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曉婕
摘 要:本文對數學學習中的認知性障礙作了初步研究,并就如何排除這一障礙,培養創新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認知性障礙;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032-001
一個沒有創新意識的民族難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現在國際教育界將二十一世紀作為“創造教育的世紀”,創造教育已成為當前各國教育的共同趨勢。創造教育的中心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現實中卻有一些重要因素阻礙兒童創造能力的發展,認知性障礙便是其中一只“攔路虎”。認知性障礙重要包括以下這三方面:
一、觀念固定性
這是由就知識和經驗構成的,沉積在心底的固定觀念形成的障礙。如:學習3的倍數的特征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學過2,5的倍數的特征,就容易聯想到3的倍數的特征也和2,5的倍數的特征一樣是看個位上的數。顯然,這是學生頭腦中利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到的固定觀念排斥了其他特征的可能性。
二、思維固定性
這是由于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內含一條思路,它沉淀在頭腦中固定下來,再遇到同類問題時,只按原思路思考而排斥其他思路,便構成了創造思維的又一障礙。如“7+5=?”這道題,學生一般都是采用“看大數,拆小數”的方法。5可以分成2和3,“7+3=10”,“10+2=12”,所以“7+5=12”。卻排斥了“7+7=14”,所以“7+5=12”或“5+5=10”,所以“7+5=12”等等這些方法。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特別是要求一題多解時,這種障礙時時困擾著學生。
三、功能固定性
美國心理學家鄧克爾研究發現,人的心理具有把某種東西的常見功能固定下來而排斥其他功能的傾向。為什么我們想不到常見的事物的特別用途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思維的惰性,它使人不習慣于嘗試以新的方式開發原事物新的功能。臺灣師范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張春興說過一段很深刻的話:“善于解決難題的人,其最大特征就是能突破功能固著的心鎖,針對需要,善擇手段以達到目的?!边@三種認知性障礙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共同影響著創造思維的發展。如何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排除認知性障礙,放飛學生的思維呢?筆者淺談以下幾點拙見:
1.在交流中,碰撞創新火花
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是有限的,一個人的思路也容易閉塞,不妨采用各種集體討論的方式。學生們喜歡有人聽自己的見解,與自己爭論的學習方式。在無拘無束的開放式討論中,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氛圍,學生的創新熱情不斷高漲,創新意識也不斷增強,創造出宜于獨特見解萌生的情景,集體的智慧便成為個人創新的源泉。
教“三角形面積計算”時,課前就為每位學生準備了幾組形狀大小不一的三角形紙片、剪刀等材料和工具。課上,讓學生圍繞“如何知道每個三角形用去多少硬紙板”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學習。同學們積極性可高了,有的獨立沉思;有的同桌商量,還有的四人小組內展開討論,在交流中首先達成共識:要知道一個三角形用去多少硬紙板,就是求三角形的面積。想辦法把三角形轉化成長方形或正方形。有了操作的方向,學生人人動手,畫的畫,剪的剪、拼的拼……每個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參加到數學活動中來,每位學生在充分操作后,發現了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方法,都爭相要求操作演示給大家看。這種學習過程是學生“再創造”的過程,他們不但做中發現了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做中解決了問題,而且對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和轉化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
2.在想象中,形成創新意識
教師指導學生從某一問題出發,無拘無束地進行創造性想象。美國有一階段掀起了“頭腦風暴熱”,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暢所欲言自己的奇思妙想。無論這種想法多么離奇,甚至荒謬,說的人敢說,聽的人當回事,沒有人去嘲笑,那一階段涌現出不少新發明。牛頓不也正是由于坐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了一下,由此突發奇想:“為什么蘋果是向下落,而不是向上飛呢?”進而發現了重力的存在。在數學教學中,這種方法也是切實有效的。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公式時,學生擺弄把圓平均分成十六等份、三十二等份的學具,有的學生拼成了近似長方形,有的拼成平行四邊形,有的拼成三角形,還有的拼成梯形,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想象、思考、發展創新思維。應該注意的是,在討論過程中,無論學生的想法多么怪誕,教師宜加以引導鼓勵,保護學生的創造力,切忌“潑冷水”。
3.在矛盾中,激發創新動機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科學上的實驗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以及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眴栴}的最佳溫床莫過于矛盾,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繼而解決問題。
例如教學面積單位時,在學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兩個面積單位的基礎上,老師提問:“用1平方分米測量教室地面的面積,行嗎?”學生自由討論,個人闡述理由,一直認為“不太好”,“既然認為這種測量方法不太好,那怎樣改進?”有人提議把幾個1平方分米的學具拼大點去量,有人提議用大點的面積單位去測量。教師不失時機地說:“誰來發明一個比1平方分米大的面積單位?它是什么樣的呢?”這樣,學生的創造熱情很快被調動起來。解決矛盾的思想就是創造發明的火花。
四、在多角度訓練中,培養創新技能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局限于所學例題,一旦有所該變,便無所適從。因此,要充分利用變式、一題多問等方式,解開思維的束縛。
例如在行程問題的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同時”“相對”“相遇”這三個字眼大做文章。把1.“同時”“提前”“延遲”,2.“相對”“相背”“同向”,3.“相遇”“還有多少時間相遇”“還相距多少米”,這三組進行抽取、組合、隨意自編問題,并進行解答。這樣學生既了解了相遇問題的實質,防止了死套公式,又掌握了編問題的方法,開拓了想象的空間。
認知性障礙潛移默化的影響深遠,破壞力也很大,我們要防患于未然,加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采取各種訓練方法,擺脫束縛,讓思維放飛、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