久大公司,協助范旭東創建“永、久、黃團體”民族化工工業。他是中國著名的民族實業家,中國民主建國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部長,為創建和發展中國化學工業和輕工業竭智盡責,建樹卓著。他一生愛國敬業,不畏強暴;追求進步,從善如流;忠貞剛正,敢于直諫。作為愛國民主人士的杰出代表,他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是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的親密朋友。
初見毛澤東
1942年,40歲的李燭塵擔任“永、久、黃團體”總經理,在實現其“實業救國”理想的奮斗生涯中,逐漸地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新的認識。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蔣介石為竊取全部勝利果實,蒙騙全國人民,連發三電邀請毛澤東赴重慶商談國事。8月28日下午,毛澤東和周恩來、王若飛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陪同下,從延安飛抵重慶,參加國共兩黨的和平談判。
9月17日,毛澤東在張治中將軍的府邸“桂園”舉行招待茶會。應邀出席的有章乃器、范旭東、劉鴻生、胡西園、吳羹梅等人。會上,毛澤東贊揚他們為發展民族工商業所作出的貢獻,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民族工商業的政策。
茶會結束,毛澤東起身送客時,向走在最后的范旭東提出:如果國共兩黨建立聯合政府,范先生可否出任一個部的部長?范旭東沉思片刻,懇切地說自己不是做官的料子。他推薦了李燭塵。
9月22日,李燭塵與胡厥文、吳羹梅等工商界人士共同聯名在重慶“特園”設宴招待毛澤東、董必武、王若飛。席間,李燭塵想到重慶正盛傳毛澤東填的一首氣吞山河的好詞,蔣介石看后大發雷霆,說毛澤東有君臨天下之意,便起身向毛澤東說,聽說毛先生填了一首好詞,可否讓在座諸人親聆一番。
毛澤東風趣地說,那些詩呀詞呀都是偶然有空隨意哼哼,登不得大雅之堂。
經李燭塵等人再三懇請,毛澤東又擔心湖南話有些先生聽不大懂,便請若飛同志代勞。
王若飛抑揚頓挫,一字不差地背誦了當時在重慶傳誦的《沁園春·雪》。當王若飛背誦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時,座上眾人悄然無聲,沉靜了一會之后,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胡厥文站起身,連聲叫好:“好詞,好詞!氣如狂風卷席,辭如玉珠落盤,狀景抒情,無不經緯天地,吞吐宇宙。真格是前無古人,千古絕唱。”(馮捷:《鹽業大王李燭塵》)
主張國共合作
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此前,毛澤東曾單獨邀請李燭塵共進午餐。
賓主略事寒暄,李燭塵就對毛澤東坦誠相告,共產黨對民族工商業者的政策,確實可信可行。不過,他的政治態度是不右傾,不左袒,主張“民有、民治、民享”。他正在同黃炎培、胡厥文等人籌組民主建國會,要為爭取民主政治、維護產業界生存而斗爭。
毛澤東笑著稱贊李燭塵快人快語,說中國這么大的國家,應當允許不同主張、不同觀點存在,搞獨裁是行不通的。
李燭塵見毛澤東胸懷這樣寬廣,便一吐為快,認為要是國共兩黨組成聯合政府,希望能采取“國農民工”的建國之策。戰后國力維艱,百廢待舉,政府可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扶持發展中國落后的農業;而工業則不妨交給已有一定力量、一定規模的民族工商業者來興辦。這樣,工業、農業就可以兼顧了。
毛澤東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民族資本是得不到發展的,只有國家獨立,民族工商業才有發展前途。他還風趣地告訴李燭塵,共產黨是始終把民族資本家當作朋友的。
同年10月19日,周恩來應李燭塵和西南實業協會的邀請,出席工商業家的“星期五聚餐會”,并在會上發表《當前經濟大形勢》的著名講話,宣傳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闡明中國共產黨對民族工商業的方針、政策。
在中國共產黨的引導和影響下,由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倡議和籌建的民主建國會(以下簡稱“民建”),1945年12月16日在重慶白象街實業大廈召開成立大會,通過了政治綱領、組織原則、章程和成立宣言。一個由愛國工商實業家組成的政治團體由此誕生。會議選舉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李燭塵、楊衛玉、孫起孟等37人為理事。
12月19日,民建第一次理事監事聯席會議公推李燭塵為會議主席,主持通過各項議案,后又主持推選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李燭塵、吳羹梅、楊衛玉等11人為常務理事。
