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翔宇,姚菲菲,徐舒佳,武卯富
1.深圳市南山區蛇口人民醫院,廣東 深圳 518067;2.深圳市福田區慢性病防治院,廣東 深圳 518000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近年來中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1]。大腸癌的年齡標化發病率2003 年為12.8/10 萬,2011 年上升到16.8/10 萬,年齡標化死亡率從2003 年的5.9/10 萬上升到2011 年的7.8/10萬。中國大腸癌位于癌癥死因順位的第五位[2]。在美國、日本和法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均呈降低趨勢,這大部分是歸因于大腸癌篩查率的提高[1]。
腸鏡是大腸癌篩查指南所推薦的主要方式,也是早期診斷大腸癌的主要方式[3]。我國多項結直腸癌篩查研究均選擇50歲作為初篩的起始年齡,篩查的目標人群包括所有便血、黑便、貧血、體重減輕結直腸癌報警癥狀的人群以及50~74 歲的無結直腸癌報警癥狀人群[4]。多數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多數大腸癌經歷較長的癌前病變,從結直腸腺瘤演變而來需要17 年之久[5]。這為大腸癌早診早治提供了足夠的時間。中國從2012年開始開展城市居民癌癥篩查項目,深圳市常駐居民經問卷篩查為高風險均被推薦到指定醫院進行免費腸鏡篩查[6]。但是大腸癌的篩查參與率較低(15%)[7]。
有研究表明知識、信念、行為模式(知信行模式)是行為改變理論的基礎,居民知識水平不足會影響居民的健康行為[8]。居民對大腸癌及篩查的知識仍處于較低水平[9]。本文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社區居民對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掌握現狀,分析對居民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有關影響因素,為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隨機抽取深圳市南山區4 個街道(蛇口街道、南頭街道、招商街道、沿山街道)居民,設置10 個不同調查點,以確保研究對象來自不同領域和階層。納入標準:40~70歲常住居民為調查對象。排除標準:調查對象排除已經確診為大腸癌患者,有精神疾患及其他因素不能完成本次問卷調查的居民。
本研究采用橫斷面調查方法,面對面訪談式調查。以95%的可信區間和5%的精確度計算本次研究所需樣本量為384。2018年9月—2019年4月共調查500人,排除不符合本研究納入標準的研究對象及不合格問卷,最終納入研究樣本量為390。
調查問卷采用自行設計問卷,查閱相關文獻和咨詢有關專家最終形成本次調查問卷。在正式調查之前我們進行了兩次預調查。根據預調查結果對問卷內容進行修訂,最終問卷大腸癌及篩查知識Cronbach 系數0.881。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問卷由4部分組成:(1)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種族,體重,教育,就業,婚姻狀況,家庭收入,健康保險,大腸癌家族史。(2)大腸癌及篩查知識。共24個問題,例如關于大腸癌危險因素,大腸癌癥狀,大腸癌篩查方法,大腸癌篩查有關政策。 回答正確計1 份,回答錯誤和不知道計0分。 計算所有問題得分總和。最高分為24分,最低分為0分。
社區居民大腸癌及篩查知識分為4 個維度:大腸癌癥狀知識(總分6 分)大腸癌危險因素知識(總分7 分);大腸癌預防知識(3分)大腸癌篩查知識(8分)。社區居民篩查知識滿分24 分,總分60%為高分組與低分組的分割點,小于14.4為低分組,大于等于14.4為高分組。
調查問卷經過兩次預調查形成最終的調查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調查員經過統一培訓,采用EPIDATA3.1 軟件進行雙錄入比對。嚴格執行納入排除標準,對問卷全部是同一答案的視為無效問卷。
采用EPIDATA3.1 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采用IBM SPSS 22 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知識影響因素分析采用邏輯回歸分析。檢驗水準為雙側0.05%。
本調查問卷共計24個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有關問題,知曉率最低的前五位問題如下:問卷評估(知曉率6.40%);您認為一般從多大年齡需要開始進行大腸癌篩查?(知曉率20%);您認為多數情況下大腸癌早期是否有明顯癥狀?(知曉率23.10%);您是否了解深圳市居民重點癌癥早診早治項目(知曉率27.20%);您認為腹瀉是否是大腸癌的早期癥狀(知曉率28.50%)。知識總分高分組共計121 人,占31%。其余知曉率詳細情況見表1。大腸癌癥狀有關知識、大腸癌篩查有關知識和大腸癌及篩查知識總分均低于總分的1/2,見表2。

