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蕓 陳金秀 江 吉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胸外科,江蘇淮安 223300
肺結節是一類多系統多器官肉芽腫性疾病,我國發病率為10%~20%,如不及時治療,易發生肺癌[1]。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是治療肺結節的有效方法,術后5 年生存率接近100%[2-3]。手術創傷、擔心術后并發癥等因素的影響,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患者多伴有強烈身心應激反應[4]。快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利用循證醫學支持的圍術期管理證據,旨在減少手術刺激、緩解應激反應,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5-6]。本研究探討基于FTS 理念指導的護理干預在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患者圍術期管理中應用效果。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擇2018 年2 月—2019 年5 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收治的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患者92 例,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肺結節診斷標準[7];②有明確手術指征;③具備正常溝通能力者。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②耳聾或嚴重視力障礙;③其他手術禁忌證。根據手術時間分為實驗組(2018 年10 月—2019 年5 月)48 例、對照組(2018 年2 月—2018 年9 月)44 例。實驗組男16 例,女32 例;年齡27~80 歲,平均(54.32±7.21)歲;病灶部位:左肺28 例,右肺20 例;病灶直徑1.2~5.0 cm,平均(3.20±0.56)cm;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級:Ⅱ級36 例,Ⅲ級12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24 例;年齡27~80 歲,平均(52.74±7.14)歲;病灶部位:左肺23 例,右肺21 例;病灶直徑1.2~5.0 cm,平均(3.07±0.64)cm;ASA 分級:Ⅱ級37 例,Ⅲ級7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包括術前宣教、術前準備、手術室護理、鎮痛管理、康復訓練、并發癥預防等。實驗組給予FTS 護理模式。
①組建FTS 干預小組:成員包括手術醫師、麻醉師、??谱o士等,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搜尋經循證醫學支持的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快速康復證據,制訂《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方案》。見表1。②質量控制:由護士長負責組織全體成員進行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FTS 護理方案培訓及質量控制,醫師、??谱o士嚴格按照方案實施,每完成一項后均需簽名確認。
①應激反應:術前及術后72 h,采用心電監護儀監測患者心率;采用瑞士羅氏公司生產的E170 型全自動電化學發光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 反應 蛋 白 (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②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輸液量、拔除氣管導管時間、拔除胸腔引流管時間、住院時間等。③并發癥:統計兩組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患者肺部感染、漏氣、胸腔積液、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

表1 兩組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患者管理流程
采用SPSS 21.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非正態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72 h,兩組心率均低于本組術前,IL-6、TNF-α、CRP 均高于同組術前(P <0.01),但實驗組心率高于對照組,IL-6、TNF-α、CRP 則低于對照組(P <0.01)。見表2。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實驗組術中輸液量、拔除氣管導管時間、拔除胸腔引流管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 <0.01)。見表3。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電視胸腔鏡切除肺結節創傷小、術后恢復快,但術后易發生肺部感染、胸腔漏氣等并發癥[7-9]?;颊咝g前常伴有焦慮/恐懼情緒;術前長時間禁食會誘導代謝應激狀態[10];過度鎮靜會抑制呼吸;開放性補液會引起肺水腫;持續低體溫可誘發術后寒顫、躁動的發生[11]。FTS 通過借助經循證醫學支持的各種圍術期管理證據,對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患者實施圍術期管理干預,目的在于減少應激反應,促進術后康復[12-13]。多項研究[14-15]報道,FTS 理念能夠緩解肺部手術患者者炎癥應激反應及疼痛程度。本研究結果提示,實驗組心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證實該組患者手術后心率波動范圍小,生理狀況相對更穩定;IL-6、TNF-α、CRP 明顯低于對照組,顯示該組患者手術后炎癥反應要輕于對照組,提示基于FTS 理念的護理干預能夠緩解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患者應激反應程度。
表2 兩組手術前后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手術前后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注:t1、P1 值表示兩組術前比較;t2、P2 值表示兩組術后72 h 比較。IL-6:白細胞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CRP:C 反應蛋白
FTS 理念認為,腹部手術胃腸功能受損只是一個短暫的生理過程,腸蠕動并未受到抑制[16]。早期進食可刺激胃腸蠕動,阻止腸黏膜菌群失調,預防術后感染發生[17]。限制性補液能減少大量輸液對機體內環境的影響[18]。術中小劑量持續吸入短效麻醉能維持血流動力學相對穩定,縮短蘇醒時間。早期床上床下康復活動,也能促進胃腸蠕動,預防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19-20]。本研究中,實驗組術中輸液量、拔除氣管導管時間、拔除胸腔引流管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與喬坤等[21]報道相似。
表3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表4 兩組并發癥比較[例(%)]
有效的疼痛管理可增強患者手術過程的舒適體驗。心理干預能提升患者疼痛的耐受閾值,短效丙泊酚更有利于呼吸道管理與早期下床活動,能減少疼痛所致并發癥及肺部感染發生率[22]。低體溫、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礙是創傷患者“致命三聯征”[23]。調節手術溫度、預熱沖洗液與輸注液體溫度、加蓋電熱毯等綜合保溫措施,能保證體溫在36℃左右,可預防寒顫、出血、感染風險[24]。術后早期進食、早期功能活動也是預防腹部手術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25-28]。這些預防措施的綜合應用,是實驗組并發癥明顯減少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基于FTS 理念的護理干預應用于胸腔鏡肺結節切除術患者中,能夠緩解患者應激反應,促進術后康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