1946年1月10日至30日,由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社會賢達等五方代表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因民建這一政治組織尚未被國民黨政府承認,在共產黨的安排下,黃炎培代表民主同盟,李燭塵以“社會賢達”身份代表產業界參加政治協商會議。會上,李燭塵積極主張國共合作,消除內戰,和平民主建設新中國。他認為中國以農立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80%,因之要恢復國力、發展經濟、改善民主,首先是解決農民的生計問題。主張政府全力改善農業;工業則由民族工商界去搞。他把這一主張稱為“國農民工”。在討論憲章過程中,他還主張不要把“節制資本”一語寫入憲法中。他認為,當時中國較大的企業多數是買辦資本和官僚資本,真正純粹的民族資本是微弱的,所以民族資本是一個扶植問題,而不是節制的問題。
民建為促進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于1946年1月11日邀請中國人民救國會、陪都文化界政治協商會議協進會籌備會共同研究,決定成立政治協商會議陪都各界協進會。
政治協商會議陪都各界協進會組成后,自1月12日至27日,共舉行8次各界民眾大會。從第四次大會起,在楊淪白紀念堂(又稱淪白堂)舉行。大會分別請章伯鈞、羅隆基、張申府、李燭塵、郭沫若、張東蓀、梁漱溟和中共政協代表王若飛做報告,介紹政治協商會議進展情況。其中,請李燭塵報告的是他提出的“國農民工”的經濟發展方案。1月31日,會議閉幕。會議通過了政府改組、國民大會、和平建國、軍事問題和憲章問題“五項協議”,否定了蔣介石一黨專政的獨裁政治。
為慶祝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民主建國會與政治協商會議陪都各界協進會等20多個團體又組織了陪都各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籌備會,商定2月10日在重慶較場口舉行慶祝大會,邀請周恩來、董必武、邵力子、孫科、沈鈞儒、李燭塵等政協代表出席講話。在國民黨指使下,這次大會遭到特務破壞,會議主持人、報告人遭到圍攻和毆打。這就是震驚中外的“陪都血案”,又稱“較場口事件”。
當晚,周恩來、董必武、王若飛、李燭塵、沈鈞儒、章伯鈞、張君勱、陳啟天、梁漱溟、張申府、羅隆基等11人聯名致函,向蔣介石提出抗議;同時,推舉周恩來、李燭塵、張君勱、陳啟天往見蔣介石。蔣介石聞訊后,即于11日飛往上海。13日11時,周恩來偕同李燭塵、張君勱、陳啟天往訪國民黨政協代表、國民黨中央執委會秘書長吳鐵城,要他電告蔣介石,調查血案真相,提出解決辦法。《新華日報》《大公報》等10多家報紙都報道了事實真相。民建常務理事黃炎培、胡厥文、李燭塵等43人聯名致電國民政府,提出強烈抗議,并要求將暴徒繩之以法。
“較場口事件”后,國民黨特務對民主斗士的迫害恫嚇事件不斷發生,李燭塵考慮到國民黨政府對永利、久大公司經營上的制約,他的斗爭有所緩和。同年2月,蔣介石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破壞停戰協定,擴大內戰部署。3月,國民黨召開六屆二中全會,通過了對于政治協商會議報告之決議案,從根本上推翻了政協協議。李燭塵進一步認清蔣介石的兇狠和奸詐,堅定了對蔣介石斗爭的決心。
民族工商業家的楷模
1949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劉少奇一行到天津視察工作。4月24日、28日和5月2日,李燭塵曾3次應邀出席劉少奇召開的工商業家座談會。劉少奇說,目前的主要問題,便是恢復與發展生產。恢復與發展生產,除了國家的,還有私人的。我國資產階級有功有過,今天是功大于過;希望彼此合作得多,合作得長,使公私兩利。這3次講話給工商業家吃了“定心丸”,使他們解除了疑慮,振奮了精神。
6月上旬,李燭塵組織工業會中的一批企業家,為新中國的工業建設和發展問題獻計獻策。經共同討論,他們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議,一是要求國營工業負起領導民營工業的責任,寓控制于提攜之中;二是要管好資源和加強對總經理的領導;三是以中國的國情為發展中國之第一步。即以工業發展交通,解決閉塞問題,而使貨暢其流;以工業發展農業,足民足國。工業之母的鋼鐵工業要擔負交通與農業之巨大任務,首先是規定發展交通與農業之目標及程度。然后,就鋼鐵與機器之能力,為之增創,使適合所需。數年之后,人才、經濟有了基礎,然后依據全國地上、地下資源再制定年度經濟計劃,逐步建設富強康樂之新中國。建議由李燭塵送交劉少奇。
6月19日,劉少奇作出批示,認為李燭塵交來天津工業會(若干較大企業家的組織)對于經濟建設的意見,是他們經過考慮座談后提出的意見,可以一閱。又此類意見以后還會有的,所以可由《人民日報》加一按語當作一種意見發表,公開討論,以便發動各方對于經濟建設的注意與積極性。
6月15日,李燭塵接受毛澤東主席的邀請,作為產業界民主人士參加了在北平(今北京)舉行的新政協籌備會議。
9月21日至30日,李燭塵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和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國家領導人。李燭塵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10月1日上午,李燭塵參加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會議;下午,隨同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1950年3月4日,李燭塵組織成立天津市工商業聯合會籌委會。他當選為主任委員,并推薦王光英任秘書長。4月29日,天津市工商業聯合會正式成立。這是全國解放后在天津成立的第一個民間團體,容納了全市53個工業同業公會、86個商業同業公會共139個行業中的6.5萬多戶工商企業。工商聯正式成立后,迅速進行調整工商業和公私關系方面的工作。
