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筱燕
摘 要:課本插圖是最直接的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好這些藏在文本中的插圖,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積累,讓學生學會怎樣有序觀察,展開合理的想象。在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二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為三年級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課本插圖; 二年級學生; 寫話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056-001
圖文結合是小學低段語文課本最顯著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開發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教材是最重要的課堂教學資源,教材中的插圖是最直接、最形象的有效資源。若能好好利用,學生不僅能學好文本的知識,也能從讀圖中獲取更豐富的信息,還能深入挖掘出插圖與文字共同展現的更寬廣的內容,為學生的學習添磚加瓦。
三年級寫作的加入,從客觀上要求教師在二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培養上下足功夫。課本插圖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獨特感受的平臺,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載體,更是不可多得的寫話訓練素材。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以插圖為載體,通過說和寫,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如何利用課本插圖,發展二年級學生的寫話能力,做好以下三點必有提升。
一、利用課本插圖,錘煉詞語,積累表達
二年級學生學習寫話,常常無話可寫痛苦萬分,或者是表達干澀,摻雜大量口語詞匯。究其原因,還是閱讀量不夠,導致詞語緊缺。好詞的積累,對低段學生的寫話能力發展意義重大。
低年級課本內容比較簡單,四字詞語、成語的使用比較少,光靠語文教材內容積累是不夠的,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利用插圖給孩子們積累詞語,以后的表達自然有詞可用。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的第一課是《古詩二首》。古詩由于時代久遠,語言表達與現在相差較大,學生理解頗為困難。插圖的介入,降低了學生對詩句理解的難度。通過讀圖,將感受化為準確的詞匯,是積累的好時機。
師: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多么美的一幅春景圖啊。同學們,仔細觀察我們的課本插圖,你能用哪些詞語形容你所看到的美景嗎?
生:春光爛漫;生:生機勃勃;生:春回大地;生:我看到柳樹發芽了,在春風在飄浮,但我不知道用什么詞語。
師:老師給你一個詞語“楊柳依依”,還可以用“花紅柳綠”。瞧,他們在風中搖擺,我們可以說“楊柳搖曳”,搖曳就是搖擺的意思。自己讀讀,感受一個哪個更美?是啊,搖曳更具有美感。我們把這些詞語記錄下來,可以用在以后的寫作中哦。
周末,孩子在家長們的帶領下出去踏春,并把所見描述了下來。在批閱中,驚奇地發現“楊柳依依”“花紅柳綠”“楊柳搖曳”這三個詞大頻率地出現在了孩子中的表達中。
利用插圖,積累詞語,讓表達有好詞的支撐,豐滿起來。
二、巧用課本插圖,學會觀察,有序表達
二年級學生的寫話容易凌亂,這是不會觀察導致的。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比較跳躍,形象思維能力強。讀圖,是學生憑借畫面去感知客觀事物。靜態的插圖,展示在學生眼前,提供了足夠的思維空間。教師利用課本插圖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順序,落筆表達自然條理分明。
部編版二下語文教材第六課《千人糕》,文中的插圖很具特色,一條黃色的大道將制糕過程展示出來。這兩幅圖引導學生有序觀察,有序寫話,真是太合適不過了。課堂結尾,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環節:四人小組,根據課本插圖,說一說千人糕的制作過程,再將制作過程寫下來。在圖片與文本的共同作用下,孩子們比較順利地完成了任務,找到了觀察的順序,就等于掌握了寫話的密碼。
貝貝同學是這樣寫的:農民伯伯把水稻種在田里,給它們施肥澆水,秋天時收獲稻谷,加工成大米,磨成粉。糖呢?是農民們種甘蔗和甜菜,收割后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來的。米粉加糖做成米糕,蒸熟。工人們包裝上車,司機們運送出去,在商店進行銷售,最后我們吃到了甜甜的米糕。
巧用插圖,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讓表達有序明了。
三、活用課本插圖,展開想象,豐富表達
葉圣陶先生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以拓展兒童的想象。”插圖不只是文本的補充說明,它還以提升文本,給孩子帶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插圖,從圖畫的表象去想象畫面的過去、未來,教師及時抓住機會,將插畫激發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化為表達,學生的成長是不言而喻的。
《蜘蛛開店》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蜘蛛后來到底怎樣了呢?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樣開放式的結尾,配上插圖的敘事,每個孩子都可以編織一個屬于自己的《蜘蛛開店后續》。個人認為想象和空想不一樣,想象必須符合邏輯,從插圖中尋找蛛絲馬跡,讓自己的想象站得住腳。
騰騰的續寫是這樣的,蜘蛛看到顧客竟然是一條四十二只腳的蜈蚣,嚇得匆忙跑回網上。它身體緊緊地貼著網,張大嘴巴,結結巴巴地說:“對不起……我被網粘住了……請去別的地方吧。”蜈蚣失望地離開后,蜘蛛快速從網上下來,把自己的招牌扔進了垃圾桶,他決定以后再也不開店啦!
為什么他會給出這樣的一個結尾?這都是從插圖中尋找線索得來的想象。尤其是最后一幅,蜘蛛眼珠瞪大,嘴巴張開,分明是一副吃驚害怕的模樣。這樣的想象合情合理。
小曹同學的續寫就不一樣了,他注意到插圖上蜈蚣第一雙腳上穿的鞋子有一個線垂了下來,也許這只鞋壞了,沒法走路了。于是他的筆下有了這樣的故事,蜈蚣笑著對蜘蛛說:“太好了,我總算找到大救星了。我的鞋壞了,走路硌腳,能幫忙編織幾雙襪子嗎?拜托啦!”呆在網上的蜘蛛,看了看蜈蚣的腳,心一軟就從網上下來。蜘蛛織啊織,足足忙了半個月,才織完42只襪子。蜈蚣走后,蜘蛛癱坐在地上自言自語:看來賣什么都不簡單。
除了最后一幅圖的細致觀察引出的聯想,前面兩幅插圖也隱藏著不少信息驗證他的想象。
總之,課本插圖是極其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教師應利用好這些藏在文本中的圖片,讓學生學著積累詞語,學著有序觀察,學會想象,學會用文本語言,讓寫話如魚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