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河南 新鄉 453000)
近年來,腦卒中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且具有年輕化的趨勢,雖然其治療技術顯著提高,病死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大部分患者會伴有后遺癥,其中語言障礙是發生率較高的并發癥[1]。語言障礙嚴重影響患者與其他人的正常交流,使患者喪失恢復的信心,對個人生活以及其家屬的生活均造成嚴重的困擾。語言康復訓練是患者康復治療的重要內容,正確評估需語言和交往障礙,開展科學治療,可促進患者語言功能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恢復。本文分析并探討腦卒中后語言障礙患者接受語言康復訓練的效果。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32例腦卒中言語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9例,女63例;年齡34~78歲,平均(61.5±10.4)歲;病程1~8年,平均(3.85±0.58)年。語言障礙程度:42例為0度,67例為Ⅰ度,23例為Ⅱ度。
入選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卒中臨床診斷標準;2)均存在語言障礙的癥狀;3)意識清楚,均無精神疾病史。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構音、認知功能、視力或者聽力障礙者;2)合并其他影響語言功能的疾病?;颊吆图覍倬私獗敬窝芯康哪康暮鸵饬x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患者均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接受語言康復訓練,同時聯合穴位按摩,療程均設定為8周,每日實施1次治療。在語言康復訓練期間,重點鍛煉患者的理解能力。對于完全行失語的患者,主要以代償性技術訓練為主,并配合穴位按摩,具體治療和護理如下。
1.2.1 常規藥物治療
急性期內予脫水降低顱內高壓,清除氧自由基,保護腦細胞等治療。恢復期內,予活血化瘀治療,促進血液吸收。腦梗死患者予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聚、促進腦細胞代謝等治療。
1.2.2 護理干預
1)遵從醫囑實施相應的護理。腦出血患者,需要保證2~3周的絕對臥床,適當抬高床頭,保證患者的舒適度。
2)心理護理干預。實施心理護理,予患者支持和鼓勵,在1周之后鼓勵患者講話,讓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陪護耐心開導患者,讓患者正確認知語言障礙,說明康復期間語言訓練的基本方法,告訴患者通過積極的訓練能夠得到良好的改善。使患者樹立起信心,提高配合度。同時也要告訴患者家屬在康復期間需要多陪伴患者,對患者的日常鍛煉情況進行監督。
3)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產生語言障礙的原因,語言障礙的表現,介紹治療期間配合護理和治療的方法。與患者家屬多進行溝通,分享患者的情況,讓家屬也能夠參與到語言康復訓練的過程中,給予患者充分的精神支持。
4)溝通環境。與患者保持順暢的溝通,在病房內安裝一塊白板,方便與患者交流。注意觀察患者的手勢和表情,分析患者的需要。室內的每一樣物品均放置一個卡片,寫上物品的名稱,這樣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文字的意思。
1.2.3 語言康復鍛煉
針對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患者實施對應的干預:0度和Ⅰ度的患者,主要以單詞訓練為主。Ⅱ度和Ⅲ度的患者,在練習的過程中可側重進行詞組和短句的鍛煉;進行復述訓練,對應物品讓患者說出相應物品的名字,指出單個字或是詞讓患者組詞并造句;進行閱讀訓練,選擇生活中頻率比較高的語句錄制成磁帶,為患者播放,讓患者日常跟讀,使患者能夠隨時接受語言刺激[2]。針對不同類型的語言障礙患者實施對應的干預:
1)運動性語言障礙患者(49例),在進行語言康復鍛煉時主要以語音訓練為主。語音訓練要重點進行肌群運動,由于長時間的語言障礙,患者的發音相關肌肉會發生萎縮,導致發音不清。因此要著重及對舌肌、面肌、軟腭、聲帶進行訓練[3]。鍛煉發音肌肉,通過張口、伸舌、卷舌、露齒、鼓腮、咳嗽、清嗓等動作進行鍛煉,之后進行軟腭提高的訓練、舌部訓練、唇部訓練,通過縮唇、抿嘴、撅嘴、叩齒等動作鍛煉,配合使用吞咽治療儀。也可讓患者通過嗑瓜子、嚼口香糖的方式來進行鍛煉[4-5]。進行發音訓練,發音訓練需要一點一點開展,按照字、詞、句的順序,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最初階段進行簡單的單音節練習,1周之后,按照單詞-詞組-短句的順序進行練習。鍛煉時間1~2周,之后可開展跟讀、閱讀訓練。若患者不能隨意地支配唇舌發音,主要在訓練之前指導患者做出口型,采用‘示教-模仿方法”,給患者提供正確的發音方法,給患者做出正確的示范,讓患者家屬為患者準備一面大小適當的鏡子,讓患者通過鏡子來觀察自己的發音情況,對比正常的發音情況,糾正發音的方法。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語言訓練方案,保證訓練的有效性。
