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凌 陳以定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把握世界大勢發展規律和汲取中國傳統和合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創新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自“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以來,在中國雙邊、多邊外交與諸多國際會議和媒體宣傳中多次被提及、引用、宣傳。伴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傳播,中國通過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維護世界共同利益、促進地區和平發展、構建新型的國際關系、建立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和提供國際公共產品等外交實踐逐步構建起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際傳播; 負責任大國形象
中圖分類號:G230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145-003
“人類命運共同體”自提出以來便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與傳播。通過國際社會的廣泛傳播,中國向世界傳遞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美好世界的愿景;并為實現這一美好愿景而擔負起負責任大國義務、構建出負責任大國形象。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傳播狀況
“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中用以闡述中國以發展創新和諧穩定的觀念來把握世界發展方向及潮流的新視角。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理念,強調在追求本國利益同時對其他國家利益給予合理關切,并在追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進步。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在立足國內外發展實際、把握世界歷史發展規律、汲取創新優秀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斷完善發展。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第一次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遞給世界,“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現實交匯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1]。
隨后,習近平主席在同年10月于印度尼西亞發表《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演講,東盟在中國周邊關系中地位顯著,加強中印尼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堅持以講信修睦、合作共贏、守望相助、心心相印、開放包容的理念堅定發展與東盟的友好合作,致力于構建周邊新型關系與新秩序。中國貫徹“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東盟各國加強海洋合作、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促進“一帶一路”宏偉藍圖建設、經濟上互幫互助、促進政治安全與可持續發展。2015年在博鰲亞洲論壇指出要通過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亞太地區各國共同構建親鄰友好的合作機制和共同發展的和諧取向以及堅實穩固的地區安全;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發表《攜手共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從政治、安全、發展、生態以及文化五個方面系統展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路徑;2017年1月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的《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演講進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國對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精準把握和對于共同構建美麗新世界的堅定決心。
習近平主席不斷豐富發展和深入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從國家與國家之間應該構建命運共同體到區域間命運共同體最后升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不僅與周邊國家和眾多發展中國家結為命運共同體,還與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結為命運共同體,更與非洲、拉丁美洲、阿拉伯等發展較落后的地區共同建立友好合作的命運共同體。各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傳播影響下紛紛響應號召并落實實踐:“中國已經同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在堅持不結盟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深化經濟、政治、安全等各方面的合作;與亞洲國家共同推進‘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帶建設使發展成果惠及蒙古、泰國等周邊各國,進而拓展‘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促進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攜手共同合作與進步;中國提出的由亞洲新安全觀到總體國家安全觀促進國家間的和平與穩定并營造更為穩固與和諧的發展環境。”同時新冠肺炎的全球性暴發進一步讓世界各國深刻領會到“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高瞻遠矚,中國秉承共同體理念毫無保留地與世界分享疫情信息與治療方案贏得更多國家贊許和響應。中國率先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向世界展示出中國智慧和大國擔當,并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在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深刻領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展前景與彼此尊重團結合作的熱忱。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傳播承載的價值觀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國際社會傳遞命運與共的共同利益觀、普遍接受的“合作共贏”話語體系和共識的價值觀;致力于尊重維護國家間的共同利益、促進搭建“友好合作”的話語平臺和傳播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
1.國際社會命運與共的共同利益觀
國家發展離不開利益取向,在馬克思看來“人類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2]。各國的發展在立足于本國利益和相互合作的基礎上進行,而相互合作的前提是共同利益的交叉與重合。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需求,面對聯系日益緊密的國際社會,國家利益的推崇已經不再適用于如今經濟全球化下的發展狀況。各國在全球化進程中享受不斷發展的生產力,同時也面臨一系列資源和環境等全球性問題。資本主義國家憑借自己的優勢地位在追求本國利益的驅使下掠奪全球資源、加強資本輸出以及危害他國國家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摒棄超越狹隘虛假的共同利益說,沖破資本主義利己主義,是對于馬克思主義利益觀的當代升華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共同發展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符合各國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3]。少數資本主義國家打著追求各國共同利益的口號下違背公平正義、干涉他國內政、破壞全球環境。“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堅持在尊重國家主權平等、獨立自主的前提下建立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實現各國共同發展;踐行正確義利觀,明晰國家利益與國家道義的關系,各國在外交和國際事務的參與過程中都應當摒棄自我為中心的狹隘觀念,義利統一,將自身利益與他國利益有機結合起來,處理好道義和利益的和諧統一;各國針對發展過程中頻發的全球性氣候資源問題勇于承擔,共商共治。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集體主義的原則并體現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向世界傳遞國際社會休戚相關,命運與共的共同利益觀。
