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增志

【摘要】在學習初中歷史過程中,對材料分析題的結題能力培養很重要,如果學生可以獲得良好的解題能力,不僅能夠提升本門學科的成績,也促使其他能力的提升。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歷史學科特點,可以通過充分理解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挖掘圖片信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在交流中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解題技巧;分析能力
材料分析題是歷史考題中一種重要的類型,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把握關鍵的信息點,善于仔細的閱讀材料,同時善于從材料中挖掘現成的答案。現以下面幾種題型為例,進一步探討材料題解題技巧。
一、充分理解材料內容為前提——仔細閱讀材料
例如司馬炎即位后認為曹魏的后代由于沒有加強皇室的權利而導致最終滅亡。所以還為統一全國的時候就分封諸侯,同時分封了二十七個與自身通行的王,并且以郡為基礎建國。雖然之前的西周、東漢和東周等王朝都采用了分封諸侯的方式,但是由于分封后期各諸侯的勢力變大,王朝內部最終失去了控制和統治的權利,這些諸侯最終成了威脅國王安全的勢力,最終導致諸侯之間爭霸嚴重,戰亂四起。而國王勢力微弱甚至成了它人的傀儡,導致國家陷于混亂和分裂當中,也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分封制也會對中央的統治權力造成一定的威脅。
(1)材料中“分封諸王”的制度名稱是什么?
(2)通過上述材料的閱讀請同學們從“分封諸侯制度帶來的影響和作用”進行分析,并且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和材料進行論述。
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很好地專注于對材料的解析分析,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去完成題目的解答。
二、圖片內容與所學知識聯系為關鍵——善于借助圖片挖掘信息
圖片類題目在目前初中歷史考題中也經常性的出現,這類題目考查學生分析圖片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挖掘圖片中潛在的信息,可以把圖片內容和所學習的知識建立起一定的聯系,在這個基礎上去解決問題。
比如: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這是知識時代的共識,觀察下面兩組圖片回答問題:
(1)上圖中的兩個人物分別出現在哪次工業革命時期?這兩次工業革命分別帶領人們走進了什么時代?
(2)五個器物分別是哪次工業革命的成果?這兩次工業革命分別是始于什么時間?
(3)武器雖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也給環境造成了污染,針對這個問題你有什么看法。
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需要學生能夠先去分析圖片,通過觀看圖片我們獲得了“愛迪生”“瓦特”“輪船”“”汽車“”飛機“電燈”“火車”這些信息,然后通過閱讀問題我們了解了提問的方向和內容,那就是兩次工業革命和兩個代表人物。之后通過觀看圖片我們了解了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并且它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發明的。而愛迪生發明的電燈泡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最后又認識到了蒸汽機的發明帶領人們走進了蒸汽機時代,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快速的解決第一和第二個問題,而第三個問題在作答的時候可以和生產發展與環境保護結合,通過圖片信息的收集獲取關鍵的知識點進一步解決問題。
三、小組合作探究為契機——在解決問題中多引導學生交流
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需要辨別是非,去偽存真,這對于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對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注重開展課堂討論。
例如某初中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了主題活動課程,活動的內容是讓學生們探究美國和英國近代崛起的發展過程。并且在本次活動中將學生分成了A、B兩個小組,A小組的同學可以去探索英國的近代發展歷史和崛起歷程,因為近代英國發展迅速,它是第一個走進現代化社會的國家,并且在十七世紀和十九世紀在整個世界上屬于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日不落帝國”和“世界冰工廠”就是這一時期英國最著名的稱號。請同學們根據已學過的知識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在17-19世紀時它是世界發展的領頭羊”,請同學們結合當時的政治、經濟方面列舉出英國發展迅速的原因
(2)大國的崛起離不開思想文化,就如英國首相丘吉爾所說:我寧愿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請同學們思考哪個英國科學家是以自己的名字當作物理計量單位。學生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通過交流拓展學生思路,完成題目的解決。
結束語:總而言之,培養學生解題能力成為當前歷史教學重要任務之一。教師需要通過探索培養學生解題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孟省祥.初中歷史材料解析題引導途徑探微[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8年19期.
[2]胡天偉.歷史中考復習之識記與解題技巧淺析[J];中學教學參考;2010年18期.
[3]謝偉明.初中歷史混合材料分析題解題技巧[J];中學政史地(初中適用);2014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