在李燭塵籌建天津工商聯時,民主建國會創始人黃炎培曾親自到久大公司北京辦事處約見他,囑請他籌建民建天津市委員會。4月,李燭塵與資耀華在“三五俱樂部”(開灤俱樂部內)召開第一次民建會員座談會。會上推選李燭塵、王光英、李之楠、資耀華、靖任秋、譚志清等9人為籌備委員,并通過組織簡章。同年9月24日,民主建國會天津分會正式成立,李燭塵為主任委員。
1952年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舉行元旦團拜會。毛澤東在致辭中號召大張旗鼓地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1月26日,中央中央發出《關于首先在大中城市中開展“五反”斗爭的指示》(“五反”即反行賄、反偷漏稅、反盜騙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和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在全國范圍內,“三反”“五反”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一天,天津工商聯秘書長王光英問李燭塵,工商界如何開展“三反”“五反”運動。李燭塵說:“‘三反’‘五反’運動,是從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內部首先發動起來,運動開始后,首批被嚴懲的大貪污犯中有兩個與天津有關,即原任天津地委書記和副書記的劉青山、張子善。共產黨是律人先律己的。曹植《求自試表》有兩句話:‘志欲自效于明時,立功于盛世。’因而我們天津工商界應該認識今天的新中國處于明時,應要求自試——在運動中接受考驗。”(何永紅:《“五反”運動研究》)
當時,李燭塵辦公室的墻上貼著一幅永利堿廠工人畫的漫畫。畫的是一只大老虎后面跟著一群小老虎,畫面上還寫了“官僚主義”4個大字。李燭塵笑著指指漫畫對王光英說:“請你轉告工商界同仁,資本家如果唯利是圖,只管自己發財,不擇手段,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犯了‘五毒’,那么,就有變成‘大老虎’‘小老虎’的危險。我把這張工人的畫貼在墻上,是表示我在這個問題上自警和自重。”他還說:“一個朝代的興起,總是清正廉潔,勵精圖治,而一個朝代的衰落,又總是驕奢淫樂,風氣敗壞。”(王慧章:《王光英傳》)
1952年7月11日,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李燭塵當選為副主任委員。同日,中國民主建國會總會第二次擴大會議召開,李燭塵當選為民建副主任委員。
進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
1953年3月初,毛澤東主席指示李燭塵對天津的工業做些調查工作。李燭塵立即行動,親自到40多家工廠進行調查,4月19日,親筆向毛澤東主席寫了長達5000字的匯報信。信中除陳述“各種工業發展狀況”“一般私營工廠家的思想情況”“已經發展起來的各種工業如何使他們能為國家服務”“如何解決工商業存在的問題”“對于工商業的想法”和“對工商業資金枯竭如何辦”等6個方面的情況和意見,還對普遍存在的資金枯竭問題提出6點意見。最后,李燭塵又提出成立國營企托公司,或在人民銀行內成立企托部(或交由交通銀行辦理)的建議,請各有關方面考慮。
這封匯報信寫好后,次日上送時,李燭塵又給毛主席寫信,說明匯報信是邊想邊寫,寫了5個鐘頭,尚有零星事要寫,因為頭有點發脹就住筆了,字有些潦草,詞句也有生硬,請毛主席諒察。
4月21日,毛主席復信說,李燭塵做了許多調查工作,他的建議對于解決現存問題是會有幫助的,已將他的信轉給許多有關同志看。
就在李燭塵向毛主席送匯報信的當天(4月20日),他接到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為華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的通知。李燭塵深感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更怕能力不夠,有辱使命,于是次日提筆給毛主席寫信,表達他思想上的不安,并說他來華北行政委員會只能說學習從政,對國家是沒有多少貢獻的,加上他公司的爛攤子尚未安排好,更是一心掛幾頭,因此提出“是不是應該少肩負像華北行政委員會這樣重要職務為好”的請求。
毛主席收到信后,于4月26日回了一信說,工作雖多可安排一下,一段時間內只處理一個主要問題,這樣也就會不覺得太忙了。
同年8月,得知李燭塵反映在“三反”“五反”期間,范旭東在久大、永利等廠的塑像、紀念碑被毀,認為應予恢復的意見后,毛主席單獨接見了李燭塵。毛主席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時,說有4個人不能忘記: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到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講到化學工業,不能忘記范旭東;講到交通運輸業,不能忘記盧作孚。這使李燭塵對毛主席尊重歷史,對為國家為民族作出貢獻的人物給予充分肯定的精神感動不已。
9月7日,毛澤東邀請民主黨派負責人和一部分工商界代表人物座談。李燭塵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毛主席闡述了我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必要性,指出我國實行國家資本主義的方針政策和步驟。