2.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合作共贏”理念
當前的國際社會處于深刻變革、調整和轉型期間,國際秩序的不公平不合理、大國之間的博弈制衡和地區發展的沖突不斷等各類問題層出不窮。“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話語體系構造核心內容,面對緊張而激烈的國家間沖突和對抗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經濟全球化將各國緊密聯系在一起,而單個國家無力對抗各種挑戰,只有走合作的道路,以合作促發展,在彼此相互依存中達成共贏。但少數資本主義國家仍停留在“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的思維范式中,將國家間的良性互動轉變為競爭沖突。“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在汲取中華優秀和合文化和順應和平發展的歷史趨勢基礎上“合作共贏”,從經濟領域到政治、文化和安全各個層面的拓展有力地破除“博弈論”下只競爭不合作的陳舊框架。“一帶一路”作為“合作共贏”話語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彰顯出地區間到國家間的友好合作與共同發展。構建合作共贏新型國際關系是構建“合作共贏”話語體系的重要推動力,針對大國關系堅持不沖突不對抗,摒棄“零和思維”,以國際社會普遍訴求的求和平、謀合作、促發展的時代特征為指導,推動“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話語體系建構。國際社會需要穩定和諧的秩序與環境而各國需要合作共贏的引領與指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秉持的合作觀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占,在國際社會取得各國共識,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為核心的話語體系構造增強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地位,提高國際社會對于中國特色的蓬勃信心。
3.國際社會共識的共同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中闡發了“共同價值”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4]。“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面對西方在“普世價值觀”中“自由、平等”等價值觀念掩蓋下的制度模式和政治觀念輸出,提出的共同價值觀凝聚了全人類的價值訴求與普遍愿望。國際社會彼此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經濟全球化條件給予共同價值觀深厚理論基礎,各國同處于一個世界一個地球,彼此共生聯系衍生出共同價值。生態平衡、資源分配和秩序合理與“公平、正義、發展的價值理念不謀而合”。與西方建立在資本主義制度和“人本主義”思想下的“價值觀外交”不同,共同價值觀披露西方國家惡意排他性和破壞他國利益,加劇地區國家爭端的行為。各國由于信息多元化和政治多極化格局的發展日漸聯結成為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共同利益的存在為共同價值觀提供現實基礎。和平與發展的價值取向強化國際社會彼此的聯動性和互動性,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家關系,深化國家間共同發展。中國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沖破西方國家為主導的霸權主義秩序觀,體現各國對于建立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的普遍價值取向;針對西方的文化輸出堅持尊重各國文化多樣性發展,彰顯民主自由的共同價值理念;堅決抵制恐怖主義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援助為由制造動蕩截然不同追求的是國際社會普遍需要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所傳遞的共同價值觀是對于全人類發展與進步的高瞻遠矚,它與世界各國人民有共同的價值訴求因而取得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人類命運共同體”兼顧了現實針對性與長遠方向性,是一種全新的國際發展觀,也是一種全新的共同利益觀,更是一種包容互鑒的世界文明觀[5]。命運共同體思想向國際社會傳遞共同利益觀、共同價值觀,推動“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話語體系建設,在贏得各國人民共識的同時展現出中國智慧,彰顯大國擔當。
三、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傳播中構建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
明確國家身份定位和樹立與維護國家形象在國際社會中至關重要。國際社會相互依存發展讓國際力量此消彼長,各國為了適應新形勢與新變化,開始改變外交政策和行為準則。中國以“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身份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為世界經濟發展、全球氣候問題、國家地區穩定做出突出貢獻。“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構造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指導,建立在致力于維護地區和平發展、建構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和積極提供公共產品基礎之上。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其蘊含的共同利益觀、共同價值觀、合作共贏的話語體系的國際傳播中構建出中國和平發展、公平正義、開放包容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1.在維護地區和平安全中構建中國和平發展大國形象
中國面對當今世界地區周邊環境安全的持續動蕩、國家間的沖突摩擦不斷加深、領土海洋主權爭端不斷,國際之間的利益沖突弱化彼此之間的信任的復雜情況,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世界的和平發展以地區和平安全為基礎,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傳遞的國家間共同利益觀指導下,中國加強推進安全合作機制、推動構建地區命運共同體、在國家總體安全觀基礎上促進亞洲新安全觀建立,穩固東亞地區以及國際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針對朝核問題堅定立場和平調停、以“底線思維”原則尊重國家主權,維護國家間共同利益;國際社會普遍價值取向激勵中國堅持以“正確義利觀”創造和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共贏新局面和加強深化“南南合作”,穩固發展中國家間友好關系;開展“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為地區及周邊國家創造更多發展機遇,以“親、誠、惠、容”四字箴言引領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中國的崛起無法避免地會影響地區間國家間力量的對比,影響到國際社會的格局變化,但中國用行動證明作為地區間大國應當具備的擔當與責任意識,為復雜的國際社會和世界穩定和平的問題提供充滿中國智慧的方案。“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各國人民應該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6]。國家間的關系關乎到國家戰略部署以及合作交流,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憲章努力推進構建新型國家關系,以“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話語體系推動國家間共同發展、維護地區穩定和諧。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以及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建立;金磚國家與中國的合作領域不斷拓展、機制不斷完善表明發展中大國彼此團結合作和“同呼吸、共命運”的新型關系構建。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勇于承擔國際責任、立足于國家間共同利益、秉持國際社會共同價值觀,切實推進地區和平發展并成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中堅力量,彰顯中國和平發展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2.在推動國際秩序變革中構建中國公平正義大國形象
