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

五馬圖(局部) 北宋李公麟
李公麟,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桐城)人。北宋大畫家,出身名門,家學淵源,熙寧三年進士。其人一生勤奮好學,筆耕不輟,作畫無算。山水、人物、佛道、花卉、仕女、鞍馬、走獸樣樣皆通,樣樣皆精。人物佛道得吳道子之神韻,行云流水,形神兼備;山水傳承王維之心法,師法自然,氣韻生動;設色山水直追李思訓之精細,工整細致,精益求精;鞍馬效仿韓干之準確,注重寫生,生動自然;真乃是博眾家之長,創自家之新。李公麟尤其擅長白描作畫,線條健拔有力,構圖自然靈動,刻畫精煉飽滿,自成一家。后輩敬其“大手筆”、“宋畫第一”。
《五馬圖》,紙本、墨筆白描,縱九寸、橫六尺二,無名款,此畫在李公麟傳世之作中名氣最大。畫作線條飽滿,用筆精練,刻畫精致,生動自然,畫面簡潔卻極具張力。畫中五匹駿馬,神采奕奕,舉頭揚蹄間性情各現。這是西域地區進獻給北宋朝廷的名馬,由五位奚官牽引魚貫而至,每匹馬都有美名:鳳頭驄、錦膊驄、好頭赤、照夜白、滿川花,個個名頭響亮,體格健碩,令人遐想。雖然是白描畫作,卻能感覺到毛色不同,各色繽紛。每匹馬姿態迥異,卻都是訓練有素,溫順馴良的駿馬。五位奚官,形態各異,三人西域打扮,胡人模樣;二人則是宋人裝束,漢人模樣,這也側面說明了宋朝之西域乃是漢胡雜處之所。每匹駿馬后空白處都有黃庭堅題寫的注文,謂之馬名、馬齡、產地、進貢時間、收于何馬廄等信息,并跋寫畫為李伯時(公麟)所作。
李公麟是以畫馬出名,他非常注重觀察和寫生,傳說他常去太仆寺馬廄觀察御馬“必終日縱觀,至不與客語”。黃庭堅說:“蓋神駿精魄皆為伯時筆端取之而去。”所以李公麟筆下的駿馬,才能形神皆備,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