10月23日,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李燭塵當選為副主任委員。在這次會上,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李維漢向全體代表和全國工商界傳達和宣布了黨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明確指出,要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當時,工商界有人睡不著覺,認為企業一旦歸公,資本家的生活就沒有著落了。針對這種顧慮,李燭塵對天津工商界人士講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他說:“我們要接受社會主義改造,首先得要認識共產黨的理想和作風。如果天下還有人不能溫飽,共產黨是不會安心的。我認為這就是共產黨的理想。毛主席向我們說過,‘在各種條件具備以后,在全國人民考慮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以后,就可以從容地和安靜地走進社會主義新時期。’我認為這就是共產黨的作風。國事民主,社會安定,人民溫飽,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沒有過的事情。有這樣的新中國,既造福今人又造福子孫后代,我們為什么還要睡不著覺呢?!”他還說:“我們過去提倡實業救國,現在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正是我們貢獻力量的時候。民族資本家是愛國的。我堅信愛國主義一定會指導我們走向社會主義。”(《中共黨史少數民族人物傳》第四卷,民族出版社)
同年11月9日至21日,中國民主建國會總會委員會在北京召開全體會議,學習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李燭塵在致閉幕詞時,號召民建成員“應該以愉快的心情,堅定的意志,動員起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私營工商業者,為貫徹國家過渡時期總路線奮勇前進!”(《中國民主建國會歷史文獻選編》)是年,李燭塵通知久大公司將原董事會贈給他的5000元股份和所有利息全部獻給國家。
1955年10月27日和29日,毛主席邀請全國工商聯主任委員陳叔通、副主任委員李燭塵等全體委員,民建中央委員和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負責人,分別在頤年堂、懷仁堂座談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并做了兩次重要講話。他首先指出,對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應當有全面的估計,它是帶兩面性的階級,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第二,需要在工商界中有一批骨干分子,積極協助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第三,工商界要懂得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掌握自己的命運。第四,我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一定要繼續鞏固和發展,長期存在。會上,陳叔通、李燭塵等人對毛主席親自出面給他們做工作表示很感動。李燭塵表示,要積極推動民建會和工商聯的會員搞高級形式的公私合營。毛主席說,那樣搞太厲害,要求太急了。要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要有秩序、有步驟地來,不要搞亂了。
1956年1月,天津市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工作勝利完成。以李燭塵為首的天津工商界向毛主席獻上一面錦旗,上書“我們永遠聽您的話,跟著黨走”。這句話后來演化為“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成為天津工商界家喻戶曉的誓言。
1月15日,北京市各界20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聯歡大會,慶祝首都勝利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全國各大城市和50多個中等城市,于1月底全部實現全行業的公私合營。
大力發展食品工業
1956年5月,李燭塵被任命為食品工業部部長。
此時正是“一五”計劃建設的關鍵時期,毛主席聽取了中央56個部委的匯報并發表《論十大關系》的重要講話,提出“適當調整重工業和農業、輕工業的比重,更多地發展農業和輕工業”等一系列指示。
食品工業該怎么辦,李燭塵到任后,聽取各司局的匯報,了解情況,按照要求,仍將糖、鹽、煙、酒等行業作為發展的重點,以挖掘現有企業的潛力為主攻方向,采取加強企業管理,建立標準化,加強產品質量管理等措施,推動食品工業取得較為理想的速度和效益,確保“一五”計劃的完成。他還立即部署安排,親自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調查工作。
