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橋 劉天楠 邊小慧 林曉華
1.河北中醫學院研究生院,河北石家莊 050000;2.河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河北省中醫院婦科,河北石家莊 050000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作為婦科常見疾病,發病率約占婦科內分泌病的10%[1]。隨著現代社會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逐漸增高,全球發病率高達5%~10%[2]。PCOS 以雄激素過高、持續無排卵、卵巢多囊改變為臨床表現,并且常伴有胰島素抵抗和肥胖,故易伴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子宮內膜癌等疾病,應及時治療。月經過少和月經稀發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中醫認為本病的主要病機為腎虛血瘀。本研究采用自擬補腎活血方治療PCOS 月經過少合并月經稀發患者,現將觀察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12 月就診于河北省中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婦科門診的PCOS 月經過少合并月經稀發患者,共6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 例,平均年齡(27.20±5.60)歲,平均病程(15.67±7.90)個月;對照組30 例,平均年齡(25.77±4.28)歲,平均病程(14.40±7.95)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16~35 歲;②月經稀發;③符合PCOS 月經過少腎虛血瘀證的診斷標準;④自愿加入本臨床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經檢查為器質性病變或其他內分泌異常導致月經過少、月經稀發;②近3 個月內服用激素類藥物、避孕藥或相關藥物;③患有貧血、結核、血栓等嚴重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合并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疾病。
PCOS 診斷標準參照鹿特丹標準[3]:①稀發排卵或無排卵;②高雄激素臨床表現和/或高雄激素血癥;③卵巢多囊改變,超聲提示一側或雙側卵巢直徑2~9 mm的卵泡≥12 個和/或卵巢體積≥10 mL。3 項中符合2 項并排除其他引起高雄激素及排卵障礙原因。
月經稀發診斷標準:月經周期不規則,周期超過35 d 但短于6 個月[4]。
月經過少腎虛血瘀證診斷標準參考《中醫婦科學》[5]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月經周期正常,經量明顯少于平時正常經量的1/2,或少于20 mL,或行經時間不足2 d,甚或點滴即凈。腎虛血瘀證,主癥:①月經血量少,色暗,經質稀薄或有血塊;②腰骶酸痛。次癥:①頭暈、耳鳴或耳聾;②性欲減退;③小腹或少腹疼痛,痛處不移;④口干不欲飲。舌脈:舌淡紫,或有瘀斑、瘀點,苔薄,脈沉弦或澀。主癥必備,次癥1~2 項加舌脈即可診斷。
治療組采用自擬補腎活血方,方藥組成如下:菟絲子30 g、熟地黃15 g、丹參20 g、桑寄生15 g、續斷15 g、淫羊藿15 g、當歸15 g、阿膠15 g、陳皮10 g。月經周期第5 天開始服藥,日1 劑,分早晚2 次溫服,經期停藥,下次月經來潮第5 天繼續服用,連續3 個月經周期。
對照組采用右歸膠囊,患者于月經周期第5 天開始口服右歸膠囊(江西銀濤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0134),1.8 g/次,3 次/d。月經周期第5 天開始服藥,經期停藥,下次月經來潮第5 天繼續服用,連續3個月經周期。
1.4.1 月經血量、月經周期 根據月經失血圖(pictorial blood loss assessment chart,PBAC)[7],月經血量判定標準如下:血染面積≤整個衛生巾面積的1/3,為輕度,記1 分;1/3<血染面積占整個衛生巾面積≤3/5,為中度,記5 分;3/5<血染面積基本為整個衛生巾≤1,為重度,記20 分。遺失血塊大小判定標準如下:血塊<1 元硬幣為小血塊,記1 分;血塊≥1 元硬幣為大血塊,記5 分。遺失血量無法用血塊表示,則估計其為記錄量的幾分之幾進行記錄。要求患者在治療期間統一使用“七度空間”245 mm 衛生巾,將月經情況填寫在月經血量評估表中。有研究證實PBAC 評估月經血量具有與“金標準”很高的相關性,評分≥100 分為月經過多的標準[7],即評分≥100 分者月經血量≥80 mL,1.25 分=1 mL,以此類推,以得分估計月經血量。總分≤25 分為月經血量≤20 mL。同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月經周期的變化。
1.4.2 中醫證候積分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制訂中醫證候積分判定標準,具體如下:主癥包括月經血量、行經時間、月經特點及腰骶酸痛,根據不同程度分別記0、2、4、6 分;次癥包含少腹或小腹刺痛、頭暈、耳鳴、性欲減退、口干不欲飲,根據不同程度分別記0、1、2、3 分。
