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玨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教師要積極開展愛國教育,厚植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升華幼兒的情操。《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認為,幼兒要知道國家的一些重大成就,能熱愛祖國,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因此,筆者所在幼兒園開展了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主題教育活動,旨在豐富幼兒對祖國的認知,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經驗,結合當下抗擊疫情的時代背景,淺談幼兒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的方法,討論教師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以此激發幼兒的愛國熱情,并保護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師要引導幼兒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社會文化,激發幼兒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合理安排幼兒教育的內容。據相關調查,幼兒的社會歸屬感主要表現在他們對家庭、幼兒園、民族和國家的基本歸屬感。當幼兒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幼兒會產生對集體目標的認同和被接納的情感。
筆者對班級中29名幼兒進行了訪談,談話圍繞“你知道自己的國家叫什么名字嗎?”“你愛你的國家嗎?”“為什么愛自己的國家?”等問題來進行。有的幼兒說:“祖國有中秋節,還可以過年?!庇械挠變赫f:“我們的國旗很美,地圖也很美。”有的幼兒說:“祖國有大熊貓和餃子?!庇械挠變赫f:“祖國很大,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庇械挠變赫f:“祖國有美麗的建筑、高山、小河等。”有的幼兒說:“祖國的火車很快,力量很強大,有厲害的軍隊。”
根據這次訪談,筆者發現幼兒對祖國的地域特點、人文風貌、科技軍事等內容都有所了解,并在言語之中表現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部分幼兒說道:“我愛我的祖國,因為我是中國人。中國人很善良,這里有我的家人和朋友?!焙唵沃卑椎脑捳Z,既反映了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說明在此階段幼兒已經具有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認知與心理基礎。
一是重認知,輕情感。據筆者了解,在幼兒愛國主義主題教育中,部分教師存在重認知學習、輕情感培養的問題。例如,教師會把大量的時間、精力用在介紹中國的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山川秀麗、風情獨特等常識上,較少為幼兒提供體驗性的愛國教育主題活動。在創設學習環境時,部分幼兒園很少使用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裝飾元素,幼兒很難對民族文化形成初步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不穿民族服飾、不參加民族活動、不認識民族品牌,這些都不利于幼兒愛國主義情懷的形成。
二是重言傳,輕身教。在愛國主義主題教育中,教師雖然意識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但通常都是講得多、做得少,沒有為幼兒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部分教師和家長甚至認為愛國主義教育太大、太空,幼兒聽不懂,沒必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幼兒教育中,部分教師和家長都沒有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沒有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幼兒的愛國意識。例如,在搭建天安門、畫國畫時,教師沒有向幼兒介紹祖國的輝煌成就;在逛動物園、海洋館時,家長沒有引導幼兒樹立保護珍貴動物、愛護自然環境的觀念。部分教師和家長在討論層面花的時間多,卻較少用實際行動感染幼兒。
三是突擊運動較多,常態意識訓練較少。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部分教師的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是運動式的、突擊式的、集中爆發式的,尤其在重大節假日或是相關社會事件發生時表現得尤其明顯。例如,在國慶節時,部分教師會組織歌詠會;在抗擊疫情的艱難時期,部分教師會組織線上的愛國宣講等。但等時機一過或是熱度一降低,他們就不再提及,沒有將愛國主義情懷滲透在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將愛國教育變成一種常態教育。