國際秩序的發展與完善不僅關乎到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更關系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的不合理不公平打擊了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熱情與信心,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讓更多的權力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剝奪了少數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甚至是生存權。中國指出,面對世界經濟領域的不公平不公正和單邊主義盛行以及國際政治領域中強權政治的普遍存在,要凝聚各國智慧與共識來推動國際秩序的變革與發展。在國家間共同利益的追求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中國堅持摒棄冷戰思維,倡導“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針對問題突出的東亞地區提出構建開放、透明、平等的東亞安全秩序和推動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堅持“和平、發展”的價值導向,用行動破除“國強必霸”的質疑;真誠致力于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更加公正與合理和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堅持在多邊外交過程中構建新的國際機制與合作平臺:在拓展“南南合作”促進南北對話和全球合作中提高發展中國家話語權。堅持不懈促進東盟、亞太、中非區域間合作組織穩固發展以及積極維護聯合國為首的全球性的組織之間良性互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努力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7]。中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播的公平、正義、民主的價值目標引導下,提出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治理體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并堅定不移地做國際秩序的“建設者”與“維護者”。中國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始終堅持尊重國家間共同利益、以共同價值觀為導向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與全球問題解決,在推動國際秩序變革中構建中國公平正義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3.在提供國際公共產品中構建中國開放包容大國形象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所承擔的國際責任也越來越大,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該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8]”這表明了中國自90年代來對自身定位的準確概括和承擔相應國際責任的信心和能力。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是承擔國際責任的重要表現,提供公共產品包括堅持對于發展中國家資金援助、提供無息貸款、人道主義救援,對于國際社會中遭受自然災害以及戰亂的國家進行人員物資援助。在國際維和與國際多邊救援貢獻中堅力量:非洲維和行動、堅決支持非盟地區安全建設、通過自愿捐款以及股權融資等方式參與多邊機構援助行動、幫助受援助國家尤其是較困難的非洲發展中國家民生工程建設以及公共服務建設來提升自身抗壓能力與自主發展能力。在本國抗爭新冠肺炎嚴峻趨勢下堅持給予國際社會以及遭受疫情的國家物資、醫療等多方援助;中國秉承開放包容的理念積極融入國際社會,為各國共同發展做出突出貢獻,且與廣大發展中國家擁有共同的利益訴求與統一的價值取向,除了以物質形式的對外援助為和平與發展領域提供更多公共產品以外,毫不吝嗇地與各國分享發展經驗,針對文化沖突與碰撞的國際社會堅持開放包容尊重文化多樣性,為國際社會輸送凝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命運共同體意識、正確義利觀與和諧世界理念等精神產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蘊含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話語體系傳播,進一步推動中國拓寬提供公共產品的渠道和方式,與促進國家間共同發展,努力構建中國開放包容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中華文化閃爍的獨特光芒引導中國始終堅持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推動世界各國的互利共贏與合作發展。在汲取中華優秀文化精華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基礎上,向世界傳遞彰顯中國特色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其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與蘊含的國家間命運與共的共同利益觀、各國人民普遍共識的共同價值觀和以“合作共贏”的話語體系密不可分。中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貫徹下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和為國際社會發展提供更多蘊含中國智慧的優秀方案,并逐漸構建中國和平發展、公平正義和開放包容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四、結語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得到廣泛關注與傳播,為全球治理、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世界和平發展提供具有創造性、建設性、長久性、實效性的方案;打破“中國責任論”以及“中國威脅論”的不良言論;沖破國際社會對于中國的崛起與發展的擔憂疑慮。中國用行動向世界展示“中國夢”到“世界夢”的偉大飛躍,中國夢是新安全觀下穩定地區和諧的和平發展夢;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下促進各國發展的互利共贏夢;是尊重文化多樣性下加強國家交流的文明互鑒夢;是國際正義下構建公平合理秩序的公平正義夢更是世界的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國際傳播進一步推動中國構建負責任的和平發展、公平正義、開放包容大國形象。對于今后的發展道路,中國將繼續秉承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持續推動全人類共同邁進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穩定和諧可持續發展。
基金項目:“中國外交話語傳播中的國家形象構建研究”,AHSKQ2015D05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京:外文出版社,2014:272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界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29(2)
[5]陳金明,謝丞.“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傳播論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版),2018,40(02):19-22+31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3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07,02
[8]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