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環
摘 要:由于學歷的不同,新入職的幼兒教師往往面臨著不太一樣的入職困惑,這種不太一樣在存異的情況下,也有趨同,為幫助新入職幼兒教師順利度過生存期,本文側重從幼兒教師自身、高等院校、幼兒園三方面探尋幼兒教師入職適應問題的緩解措施,旨在為幼兒園新手教師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和工作提供淺顯的指導。
關鍵詞:幼兒教師; 入職問題; 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185-002
“適應”一詞起源于19世紀中葉,源于生物學家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生物學觀點。新入職1~3年的幼兒園教師對工作性質和周圍環境存在一個“適應期”,學者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入職適應”。教師在入職期間的順利轉型,決定著教師能否實現自己的專業理想,也決定著教師的職業生涯能否持續下去,教師的專業化傾向能否實現。所以幼兒教師入職期問題的順利解決對于其自身專業化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不同學歷幼兒教師入職適應常見問題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文獻查閱等多種手段,對不同學歷幼兒教師入職適應的常見問題展開探究,發現在職業技能、職業心理、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不同學歷的幼兒教師都在不同程度的面對著各種問題。
(一)職業技能方面
1.集體活動的組織。在集體活動的組織上,90%的大專學歷幼兒教師表示小朋友比較聽話,他們能和小朋友很好的融入到一塊,集體活動的時間是最開心的時刻;而本科學歷幼兒教師則表示在集體活動時,小朋友普遍很調皮,到處亂跑,不太好管理,常常令他們手足無措。
2.環境創設。幼兒園的環境布置猶如一位不說話的老師,默默地發揮著它潛在的教育作用。
通過訪談得知,專科學歷幼兒教師普遍認為他們在大學的時候訓練了好長時間,這些最基本的環創難不倒他們。而采訪的5位本科學歷幼兒教師則認為,每次環創時他們總得絞盡腦汁想,費盡周折,環創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比較費勁的事情。
3.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是鍛煉老師的設計思維和靈活掌控課堂的主要方法。問卷數據顯示,39.66%的專科學歷教師,54%本科學歷教師會“在組織教育活動前期,不知如何備課與使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讓孩子積極參與”。由此可見,在活動設計上大專生和本科生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對“教育活動實施時,教育思維混亂,課堂混亂”的選擇人數中,有39.66%的專科學歷和37.5%的本科學歷教師。
(二)職業心理方面
1.心理壓力。據調查發現,不同學歷幼兒教師在工作中或多或少的承受著心理壓力。在稍有困難選項中,31位專科學歷幼兒教師感覺工作起來稍有困難,占比53.4%,33位本科學歷幼兒教師占68.75%。相對來說,本科生承受心理壓力的人數較多。
2.職業認同感。職業認同的高低決定著一個人職業發展的成敗,但是從調查的數據得知,不同學歷幼兒教師對于職業的認同感普遍較低。71.3%的專科學歷幼兒教師感覺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本科學歷幼兒教師占84.31%。可見,絕大多數本科學歷幼兒教師認為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者差距。
(三)人際交往方面
1.與領導相處。在調查導致入職不適應的問題中,分別有51.11%的專科學歷教師和47.06%的本科學歷教師認為“入職期間領導對其關注程度不夠”,這說明不同學歷幼兒教師對領導的看法是很注重的,這也成了他們入職不適應的因素之一。
2.與同事相處。針對“與同事相處關系”的訪談得知:因為幼兒園里基本都是女同事,女人天生的敏感、包容心較弱,導致女人之間相處起來難度增加。這也給初入職的幼兒教師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3.與家長相處。調查顯示,50%的專科學歷幼兒教師和64.58%的本科學歷幼兒教師認為在與家長的相處中稍有困難。由此可見,與幼兒家長的相處關系成為了幼兒教師入職適應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不同學歷幼兒教師入職適應問題的解決策略
為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嘗試從教師自身努力和外部協助兩大方面來探尋緩解措施。
(一)自身努力
1.認知自我,具備清晰的自我判斷。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以及合理的職業定位可以幫助其進入幼兒園后順利開展工作。尤其是對于本科學歷幼兒教師,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實際水平把握不太準確,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真正進入幼兒園后才發現,實際情況與自己的理想狀態差距較大,于是形成心理落差,導致入職不適應。鑒于此,筆者認為各學歷層次幼兒教師在入職前就要理性客觀的分析自己各方面的因素,比如性格特質、專業技能、興趣特長等,還要明確知道自己是否能承擔幼教工作,不能只是為了糊口而牽強,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入職適應困難的現象。
2.調整自我,保持樂觀平衡的心態。幼兒教師承擔著特殊的教育任務,面對的是一群群不懂事的孩子,工作相對瑣碎,而工資卻偏低。加上園中組織的各種業務學習、教學設計比賽、環境創設和科學研究等工作,無形之中讓不同學歷幼兒教師在不同方面感受不同壓力。譬如大多數專科學歷幼兒教師在科研方面感覺棘手,本科學歷幼兒教師在環境創設方面也會有畏難情緒,這需要不同學歷幼兒教師結合自己的問題,學會自我鼓勵、自我調節,遇到問題及時請教、加倍鉆研,謹記成功沒有捷徑,保持樂觀平衡的心態對待工作,這不僅能使工作中的困難得到緩解,還能使各種技能得以提高,促使自己能較快適應幼兒園的各項工作。
3.反思自我,明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反思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識的檢驗過程。它是學習者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當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不是單純的復制與同化,它要求學習者在活動中進行建構,要求學習者對自己的活動過程不斷的進行反省概括和抽象。作為新入職的教師也是對工作逐步適應的學習者,他們更要經常反思,發揮自己的長處,改進自身的不足,這樣才能有效的教學,使自己進步,感受成長的快樂,減輕入職不適帶來的焦慮。
(二)外部協助
對于新入職的幼兒教師來說,外部力量的協助可以促使他們更加省時省力的度過求生期,接下來筆者將從高校和園所兩方面探討外部力量的發揮。
1.高校方面。高校作為幼兒教師職前培養的重要載體,在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更好的幫助新入職幼兒教師度過入職期,高校需要針對不同學歷層次幼兒教師入職期的具體問題,調整培養重點。