同年9月7日,李燭塵在部長助理張道吾的陪同下,到東北三省的沈陽、長春、吉林和哈爾濱等7城市調查食品工業的生產狀況,歷時20多天。回京后,他立即向國務院四辦和周總理遞交《視察東北食品工業情況的報告》,認為食品工業的發展有著廣闊的前途,同時,又以大量的事例和數據指出食品工業存在不少問題。

“一五”期間,食品工業部所轄制糖、卷煙、飲料酒、鹽業、啤酒、罐頭等重點企業多為國營企業。到1957年,我國糖、鹽、卷煙、飲料酒的產量分別比1952年增長了91%、85%、68%和94.8%。其他如罐頭、乳制品、啤酒都有成倍的增長。食品工業的出口也有增長,如鹽比1952年增長7.9倍。食品工業上繳國家的稅利達到25億元,比1952年增長了兩倍以上。“一五”時期,食品工業的基本建設和技術引進工作也卓有成效,完成了23個限額以上的新建設項目,完成投資5億多元,建一個,成一個,建一批,成一批,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高。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個大型海鹽場——河北南堡鹽場,是李燭塵親自關心和指示的項目之一。這個占地1.46萬公頃、設計規模為年產86萬噸的鹽場,1960年產鹽106萬噸,為國家提供稅利5200萬元。建廠投資不到一年就全部收回。
1958年2月,食品工業部和輕工業部合并為輕工業部,李燭塵被任命為部長。
1958年是我國進入第二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當時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錯誤影響下,輕工業要為鋼鐵工業“停車讓路”,大批職工、大量資金、許多設備被抽調去支援煉鋼,輕工業形勢十分嚴峻。更為嚴重的是,“浮夸風”吹得人們頭暈腦脹。
1958年10月底,李燭塵選定回他的家鄉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進行考察,歷時16天,考察了吉首、保靖、永順、龍山、桑植、大庸等6個縣。考察期間,他將所見所聞所想與當地政府有關領導進行座談,坦誠地提出建議。
回到北京后,李燭塵形成《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視察報告》,遞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和輕工業部。除敘述所取得的成就,他還實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對花垣、保靖、桑植等縣的煤、鐵資源的開采以及對自治州的鋁、鎂、錳、錫、銅、鉛、鋅、磷等礦產的開采和加工,他認為均應在國家的安排下進行,意即不要濫開亂挖。
李燭塵從1956年5月出任食品工業部部長,之后任輕工業部和第一輕工業部部長,前后12年。作為高級民主人士,他和食品工業部、輕工業部、第一輕工業部黨組(黨委)緊密合作,坦誠相處,十分尊重黨組(黨委)的領導,積極支持黨組書記工作,對黨組(黨委)的決定十分尊重,如有不同看法,也能直率提出;對各位副部長思想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膽放手,從未發生過不愉快的事情。1957年的“反右”,他有些困惑,有過不同意見,但是沒有動搖他堅定地跟隨共產黨走的決心。
有一年,毛主席請他吃飯,席間,主席向他征求對共產黨的意見,他說想參加中國共產黨。
對于這位德高望重的高級民主人士,毛主席是有考慮的。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李燭塵就歡迎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后來到天津,李燭塵為共產黨控制這個華北重鎮出力不少,起到了有些黨員起不到的作用。不過,毛主席認為暫緩為好。他說,李燭塵現在已是民建副主委,民建是革命組織。中國共產黨和民建等民主黨派的友好關系,是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友好關系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關系。李燭塵參加民建可能比參加共產黨發揮的作用更大。
1966年,“文革”發生后,毛主席沒有忘記這位老朋友。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首次接見首都及來自全國的百萬群眾和紅衛兵。李燭塵作為全國政協副主席,隨毛主席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接見。這時李燭塵已患病,行動有些困難。毛主席第二次接見紅衛兵時,圈定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名單中仍有李燭塵。此時的李燭塵已重病纏身,本想請假,但想到自己是民建和工商聯的代表,又是第一輕工業部部長,不出面怕對兩個組織和輕工業部有一定壓力,于是由兩名警衛戰士攙扶著登上天安門。從這以后,他一直在家里養病。
毛澤東、周恩來指示要保護民主人士,李燭塵是被指定的保護對象之一。1968年夏,李燭塵住院。周恩來總理派汪東興專程給李燭塵送藥,并叮囑醫生要千方百計搶救他。同年9月,李燭塵病重之際,被監管的長子李文采由監督人陪著去看他。李文采見父親眼睛吃力地睜著,怕老人對于他目前的處境擔憂而受刺激,便貼近父親的耳邊,一字一句地說:“我是忠于共產黨、忠于共產主義的!您放心,我沒有問題。”李燭塵臉上現出了欣慰的笑容。
1968年10月7日,李燭塵因患腦軟化癥在北大醫院去世,享年86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