主題活動是幼兒園課程推進的主要形式與有效手段。在筆者所在幼兒園的大班園本課程中,有一個“我是中國娃”的主題單元,其目標是為了幫助幼兒了解中國的地域風貌,例如知道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香港、澳門和臺灣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各地不同的少數民族及其風土人情;引導幼兒知道中國的地大物博,例如了解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欣賞京劇、水墨畫、漢字和中國武術等文化遺產;鼓勵幼兒了解我國科技的發展與創新,例如認識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服裝及其相應的武器裝備,激發幼兒對軍事的興趣。
在“我是中國娃”主題活動中,幼兒感受到祖國的強大,為自己是中國娃而自豪。筆者發現,主題活動是開展幼兒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在開展愛國主義主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在集體教學中落實情感”“在實踐體驗活動中升華情感”“在無意識教育中滲透情感”這三個方面入手。
1.在集體教學中落實情感。集體教學活動是教師高效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活動方式。例如,筆者組織了“國慶大閱兵”集體教學活動,引導幼兒了解時代的變化。通過觀看閱兵素材與提問等方式,筆者讓幼兒認識到國旗的重要性、升旗儀式的重要性,讓幼兒感受軍人守衛邊疆、沖鋒陷陣的勇敢,讓幼兒明白了和平的來之不易。在開展集體教學前,筆者審慎地梳理了大閱兵的教學內容,認真解讀了大閱兵活動要傳遞的價值觀念,篩選了相關的音頻、圖片素材,其具體操作內容如表1。

除此之外,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研組先后開展了“國寶大熊貓”主題范畫活動、“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手工制作活動等。這些主題活動不僅豐富了幼兒的在園生活,還讓幼兒知道了什么是國寶、什么是四大發明,讓幼兒體會到中國人堅持不懈、止于至善的精神,推進了愛國主義主題教育。
2.在實踐體驗活動中升華情感。體驗是最好的學習。對于幼兒來說,親身參與各種實踐體驗活動有助于他們自主思考、自主學習。在開展愛國主義主題教育的過程中,幼兒通過軍訓、班級歌詠會,以及“我為祖國打廣告”等實踐活動,提升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軍訓活動為例,筆者深入挖掘了家長資源,邀請空軍爸爸和特種兵爸爸進行助教活動。他們通過講座等形式,向幼兒介紹了自己參與閱兵的經歷,讓幼兒知道了海、陸、空、火箭軍等軍種,幫助幼兒了解了不同類型的飛機。同時,筆者為幼兒安排了一些實踐體驗型游戲,讓幼兒嘗試站軍姿、練坐姿、齊步走等。在講故事環節中,當特種兵爸爸講到九八抗洪那年大水沖走了他身邊的戰友時,有幼兒提問:“你不會被水沖走嗎?你身邊的人被沖走了你為什么不害怕?”特種兵爸爸回答道:“我害怕,但我不能退縮,因為我是一名軍人?!边@讓幼兒感到震撼,對解放軍的尊敬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3.在無意識教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無意識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自身未意識到的教育方式。例如,在寒假期間,筆者所在幼兒園的一名幼兒在某個周一早上穿著園服,站在板凳上,揮著小國旗,在家進行了一個人的升旗儀式。這種行為的產生和我園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是分不開的,自開園之日起,我園每周一的早上都會進行升旗儀式,風雨無阻,并且所有參加儀式的人都要原地不動地唱國歌,對國旗行注目禮。
有的教師給幼兒講杜富國等英雄的故事,讓幼兒學會敬畏英雄;有的教師在班級中創設了中國地圖的展示區域,張貼了國旗、國徽、天安門等圖片,幫助幼兒了解祖國的地域文化;有的教師結合時事,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主題各種教育。例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教師引導幼兒通過網絡、文字或是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哀痛之情;當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之際,教師引導幼兒認識那些舍生忘死、舍己為人的抗疫英雄。
筆者認為,教師要為幼兒營造熱烈積極的愛國背景,收集各種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教學敏感性,及時把握教學契機,充分發揮自身對幼兒的引導作用。例如,在抗擊疫情防控期間,筆者梳理出思維導圖,為之后的主題課程提供豐富且具有指向性的內容。
教師要重視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厚植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懷,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入手,將愛國主義的種子根植于每名幼兒的心中。教師要將宏大的內容細節化,將高尚的事跡平凡化,將遙遠的理想具體化,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廣泛收集各種愛國教育題材,為幼兒安排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幼兒全面認識祖國,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愛國主義情懷,喚醒幼兒對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
(作者單位:紹興市柯橋區中心幼兒園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