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迎霞
本著“管理規范,課堂高效,研討實效,以美育人”的宗旨,實施教育創新,使“質量立校、管理強校、特色興校”逐漸成為我校的鮮明特色。
一、環境即教育
環境文化是外顯的學校文化,對人的身心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學校校園文化主要是圍繞傳統文化與藝體結合,校園以傳統文化墻、國學經典展板、運動浮雕等為主題;教學樓每層突出一個主題,如,中國畫一層、兒童畫一層等為主題的樓層布置。學校的每一面墻壁的每一處點綴,都獨具匠心,極富創意,散發出迷人的教育魅力,迸發著強大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優美的景觀環境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感悟人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所學不到的東西,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功效。
二、管理即服務
學校領導班子的思想水平和辦事能力決定著學校辦學的品位和質量。為提升管理水平,近年來,學校創造性提出了“管理即服務”的理念,要求全體行政時刻清楚,學生到學校是來接受一生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必不可少的教育服務,學生和家長是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學校一切工作關注的焦點。學校要千方百計研究教育規律,提高服務質量,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需求。
1.為教師服務:學校要努力關注、關心、尊重每一位教師的工作、生活、成長,要為每一位教師營造自身發展的空間,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
2.為學生服務: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視學生為親人,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主體地位,平等、公正地對待和評價每一個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身心發展的教育服務,為全體學生提供平等、優質的教育服務。
3.為家長服務:密切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平等真誠地對待學生家長,主動為家長解決教育教學方面的難題,創設和諧健康的人際氛圍,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4.為自己服務:為學生、為學校和為家長服務即是為自己服務,立足自身,關心他人,體現自我,倡導奉獻。
三、活動即成長
1.“五環四查”,打造高效課堂模式
學校以“打造高效課堂”為教學改革的重心,重點抓新教師督導課、骨干教師示范課、全體教師的常規課、徒弟匯報課,這四類課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五環四查”的高效課堂模式。
“五環”是指課堂環節五個基本步驟:自學——互學、集體學——組內小展示——班內大展示——測評。
“四查”是指課堂上的四次學情調查:在學生獨學時一查;在組內小展示時二查;作業批改時三查;測評時四查。
“五環四查”課堂教學模式,以集智備課作支撐,以教學為主線,以小組學習為核心,通過展示、反饋、評價三環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一課一主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近年來,我校把站穩課堂、站好課堂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本著不搞“花架子”,不流于形式,講求實效的原則,把研究重點聚焦在課堂上。除了新教師督導課等活動之外,還開展了骨干教師引領課、師徒“同課異構”交流課、語文吟誦課、小組學習展示課、多種課型探討課、主題班隊會研討課等課堂教學展示與研討活動,做到課前集體備課共同研討、課堂教學展示認真傾聽、聽者交流評價中肯、教者課后深刻反思。這種課堂練兵有較為廣泛的參與度,有視野開闊的豐富性,有引領示范的真實性,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卓有成效。
四、研究即提升
我校一直本著教育科研是以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讓廣大教師參與進來,能營造學習、合作、探究和變革的氛圍,在研究過程中提升自己。
課題研究是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個人實際的需要,也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需要。所以學校近幾年來將課題研究成為學校常規工作的一部分。至今為止,我校已經順利結題的各級課題有14個,這些課題的成功結題,不僅為學校的教科研活動提供的新的研究經驗,也觸發了教學研究的靈感,打開了思路,擴大了視野。
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要將課題研究做細、做實、做新。筆者認為,在接下來研究工作中我們要在以下幾點下功夫:
1.將課題落實到學校班級,學生中去,讓教師帶著問題意識、帶著研究意識走進課堂,走進教材,走進學生中,將課題目標轉化為教師一種自覺的價值追求,讓他們在研究中不斷發現、不斷創造、不斷成長,領略到“風景這邊獨好”的意趣。
2.用心發現研究過程中出現新的生長點,因為教育科研需要我們平時對教育多一些敏感,并在發現研究點或亮點后,反復推敲琢磨。
3.勤動身子勤動筆,說做就做,毫不懈怠,及時進行總結反思,對一些教育現象作理性分析,是實際問題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高度,努力探索其中的規律,并且做好資料收集整理工作。(“方向比努力重要;過程比結果重要;筆才比口才重要”)
五、讀書即生活
書香環境如春風、如細雨,潤物無聲。我們要讓師生浸潤在書籍的海洋里,受到高尚情趣與趣味的熏陶,豐厚文化底蘊,涵養健全人格,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教師讀書分享會,身教勝于言教
在極力打造學生精神世界的同時,教師更需要通過閱讀來為自己打一點精神底氣。每次寒暑假,學校根據教師們學科不同、崗位不同、年齡不同等特點給教師發放不同類型的書籍。開學初,要求結合工作實踐,在科組,學校,集團進行讀書心得體會的分享。學期末,將教師的優秀心得體會,論文,教學隨筆進行整理出刊,編入《水田教研》供大家一起學習鑒賞。教師間開展讀好書、共分享活動,為校園增添了濃郁的書香色彩。
2.親子閱讀,延伸學生閱讀空間
學校和家庭是一個整體,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培養,只有當學校和家庭的教育保持一致,才能使學生的習慣養成取得最大的成效。學校每學期開展父母與孩子一起共讀一本好書,交流讀書心得,培養讀書的興趣,收集家長讀書心得,親子閱讀照片,開展書香家庭評選等活動,得到家長們一致支持與稱贊。這一系列的活動下來,使讀書活動從學校向家庭延伸,使書香家庭和書香校園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