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國,王和強,鐘錫波,陳雪英,葉 叢,陳榕生,張世杰,李錦嫦,梁嘉妍,劉美嫦
(東莞市康復醫院燒傷康復科,廣東 東莞 523119)
瘢痕是燒傷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中上肢燒傷約占燒傷病例的45%~50%[1],上肢燒傷患者瘢痕的發生率高達91%[2]。由于上肢包括手具有多關節、多肌腱、多小肌群、多神經協同作用的特點,一旦出現燒傷后瘢痕增生攣縮,輕者會影響外觀和手功能,重者會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喪失,降低生活質量。目前燒傷醫學中還沒有一套能徹底治愈燒傷后瘢痕增生攣縮的方法,因此,如何在成功實施植皮術后,最大限度地控制上肢燒傷后瘢痕增生攣縮[3],恢復患手功能,降低其致殘性是鞏固燒傷修復術療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上肢燒傷康復研究的重要課題和研究熱點。本研究利用上肢渦流氣壓水療聯合常規康復治療方法治療上肢燒傷術后瘢痕增生攣縮患者,取得一定療效,報告如下。
納入標準:患者病情穩定,燒傷部位包括上肢各部位、手掌、手背、手指,傷口愈合,有瘢痕形成。排除標準:有意識、認知障礙;上肢有未愈合的傷口;上肢合并有神經、肌腱嚴重損傷或骨折;皮膚有傳染性疾病;嚴重心功能不全、心腎功能代償不全;未滿規定觀察期而中斷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者。
遵照醫學倫理學的基本原則,在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前提下,按照就診先后順序、用簡單隨機化分組的方法將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東莞市康復醫院住院治療的60例上肢燒傷術后瘢痕增生患者分為常規康復治療組(A組,n=30)和上肢渦流氣壓水療加常規康復治療組(B組,n=30),2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性別的比較
A組:對患者上肢燒傷部位進行常規治療。每天先對上肢瘢痕進行連續脈沖超聲波治療10 min,然后進行瘢痕按摩、牽伸、關節松動等手法治療15 min,最后穿戴壓力手套,壓力在25~40 mmHg(3.325~5.320 kPa),具體根據患者的反應進行調整,每天穿戴23 h以上,每次脫下時間不超過0.5 h。30 d為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B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水療。水療是利用上肢渦流氣壓水療,水溫38 ℃,中等渦流,患側上肢在水中進行各關節主動或被動運動,每天1次,治療20 min。30 d為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為最大限度地減少由于操作人員技術帶來的誤差,整個治療過程中,每個患者的每個治療項目都由固定的治療師或醫生一對一負責,負責同一治療項目的治療師和醫生的工作年限、職稱和學歷一致,操作前統一培訓,規范治療要領和動作。
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溫哥華瘢痕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VAS疼痛評分、腕關節活動度和肘關節活動度等指標。

治療前,2組溫哥華瘢痕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腕關節和肘關節活動度、VAS疼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2組患者的溫哥華瘢痕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VAS疼痛評分、腕關節和肘關節活動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且治療后上述各觀察指標B組的改善程度優于A組(P<0.05或P<0.01)。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溫哥華瘢痕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VAS疼痛評分、腕關節和肘關節活動度的比較
上肢燒傷后瘢痕康復手段包括超聲治療、醫用壓力手套治療、關節松動、牽伸技術、水療等,其中水療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水療法是利用水的溫度、靜水壓、浮力和水中所含的化學成分,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4]。水療可以減輕燒傷患者換藥時的痛苦,大大提高大面積燒傷患者換藥的速度和效率,減少感染危險;在燒傷后瘢痕增生期,水療的溫熱作用能夠軟化瘢痕,增強皮膚彈性,從而增大關節活動度[5]。
現階段國內外主要是使用浸浴、噴射浴、漩水浴、氣泡浴等應用于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如脊髓損傷、腦癱肌痙攣和腦卒中[6-8],以及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的治療如骨折、手外傷等[9-10],也有部分水療應用于大面積燒傷術后的護理[11];但運用于控制上肢燒傷后瘢痕增生攣縮的研究甚少,尤其渦流氣壓水療運用于燒傷后瘢痕增生攣縮的研究更少。渦流氣壓式水療產生的渦流噴射于創面時,局部的機械刺激結合其氣壓對上肢起按摩作用,從而軟化瘢痕組織。溫水使上肢血管擴張,能改善上肢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緩解肌肉韌帶緊張度,松解燒傷后導致的關節、肌腱、韌帶之間的粘連,從而使上肢活動度增大,恢復上肢功能。
本研究表明,與治療前相比,A組患者治療后的溫哥華瘢痕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上肢腕關節和肘關節活動度、VAS疼痛評分等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說明常規康復治療,能夠改善燒傷術后上肢的部分功能。治療后B組患者的溫哥華瘢痕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上肢腕關節和肘關節活動度、VAS疼痛評分等指標,較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改善程度優于A組(P<0.05或P<0.01),這說明,在本院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上肢渦流氣壓水療,通過溫水使手部血管擴張,改善手部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緩解肌肉韌帶緊張度,松解燒傷后導致的關節、肌腱、韌帶之間的粘連,從而改善上肢燒傷術后瘢痕,改善腕關節、肘關節活動度,緩解疼痛,恢復上肢功能,其作用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