表1 社區居民對大腸癌及篩查知識知曉率
表2 社區居民大腸癌及篩查知識現(±s)

表2 社區居民大腸癌及篩查知識現(±s)
得分大腸癌癥狀知識大腸癌危險因素知識大腸癌預防知識大腸癌篩查知識知識得分最小值0.00 0.00 0.00 0.00 1.00最大值6.00 7.00 3.00 8.00 23.00總分67382 4平均值2.30±1.71 3.62±2.20 1.88±0.83 3.45±1.94 11.25±5.11

表3 社區居民對大腸癌及篩查知識知曉情況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例(%)

表4 社區居民對大腸癌及篩查知識知曉情況影響因素多因素分析
對大腸癌及篩查知識高分組(≥14.4)和低分組(<14.4)有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文化程度(P=0.01)、職業(P=0.03)、醫保(P<0.01)、年齡(P=0.04)對知識得分有顯著影響。文化水平較高的人群在高分組所占比例較高,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在高分組所占比例較高,有城鎮醫保和商業醫保的人得分較高,高分組居民的平均年齡較小,見表3。
控制變量(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家族史)后進行多因素邏輯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僅有醫保對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水平有顯著影響。新農合和其他醫保(OR=0.4,95%CI:0.20,0.79)、無 醫 保(OR=0.21,95%CI:0.06,0.70)與城鎮醫保和商業醫保相比均有顯著差異。新農合和其他醫保和無醫保居民的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水平較低,見表4。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區居民的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水平較低,尤其是大腸癌癥狀有關知識、大腸癌篩查有關知識是社區居民知識知曉率中最薄弱的維度。例如僅有6.40%的居民知道問卷調查是大腸癌篩查的方式之一,僅有23.10%的居民知曉多數情況下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癥狀,28.50%的居民知道腹瀉是大腸癌早期癥狀之一。本問卷調查中高分組居民僅占有31%。這與國內有關研究結果一致[8-10]。
針對居民對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掌握程度較低的現狀進行了影響因素分析,以探討其原因。經過分析發現文化程度、職業、醫保、年齡對居民知識水平有顯著影響。很多研究表明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居民對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掌握水平更高[11-12],但本研究未發現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居民了解更多大腸癌及篩查有關知識,與廣州的一項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3]。這可能是由不同社會文化背景和不同的醫療體系導致的。謝莉萍等人的研究發現居民的文化水平與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水平呈正相關[9]。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尤其是大專及以上居民的知識高分組所占比例高于文化水平較低居民。高分組居民平均年齡較小,可能是因為年輕人接受能力更快。這一結果提示我們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針對低學歷人群、年齡大的人群、無醫保人群、特定職業人群應采取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措施。例如針對低學歷居民的健康教育內容應該形象生動、簡單易懂;針對不同職業人群的健康教育措施應該多元化,充分利用電子設備、傳統宣傳欄、宣傳冊、微信、視頻等有效措施。
經過多因素分析后,僅有醫保與居民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有關,與具有城鎮醫保和商業醫保的居民相比,具有新農合和其他醫保居民、沒有醫保的居民對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掌握水平都比較低,無醫保居民對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掌握程度是城鎮醫保和商業醫保的0.21倍。研究顯示無醫保居民是大腸癌篩查參與率提高的不利因素[14]。這提示無醫保居民大腸癌篩查參與率較低的原因不僅僅是經濟因素,大腸癌及篩查知識掌握不夠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提高醫療保險的覆蓋率,完善醫療保險體系,加強對無醫保居民的健康教育是促進無醫保居民的有利措施。
由于居民防范意識增強,我們沒有做到完善的抽樣框架,另外本調查是一項現況調查,存在偏倚。對此,我們采取了幾項應對措施,例如設定多個調查點,分布在不同居民區,以覆蓋不同社會人口學特征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