(1)注重本科生的實踐訓練。學前教育專業是一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強的專業,筆者調查中發現,本科學歷幼兒教師掌握的理論知識較全面,而在彈琴、舞蹈、繪畫和手工等實踐方面能力較弱。為提高本科生的實踐能力,作為高校首先可以考慮增加本科生專業技能課程的課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練習。
其次可以通過設置實踐類選修課程來提高學前專業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再次可以延長學生進行教育見習的時間,使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盡早了解幼兒園的過程中,知道技能課程的重要性,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注重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2)夯實專科生的理論基礎。筆者訪談中發現,專科學歷的教師在校時就已經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進入幼兒園的工作是什么,所以非常注重技能的練習,但他們的專業理論水平卻不是太高,實踐能力強但沒有理論支撐,就會導致專科學歷學生在入職后,涉及到科研方面的問題,往往會發怵,甚至有自暴自棄的心理。
這與高校在培養專科學歷幼兒教師時的課程設置和培養理念有很大關聯,為避免這種一條腿走路的尷尬現象,高校應該適當增加專科生理論課程的數量和深度,讓學生意識到理論課程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使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有信心面對科研工作,減少這方面的入職壓力。
2.園所方面。
(1)幼兒園努力創建和諧的氛圍。幼兒園的良好氛圍有助于新手教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工作和生活。新入職教師本身就有工作壓力,加之當前部分幼兒園管理者比較強權,認為自己的話就是命令,很少聽從普通教師的建議,導致普通教師不能表達自己的心聲;還有一些老教師會存在排擠新人的心態,導致新入職幼兒教師適應困難。
如果幼兒園能夠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新手教師在心理上會有更多的動力,可以更加專注于自己的工作。這一方面要求園長應該堅持民主自由,而不是強權式的管理風格;另一方面幼兒園里有經驗的教師也應該改變心態,努力和新手教師融洽相處,做到在工作中相互協商,對于新教師好的想法和建議,能夠聽取或采納,這將使新手教師的自信心得到提高。
(2)加強新教師入職培訓的針對性。那些剛剛進入工作單位的新手,對幼兒園的一切都感動很陌生,他們在心理上需要經歷從學生到教師身份的轉變。如果幼兒園能夠為他們安排系統培訓,會幫助新手教師盡快適應幼兒園的工作。
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教師都非常希望幼兒園可以開展入職教育培訓。幼兒園職前培訓是新手教師適應工作的最有效途徑,一方面,新手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幼兒園的辦園宗旨、辦園特點、課程等宏觀層面的知識,另一方面,他們可以進一步鞏固和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加強和提高新手教師的能力。
但是在培訓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很多幼兒園沒有針對不同學歷幼兒教師進行培訓,而是籠統培訓,一概而論,在培訓過程中更多的是偏向于理論層面的講解灌輸,而缺少實踐層面的實用性指導。這就會造成新教師心理上的反感,培訓也就只停留在了表面。
所以作為園方,首先一定要對新教師進行入職教育,這樣可以使教師提前對于工作環境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二是在入職培訓中要有針對性,避免泛化。最后,我們應該避免形式主義,不僅注重培訓的結果,更應注重培訓的過程,使不同學歷層次的教師能夠真正受益。
(3)加大支持,提高教師專業適應水平。首先,要以園本為單位,采用“助教制”,以新教師為主體,指派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其教學導師,指導他們的教學實踐,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每位新教師根據自己的現狀自主填寫“意向表”,選擇2~3位“教學指導教師”,新教師每學期制定計劃聽“指導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少于8次,“指導教師”至少指導新教師5次教學活動。這種學習方式更適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更能對新教師的問題對癥下藥。
其次,要考慮新教師的實際情況,給予他們足夠的成長空間。由于這些教師在學習階段沒有多少教學經驗,在實際教學情境中,特別是遇到突發教學事件時,常會感到茫然,幼兒園領導應考慮到這些實際情況,允許新教師在專業技能、專業知識方面的不適應。
最后,幼兒園不僅要關注新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顯性問題,還要關注新教師專業發展中隱藏的問題,如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和自我價值的追求等。應該鼓勵和幫助新教師成長,支持他們追求自我價值。
(4)適當減輕教師工作負擔。幼兒教師是一個很偉大的職業,也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特殊性主要表現在教育對象上,作為幼兒教師不僅要承擔教育使命還要照顧幼兒的日常起居,此外也要格外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再加上教師還要進行課程的設計,環境的創設和教科研工作等,這樣留給自己的時間就所剩無幾。調查中,不同學歷層次的幼兒教師均表示他們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導致他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入職不適。由此可見,幼兒教師的工作強度普遍偏大。所以作為幼兒園領導,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為不同學歷幼兒教師減輕工作負擔,留給她們一些自主學習和適應調試的時間。
課題名稱: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不同學歷幼兒教師入職適應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8YGH006
參考文獻:
[1]駱麗娟.影響新教師職業適應的幼兒園環境因素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11
[2]蔣晨曉.新入職幼兒教師職業適應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導刊,2015,9:80-81
[3]葛維維.江蘇省高學歷與低學歷幼兒教師入職適應現狀的比較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2017(3):94
[4]游靜.幼兒園新手教師入職適應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96,98
[5]許月闌.新手教師入職適應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19(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