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霞 劉賢趙



摘 要:在高校普遍實行大類招生專業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地理科學類專業作為大類招生的專業之一,研究其分流影響因素對推進高校地理科學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作者采用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等方法對山東省部分高校本科地理科學專業分流的影響因素進行探析,為推行地理類專業分流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地理大類招生; 地理科學; 專業分流;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123-002
高校專業分流是大類招生人才培養模式的必然環節,同時也是聯系高校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關鍵一環[1]。大類招生和專業分流是一種新型的高校招生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提高辦學效率、生源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也有利于高校學科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和調整[2]。作者通過對地理科學專業分流機制以及調查問卷顯示數據進行分析,探究地理科學專業分流的主要影響因素,旨在查清目前高校地理科學類專業分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分流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與社會發展的需要[3]。
一、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分流的基本情況
針對山東省部分代表性高校中地理科學專業學生,對其專業分流情況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學校主要包括濟南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以及聊城大學。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488份,回收率97.6%,其中有效問卷475份,有效率97.3%。在有效問卷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從調查對象的年級分布情況看,大二學生最多,其次是大三學生(表1)。
(一)學生對地理科學專業分流了解程度
近年來,實行大類招生專業分流招生模式的高校越來越多,但實際上學生對其知曉度并不高。被調查學生“入學前對于地理科學類專業分流了解程度”的數據顯示,僅有30%左右的學生入學前對于地理科學類專業分流有一定了解。
(二)高校對地理科學專業分流引導程度
高校專業分流的依據也是影響地理科學專業分流的重要因素。多數學校在開展專業分流時會同時考慮多種因素。
圖1顯示,在被調查學生中,有35%的學生表示高校在進行地理科學專業分流時參考依據是學生專業分流的意愿,僅有2%的學生表示參考依據是學生的高考成績。體現了大類招生背景下高校在進行地理科學專業分流時對學生專業分流意向的尊重,避免了類似傳統招生模式下僅以學生高考成績為依據來選擇專業的弊端。
二、學生對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分流了解程度分析
在專業分流選擇之前,學生對于地理科學專業分流的知曉度越高,越能綜合自己的特長、興趣、能力與專業發展情況,進而在分流時做出更加理性的選擇。表2顯示,專業分流前學生對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分流的知曉度并不高。
三、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分流中學生專業選擇影響因素定量分析
在分析各個影響因素對地理科學專業分流的影響程度時,采用“重要性指數”[4],用于表達各個因素對于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分流中學生專業選擇影響力的大小。其值越大,表示該指標對于學生專業分流的影響越大;反之則越小。
圖2顯示,被調查學生中有78.8%的人在地理科學專業分流選擇時,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興趣,這體現了學生對地理專業學習的動力和基礎;其次有78.78%的人考慮的是專業就業形勢,這體現了學生對于未來職業發展情況的考慮。而“家人、同學或朋友的影響或建議”在目前高校大類招生專業分流的招生模式中對學生專業選擇影響則相對較小。這說明被調查學生在目前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分流的專業選擇上呈現理性特征,同時也表明大類招生背景下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分流在促進學生理性選擇專業上的優勢。
四、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分流的滿意度分析
理想的專業分流除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之外,高校還應做到對專業分流進行合理地引導,除此之外更應關注專業分流的長期效果。
(一)學校分流政策滿意度
在學生分流結果滿意度的調查方面,學校的分流政策設計的影響最為顯著。
圖3顯示,大約有六成的學生對于學校的專業分流政策表示滿意。根據前文分析可知,專業分流的依據可以是一項或者幾項的組合。一般來說,學生意愿導向的程度越高,學生對分流結果的滿意度也越高。另一方面,高校進行專業分流的時間設置是否恰當對于學生分流結果的滿意度也具有重要影響,設置的時間過早,會導致學生對于各個專業還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對于學校專業分流的各個項目不能進行全面的把握,進而導致學生無法確定專業選擇的準確意向。
(三)分流課程與管理滿意度
學校對于專業分流后的課程設置以及學校管理的實施同樣對學生專業分流的滿意度有重要影響。表3顯示,僅有四成左右的學生表示對分流后的課程安排較為滿意。
五、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分流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通過對問卷調查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高校大類招生背景下地理科學專業的分流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認,在專業分流的過程中同樣暴露出許多問題,具體如下:
(一)學生對專業分流知曉度不高
問卷數據顯示,僅有34.5%的學生表示入學前對于地理科學類專業分流“比較了解”或“非常了解”。除此之外,直至專業分流前學生對于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分流的知曉度仍然不高。
(二)學校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
目前許多實行了大類招生專業分流的高校專業分流前在課程設置方面仍然沿用傳統的全校通選課和專業公共課,分流專業的課程導論課也受不到重視,這對學生了解各個分流的專業非常不利。
(三)學校專業分流管理缺乏系統性
專業分流之后必然伴隨著學生學籍、班級甚至寢室的變動,這些都要求學校設立全面且系統的管理系統。但目前許多高校的管理還處于滯后狀態,沒有建立適應大類招生專業分流培養模式的管理系統。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學生對專業分流的知曉度。首先,高校應在高考招生時加大宣傳力度,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目前高校大類招生背景下地理科學專業的招生情況。此外,高校還應建立暢通的信息溝通渠道,加大專業分流的相關信息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從進入大學就開始思考專業選擇問題。
(2)完善學校分流專業的課程體系。在學分制的基礎上,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在專業分流前選修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高校應該針對分流的專業,設計和實行與高校地理科學專業分流相配套的課程體系,使得分流前的基礎教育階段和分流后的專業教育階段更好地銜接。
(3)提高學校專業分流管理系統性。專業分流后新環境的改變難免會引起學生的不適應,這就要求學校要及時做好對于專業分流后學生的管理工作。首先做好對于學生學籍的管理工作,其次多關注學生分流后學習和生活方面的意向和動態,及時做好溝通和疏導工作。
參考文獻:
[1]顏兵兵,姜永成.大類招生模式下專業分流方案設計與實例分析[J]高教論壇,2014,9(9):44-47
[2]徐強,周洋.大類培養模式下本科高校專業分流制度優化研究——以H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為例[J]天中學刊,2016,31(5):133-135
[3]孔慶聰.我國本科高校大類招生背景下的專業分流制度研究——兼與美國四所高校專業分流制度的比較[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4
[4]鄢翔,楊麗萍.公共選修課課程質量評定量表(李克特)的編制[J]教育界,2012,15(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