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竹 于 薇 孫 客▲ 于千惠 唐盛平 李守林 曾洪武
1.深圳市兒童醫院骨一科,廣東深圳 518038;2.深圳市兒童醫院超聲科,廣東深圳 518038;3.深圳市兒童醫院科教科,廣東深圳 518038;4.深圳市兒童醫院泌尿外科,廣東深圳 518038
目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生成長為執業醫師的必經過程,而小兒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實踐性強,專業范圍廣,急癥手術及各類操作多,除了要求學員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確的臨床診斷思維模式。傳統教學法中,學生常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1],導致其缺乏主動性。目前PBL教學法被廣泛接受,該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專注于臨床基礎及其產生的學習問題[2-3],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BL)教學法作為醫學教育中的一種創新方法,自20 世紀60 年代末在醫學教育中率先使用以來,其作用已被充分證明[4]。而智能手機在醫藥領域的影響已經非常顯著[5-6],如Facebook 和Twitter 等社交媒體也被引入國外醫學教育領域,并取得了成功[7-9]。2011 年騰訊發布的微信是中國最大的獨立手機短信通信應用之一,它已經成為醫學教育中一種移動、互動的交流工具[10-11]。微信提供了多種媒體功能,是一個適合在線實施PBL 教學法的網絡平臺。本研究結合PBL 教學法和微信平臺,運用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以探討其效果。
選擇深圳市兒童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7 年和2018 年入培的小兒外科“四證合一”碩士研究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30 名,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5 名,其中實驗組男10 名,女5 名;年齡24~28 歲,平均(25.98±1.10)歲。對照組男11 名,女4 名;年齡25~28 歲,平均(26.18±0.95)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基于微信平臺的PBL 教學法,具體實施步驟:①由帶教老師根據現有實際病例,包括癥狀和體征,同時也可以上傳各種影像學資料(CT、MRI),總結歸納出需要學習的“問題”,將相關資料及問題提前7、4、2 d 依次發布于實驗組微信群。②學員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檢索文獻的相關資料,仔細分析,群體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③學員可以在微信群中,相互交流,共同探討并解決問題。④最后各位學員總結出自身掌握到的知識點,并由組長總結問題討論的經過和結果。⑤帶教老師在每一個問題的循環過程中進行小結,并進一步強調學員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見圖1。

圖1 基于微信平臺的PBL 教學模式流程圖
①采用無記名方式,學員從課程滿意程度、知識掌握程度、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對教師滿意度方面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②參照華盛頓醫科大學PBL 學生評價體系設置調查表[12-13]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量表內容包括對學生是否處于主導地位、學習時間是否充足、學習壓力是否較大、自學能力是否明顯提高、分析問題能力是否明顯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是否明顯提高、學習內容是否具完整性、學習內容是否重點突出、人際關系是否更加協調、專用外語水平是否明顯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是否明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是否明顯提高、是否繼續實施PBL 教學。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團隊協作精神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教學效果比較(分,)

表1 兩組教學效果比較(分,)
實驗組認為學生處于主導地位、學習壓力較大、自學能力明顯提高、分析問題能力明顯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明顯提高、人際關系更加協調、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繼續實施PBL 教學比例高于對照組,而認為學習內容具完整性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2。
小兒外科實踐性強、收入偏低、工作時間長、強度大,愿意來參加培訓的學員少,學員素質參差不齊;患兒病史采集困難、體檢不合作、病情變化快和家長理解配合程度不一;疾病內容往往涉及多個學科,容易發生醫療糾紛。這些都要求學員不僅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臨床診斷的科學思維模式和提高學員的綜合能力。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疾病的特點與成人截然不同,我院目前入培的學員絕大多數非兒科系出生,對兒科疾病與特點十分陌生,往往有著恐懼、焦慮的情緒,再加上缺乏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操作技能,學員常常表現得無所適從,不能盡快進入臨床角色。與此同時,由于小兒外科帶教教師工作繁忙,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容易忽略理論講解和操作示范,導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效果不佳。
傳統課堂教學方法只是注重系統知識和臨床經驗的傳承,學員只是被動的接受,其綜合能力如臨床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醫患溝通能力等,很難得到有效的鍛煉與提升。PBL 教學法強調以問題為教學中心,培養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處理臨床具體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創新式教學模式在醫學教學的應用[14]。PBL 教學法需要學員在課外收集大量相關資料,帶著問題上課,促進學員獨立思考及學習主動性,培養其臨床思維和綜合能力的發展[15]。PBL 教學法迫使學員綜合所學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臨床問題,為日后獨立進行臨床工作奠定基礎[16]。本研究設計了一個基于微信的PBL 教學模式,消除了傳統地區和時間限制,保證了PBL 教學所需的時間和質量,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PBL 在醫學教育革新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17],目前已經出現了無導師PBL、3C3R 改進性PBL、混合PBL 等PBL 教學模式[18-20]。
微信已經日益成為人們工作學習生活和娛樂的重要平臺,其零資費,跨平臺發圖片,移動即時通訊,語音視頻聊天,共享文件等多種功能,在醫學領域已經應用到醫學理論課和臨床科室的實習帶教中[21-22]。
將微信平臺與PBL 教學法有機結合,充分利用教師與學員的碎片時間,緊緊圍繞臨床實際問題,學員利用教材、文獻、網絡資料進行自學,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學習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有利于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和分析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員們把學到的知識和自己思考的問題與結果,在微信群內進行交換和討論,培養學員的溝通能力,因有更多機會彼此聯系和了解,從而增進了學員間的友情,有利于樹立團隊協作精神,最后在課堂討論環節,鼓勵學員踴躍發言,鍛煉學員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溝通技巧,可以取得更為有效的教學成果。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發現存在以下問題:部分教師無PBL 教學經驗,對PBL 教學認識過于簡單化,認為PBL 教學區別于傳統教學方法僅僅是學員與教師角色互換而已,這充分說明這些教師未能完全理解PBL 教學的深刻內涵和精髓[23]。同時有些學員主動性、積極性不夠,查閱資料和準備問題不充分,在課堂上不愿參加討論甚至逃避發言,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學員自覺性差,習慣了過去的“填鴨式”傳統教學模式,習慣了一問一答[24]。針對以上問題,一方面要重視教案設計,由教學小組集體討論,擬定初稿后模擬試講,發現問題及時修改,確保教案質量,并且建立PBL 教學案例庫,避免重復和漏題[25];另一方面,要建立學員PBL 教學評價考核指標,與出科成績和績效掛鉤,從而提高學員參與積極性與主動性。
通過基于微信平臺的PBL 教學,對一個疾病學習的過程,從疾病的病因病理、應用解剖、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原則、手術方式與技巧等多方面,引導學員發現問題,尋找答案,解決問題,完成理論-實踐-理論的良性循環,實現了螺旋式上升和進步,這將有利于完成小兒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任務,達到國家住培的目的和要求,為臨床培養合格的小兒外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