2)感覺性語言障礙患者(32例),在語言康復訓練期間,重點要針對患者的理解能力進行鍛煉。采用視覺邏輯法進行鍛煉,讓患者將語言和對應的事物相結合起來。比如在患者每天吃飯時,都要對患者說吃飯這個詞,經過多日的重復,語言和視覺不斷地重合,患者就可知道一個詞匯或者是一句話的意思。還需要進行手勢訓練,向患者說明一個手勢的意思,每一個手勢都有著對應的意思,比如張口是準備吃飯,反動手掌表示需要翻身等等[6]。若患者不具備使用手勢或是語言的能力,可在不同物品上放上對應的卡片,建立起詞匯和物品的視覺聯系。針對感覺性語言障礙的患者,同樣需要進行聽覺訓練,最好實施一對一的訓練,為患者播放他們生病之前喜歡的音樂、電視等,刺激患者的聽覺,強化患者的聽覺思維和語言思維,促使患者更好地理解語言。通過實物刺激患者的語言能力,對于患者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物品,需要隨時用語言表達出來,后期可鼓勵患者自己說出對應物品的名字,護理人員從旁給予患者幫助和指導。
3)完全性失語患者(51例),在進行語言鍛煉的過程中主要以代償性技術訓練為主,訓練過程中需要結合說、看、聽3種方式,并不斷地加以重復。比如患者穿衣服時,要讓患者一邊穿衣服,一邊說穿衣服這個詞讓患者聽見。在鍛煉時不能過于著急,要根據患者的個人立即能力和配合程度逐步開展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給予患者充分支持和鼓勵,最大程度地獲得患者的配合。對于康復訓練過程中患者的每一點進步,都需要給予充分的鼓勵,通過手勢、握手等方式表示贊揚,提高患者康復的信心。與康復師做好溝通,分享患者康復的情況,方便及時調整訓練方案。
1.2.4 穴位按摩
配合穴位按摩更好地促進患者語言功能恢復,按摩的穴位主要包括廉泉、啞門、承漿、通里等穴。針對語言訓練的效果可每3天進行1次系統的訓練,將每次評估的結果進行評估和匯總,分析患者在哪些方面存在著不足,針對性地進行強化訓練。
使用改良波士頓診斷行失語癥檢查法對患者的語言障礙情況進行評估:0度,患者無法用言語與他人進行溝通,對于他人的語言也不能很好地理解;Ⅰ度,患者可說少量的詞匯和短句,但是并不能說整句話;Ⅱ度,患者可說單詞和短句,針對日常生活的相關用語具有較強的立即能力,在表達方面有不準確之處;Ⅲ度,能夠比較快速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表達出來,但是對于一些陌生的用語在表達上存在一定的困難;Ⅳ度,基本沒有語言障礙,但是在表達上有時不夠流暢;Ⅴ度,語言表達順暢,語言障礙幾乎不會被察覺[7]。比較治療前后的語言障礙程度。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語言康復訓練1個月后,132例患者語言障礙程度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12.479,P<0.05),見表1。

表1 132例患者治療前后語言障礙程度的比較 例
當患者生命體征恢復穩定,而且神經癥狀不再發展后48 h,可為患者實施早期康復鍛煉。正規的語言鍛煉一般是在患者急性期后開始,雖然病情穩定但是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所以需要合理把控語言鍛煉的時間,一般每次以15~30 min為宜。在患者病發之后3~6個月時,是語言障礙出現最多的階段。腦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身體功能,早期語言康復鍛煉能幫助患者重建語言功能,并有效預防發音相關肌肉的萎縮[8]。本研究中,早期語言康復鍛煉1個月后,患者語言障礙的情況明顯改善。
腦卒中急性期失語癥患者發病后的2周左右時間內,患者的腦部供血情況逐漸恢復,能夠帶動語言功能的恢復。但若錯過這個階段,語言障礙的改善難度加大。對于難以治療的語言障礙問題進行集中、系統、頻繁的語言康復訓練,促進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主要是依賴于同側或是對側大腦功能的代償和低級功能再形成,利用其他神經通路,以不同的方式對感官系統形成強烈的刺激,促進神經系統重組,并逐步恢復語言功能。本研究中,針對不同類型的患者反復進行聽、說、看的訓練,使患者將聲音、視覺、語言建立起一種聯系,促進語言功能恢復。并且這個過程是持續的,護理人員應定期就語言康復訓練的效果進行評價和分析,不斷改進語言干預的方案,確保語言康復鍛煉的效率[9]。
在進行康復鍛煉期間,需要注意根據患者的自身狀態,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鍛煉。腦卒中后的語言障礙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疾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情緒,導致患者出現焦躁、緊張、抑郁等情緒,此時需要給予患者充分的支持,若患者的狀態不好,顯示出抵抗、焦躁、疲勞等表現,需要縮短鍛煉的時間,讓患者獲得充分的休息。若患者的狀態比較好,表現出極大的配合,可適當地延長康復鍛煉的時間。語言康復訓練需要與患者的其他康復鍛煉內容,比如肢體康復鍛煉等進行協調,不要讓患者產生反感。在康復鍛煉的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變化,適當調整康復鍛煉的方法和內容。在康復鍛煉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患者家屬的作用,向患者說明語言鍛煉的作用和意義,反復叮囑患者家屬陪伴患者,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在家屬的支持下,患者的信心和勇氣均會得到提升,內心也更加愿意配合語言康復鍛煉。并且患者家屬的陪伴也有助于恢復患者的溝通交流能力,使患者更快地適應與他人的交流,在康復期間保持愉悅、舒適的心情[10]。
綜上所述,腦卒中后語言障礙患者接受早期語言康復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語言障礙問題,促進患者語言功能和溝通能力的恢復,對于改善患者病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