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瑾,沈艷紅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a.風濕免疫科; b.兒科,南昌 330006)
近年來,隨著公立醫院改革和優質醫院創建工作,品管圈等質量管理工具的應用推動了醫院質量與安全的可持續性改進工作。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通過品管圈[1]管理工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醫院的護理工作質量。本院風濕免疫科也積極參與,學習品管圈相關知識,將“提高風濕免疫科住院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率”作為品管圈活動主題,取得一定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4—9月輸液的735例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男242例,女493例,年齡8~87歲,平均(50.85±16.22)歲;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輸液的746例住院患者作為觀察組,男270例,女476例年齡12~89歲,平均(50.11±16.81)歲。2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例納入標準:均行靜脈治療;血管彈性及充盈度良好;有正常的溝通理解能力。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品管圈護理管理模式。
1.2.1 選定主題
品管圈活動小組確定“提高住院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率”為活動主題,開展品管圈活動。
1.2.2 現狀調查與原因分析
現狀調查以本科室為單位,通過病房走訪調查的方式了解住院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率低的原因,從人、環、法3個方面對風濕免疫科住院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率低的原因進行魚骨圖分析(圖1)。1)人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家屬和護理人員兩方面原因。①患者及家屬方面的主要原因:風濕免疫性疾病治療過程漫長,患者經濟負擔重,擔心過度醫療、費用增長,對留置針的使用不配合;缺乏留置針相關健康知識,包括對留置針正確認識及留置期間的護理知識;擔心上肢的留置針影響洗澡、穿衣,日常生活不方便;留置部位疼痛等不適的體驗會影響患者再次使用留置針。②護理人員方面的主要原因:臨床護理人員不重視靜脈留置針宣教工作,患者不了解輸液工具的發展和使用指征等相關知識,也導致患者不重視輸液工具,不會將外周靜脈留置針作為首選的輸液工具;外周靜脈留置針操作對護士穿刺技術要求高,低年資護士臨床經驗不足[2],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容易失敗,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還容易引發護患糾紛;留置針型號選擇錯誤,留置的位置不當,固定方法不正確,封管方法不正確等護理人員操作不規范均會導致留置針并發癥,這都會影響到患者及家屬對外周靜脈留置針的正確認識。2)環境因素:患者及家屬非常重視診療效果,但無血管保護意識,基層醫院及社區醫院留置針普及率低[3],患者及家屬往往受到既往輸液經歷的影響,強烈要求護理人員采取鋼針進行輸液治療。3)管理因素:本科護士人員流動性大,輪科和新入職同事比較多,年輕護理人員的規范化培訓尚未到位;科室對留置針標準化流程缺乏有效監管。

圖1 住院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率低的原因分析
1.3.1 開展多種形式健康宣教
通過多種形式健康宣教方式潛移默化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血管的保護意識,同時責任護士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讓患者及家屬快速掌握靜脈輸液工具使用指征,從而積極配合護士的輸液工作。1)責任護士進行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前,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外周靜脈留置針的目的、方法和優點,取得患者的配合;操作后講解外周靜脈留置針留置期間的注意事項,如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輸液時或輸液后穿刺側肢體可以適當的活動,如看書、吃飯等,但不能劇烈運動,如提重物等。2)發放留置針宣傳手冊,人手一份,對外周靜脈留置針的優點、注意事項、以及費用報銷比例做重點的宣傳引導。3)通過科室微信公眾平臺向大眾普及輸液工具的進展及使用指征、留置針留置期間的注意事項等相關健康知識。
1.3.2 加強對護士的分層培訓
1)科室選拔靜療小組成員,參加護理部靜療小組統籌培訓,有計劃對臨床醫師及護士進行靜療知識培訓。全科護理人員認真學習《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4-5],規范中明確規定各類穿刺工具的使用標準及維護管理、靜脈治療相關并發癥處理原則等內容。2)針對本科護士人員流動性大,輪科和新入職同事比較多的情況,加強入科培訓,將留置針培訓納入新上崗護士培訓計劃,指定操作經驗豐富護士對新入職護士進行單手留置針操作培訓和考核,制定標準化操作流程,詳細分解操作步驟,指導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技巧。對低年資護士技術不熟練、置管和維護不規范、心理素質差、和不配合患者溝通障礙等原因進行針對性重點培訓。
1.3.3 監督、指導留置針標準化流程的落實
由科室質控小組成員監督、指導留置針標準化流程。采用安全外周靜脈留置針、正壓接頭和水膠體敷貼等預防靜脈炎的發生。護理人員嚴格交接班,加強靜脈輸液期間的觀察和風險評估,及時采取預防并發癥的有效措施。
比較2組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率和護理滿意度。
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率=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置管人數/總例數×100%。護理滿意度調查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維度,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率和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2%和9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和8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率和護理滿意度比較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靜脈治療技術也在日益提升。現階段,外周靜脈留置針作為醫院內重要治療技術之一,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合理應用外周靜脈留置針可協助臨床靜脈治療藥物安全和快速有效的應用。與一次性頭皮鋼針相比,外周靜脈留置針能夠減少反復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降低穿刺部位液體滲漏等輸液并發癥,提高工作效率。住院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往往關心藥物治療及效果,不了解輸液工具,不重視外周血管的保護,只有出現輸液并發癥[6]才開始關注輸液工具及外周血管的保護。本科室運用品管圈管理工具進行輸液質量管理,規范護士外周靜脈留置針操作規范,并從健康知識宣教方面,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血管的保護意識,指導患者注意穿刺部位保護,減少患者不適體驗,提高外周靜脈留置針使用的依從性,因此本研究觀察組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率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通過品管圈管理工具運用,不僅提高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率,有效保護患者血管,同時也促進了護理團隊工作模式的轉變,激發圈員工作熱情,積極參與科室管理,使護理質量得到改進;品管圈活動可以有效改善臨床護理品質,是一項科學、有效的工具。
綜上所述,開展品管圈活動可提高風濕免疫科住院患者外周靜脈留置針置管率,增加患者護理滿意程度,促進臨床輸液安全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