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元,倪建農,張燦桃(.深圳市南山區婦幼保健院麻醉科; .深圳市羅湖區中醫院麻醉科,廣東 深圳 58000)
近年來,在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臨床骨折發生率呈逐年攀升趨勢,其中以胸腰椎骨折最為常見[1]。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外科手術成為臨床治療胸腰椎骨折的重要、根本措施。但受患者自身、手術操作等因素的影響,患者術后會出現持續時間較長的劇烈疼痛,從而引起血壓增高、心率失常等一系列反應,嚴重影響其術后康復。可見,術后鎮痛藥物的使用至關重要。目前,胸腰椎骨折術后鎮痛藥以阿片類鎮痛藥和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為主,但這2種藥物的鎮痛效果如何,尚未統一。本研究探討帕瑞昔布鈉在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術后鎮痛中應用的價值。
將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羅湖區中醫院接收的80例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按術后麻醉藥物使用的差異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42~75歲,平均(58.50±15.45)歲。觀察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齡42~76歲,平均(58.96±15.38)歲。排除肝功能中重度損傷、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使用禁忌證、慢性疼痛史、消化道潰瘍史、充血性心力衰竭、哮喘病史、長期服用鎮痛藥物者[2]。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鎮痛藥物。嚴格控制好手術室溫度(22~26 ℃),開放靜脈通道,給予靜脈輸液,密切監測心率、血壓等生命指征;臂叢神經阻滯鎮痛:10 mL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河北一品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NBDW)。術后肌內注射100 mg 曲馬多注射液(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批號:00500P)進行鎮痛。術后24 h后繼續給予200 mg曲馬多,2次·d-1。
觀察組術后靜脈注射帕瑞昔布鈉。常規麻醉方式同對照組;術后靜脈注射40 mg帕瑞昔布鈉(成都百信藥業連鎖有限責任公司,批號:CY0365),12 h 后再次靜脈注射40 mg[3]。
1)鎮痛效果(藥物起效時間、鎮痛藥使用劑量和皮質醇水平)。
2)術后不同時間點(術后2、4、6、8、10和12 h)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價,分值0~10分,其中0分記錄無痛,疼痛輕度記錄1~3分,疼痛中度記錄4~6分,疼痛重度記錄7~9分,疼痛劇烈則為10分[4]。
3)術后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和心律失常)發生率。
觀察組藥物起效時間較對照組短,鎮痛藥使用劑量較對照組少,皮質醇水平較對照組高(均P<0.001)。見表1。

表1 2組鎮痛效果比較
觀察組各時間點VAS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均P<0.001)。見表2。

表2 2組術后不同時間點(VAS評分)比較 分
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2.3%比15.7%,P<0.05)。見表3。

表3 2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在創面大、損傷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胸腰椎骨折術后患者頻發劇烈疼痛,而疼痛會導致機體出現應激反應,致使其出現一系列的生理病變,從而對患者術后整體恢復產生嚴重影響[5]。術后有效鎮痛、減輕應激反應已成為臨床麻醉醫生需面對和盡快解決的重要問題。
阿片類鎮痛藥和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是目前臨床術后常用的鎮痛藥物,其中阿片類鎮痛藥以曲馬多較為常見。曲馬多具有一定的鎮痛效果,但藥物起效時間長,且藥效維持時間短,所以需要大劑量、長時間的使用,這會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一系列并發癥,影響術后康復及預后。帕瑞昔布鈉是典型的非甾體類鎮痛藥物,同時也是首個可以進行肌內注射和靜脈滴注的環氧化物酶抑制劑[6],具有較高的選擇性。藥物進入人體后,可在短時間內分別作用于中樞和外周神經,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疼痛感覺閾值,從而發揮術后鎮痛功效[6-7]。與此同時,帕瑞昔布鈉對環氧化物酶的抑制作用也明顯較強,用藥后不僅可以很好地維持機體凝血機能,還能充分保護胃腸道黏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藥物起效時間較對照組短、VAS評分和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2.3%)較對照組低。這與陳洪杰[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相較于傳統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帕瑞昔布鈉選擇性較高,用藥后再抑制環氧化物酶的同時還可減少炎性因子,因此消炎鎮痛作用顯著;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較低。因此,帕瑞昔布鈉應用于胸腰椎骨折術后鎮痛有一定價值。
綜上所述,在胸腰椎骨折手術患者術后鎮痛中應用帕瑞昔布鈉,可提升鎮痛效果,減輕術后疼痛,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