1.4.3 臨床療效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6]制訂,具體如下:停藥后月經血量、月經特點、行經時間恢復正常,中醫各癥狀消失,95%≤積分減少≤100%,為痊愈;停藥后月經血量增加,月經特點、行經時間明顯改善,其他中醫癥狀消失或減輕,70%≤積分減少<95%,為顯效;停藥后月經血量增加,月經特點、行經時間較治療前改善,其余中醫癥狀較治療前減輕,30%≤積分減少<70%,為有效;停藥后月經血量、月經特點、行經時間均無改善,積分減少<30%,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如果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 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PBAC 評分、月經周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BAC 評分均較治療前升高,治療組月經周期較治療前縮短,且治療組PBAC 評分高于對照組,月經周期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對照組治療前后月經周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組中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治療組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患者分別為11、12、6、1 例,對照組分別為5、7、12、6 例。經過Ridit 分析,治療組平均Ridit 值為0.397,對照組平均Ridit 值為0.60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本次療效統計等級采用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的順序排序,則Ridit 值越小,顯示臨床療效越好,且兩組置信區間無明顯交叉重疊,故治療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BAC 評分、月經周期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BAC 評分、月經周期比較()
注:PBAC:月經失血圖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PCOS 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失調、多毛癥、痤瘡等,其中月經失調為最主要癥狀,包括月經稀發、月經血量少及閉經。本研究主要討論PCOS 月經過少合并月經稀發,其病因為卵巢內雄激素抑制卵泡發育,造成卵巢多囊性改變及排卵障礙,導致月經過少及月經稀發[8]。西醫治療本病大多采用對癥治療,可有效改善月經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并促進排卵,但對月經血量影響不大。
本病在中醫中屬于 “月經過少”“閉經”“月經后期”等范疇,《脈經》最早論述了“經水少”,《金匱要略》謂“至期不來”。中醫認為月經的正常來潮與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關系密切,其中腎居于主導地位,腎藏精,主生殖,腎氣充盛,則月事以時下。無論月經周期后錯、經量過少、閉經或是不孕,都取決于腎的功能是否正常[9]。腎精、腎氣的盛衰是月經產生的基礎,若腎精腎氣不足,則氣血生化無源,運化精微無力,脈道澀滯而致瘀,血瘀可致子宮內膜微循環欠佳[10]。臨床上兩者多相互影響,腎虛不能正常發揮生理功能而致血瘀,血瘀則影響腎精、腎氣的盛衰及運行。林寒梅等[11]認為PCOS 的關鍵病機為腎虛血瘀,其中腎虛為本,血瘀為標。另有研究表明月經過少的主要證型為腎虛血瘀型[12]。李靈芝教授認為月經過少宜補腎祛瘀,活血調經[13]。李恩恩[14]運用補腎活血湯治療月經過少患者30 例,結果顯示其能明顯改善患者的月經血量及子宮內膜厚度。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右歸膠囊,出自《景岳全書》,其成分為熟地黃、附子、肉桂、山藥、山茱萸、菟絲子、鹿角膠、枸杞子、當歸、杜仲,具有溫補腎陽、填精止遺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右歸丸能夠調節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促進孕酮分泌,并促進排卵障礙性不孕癥大鼠的卵泡發育[15-16]。治療組采用自擬補腎活血方,以菟絲子、熟地黃、丹參為君藥,補益肝腎,活血通經;續斷、淫羊藿、桑寄生、當歸為臣藥,溫腎助陽,補血活血;阿膠、陳皮為佐藥,健脾補血。本方補腎藥物解決氣血生化無源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加用活血藥,解決了脈道澀滯不暢的問題,二藥合用,改善子宮內膜局部微環境的血流灌注情況,進而改善月經血量及月經周期,其作用機制也得到現代藥理研究的證實。PCOS 患者月經紊亂主要原因為排卵障礙,王隆卉等[17]通過對PCOS 大鼠的研究發現,補腎活血法治療本病可能是通過降低血漿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及睪酮水平,調節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從而促進排卵。方藥中菟絲子、淫羊藿、桑寄生等藥物具有促卵泡成熟發育的作用[18-20]。熟地黃、丹參具有增加子宮動脈血流灌注量的作用[21-22]。當歸、阿膠能夠促進造血功能,提升血小板數量[23-24]。
本研究顯示治療組PBAC 評分高于對照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月經周期短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 <0.05)。自擬補腎活血方治療PCOS 月經過少合并月經稀發效果確切,可有效恢復患者月經血量及月經周期,改善中醫證候,值得臨床推廣。但本研究存在樣本量小、臨床觀察時間短、月經血量估計有誤差等問題,使得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擴大樣本量,延長臨床觀察時間,完善各項觀察指標,為臨床應用提供有力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