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梁 吳有豪 邱 林 雷一鳴
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法的現狀——以都勻市六所中小學為例*
王繼梁1吳有豪2邱 林1雷一鳴1
(1.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2.都勻勻東中學,貴州 都勻 558000)
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都勻市6所中小學運用新型教學法的體育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體育基礎設施不健全、器材閑置、體育課被其他任課教師占用、學校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形式單一等制約因素。針對現存問題,文章提出相應的改善對策。
翻轉課堂教學法;教學改革;體育與健康課堂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1]21號,以下簡稱《決定》),主要目的是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做到以“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方式轉變,即教會學生知識到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1],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決定》對中小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起到了導向性作用,改革與創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好的促進新時期教育發展和提高中小學課程教學的質量。為了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從而引進新式體育教學方法,從中小學開始逐步增進學生體質,間接的培養學生優秀意志品質,本文主要通過對都勻市六所中小學進行基礎的體育教學問卷調查,并對其進行數據分析,為都勻市新式體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全民健身計劃主要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目標,要針對性的圍繞學校開展豐富體育活動、對于提高中小學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極其重要[2]。隨著經濟的發展,老套的體育教學模式目前已不能全面適應我國體育教育改革發展的腳步,傳統的體育教育模式存在很多問題沒有解決,部分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存在教學方式刻板單一,學生漸漸的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教師設計教學目的不明確,阻礙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發展[3]。各學校要在《綱要》的指導下,加大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科學設置教學課程,幫助學生提高體質以及樹立終身鍛煉對價值觀[4]。
針對當下青少年體質存在普遍性逐年下降的狀況,中西部地區逐步加大了對教育資源的投入。科學技術和經濟高度文明的今天,國民經濟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從整體上有了層次性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加強公民體質健康的重要途徑,教育部極為重視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5]。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法目前在世界教育界已成為熱門的話題,對課堂設計相關問題進行理念思考并設計出恰當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已成為當下教育者重點關注的問題[6]。翻轉課堂由“Flipped Classroom”翻譯而來,是指合理的、有效的調整課堂正常教學內外的時間,把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7]。翻轉課堂模式是基于21世紀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而產生的,在結合互聯網發展的基礎上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是教育改革創新中的一部分,間接的與已有的混合式、合作探究性,其他教學方法和工具在內容上交叉的相同之處,都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學習。翻轉課堂基本是以視頻在線學習為主體,教師把講的內容、知識點制作成視頻讓學生在家里自己學習,也可在家長的合作指導下進行學習。部分課程在課堂上進行翻轉,教師作為“主持人”主要負責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更多的讓學生主自學習與探討問題,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為課堂主體模式,這種模式是一種順應時代發展依靠互聯網技術發展與創新的改變,“翻轉課堂"近年來已然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焦點[8]。
選取了都勻一中、都勻二中、都勻十中、都勻勻東中學、都勻二小、都勻四小等六所學校(下文均簡稱為一中、二中、十中、勻東中學、二小、四小)學生作為調查對象,以學校部分體育老師作為訪談對象。
1.2.1文獻資料法
查詢了中國知網、維普、萬方等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以“翻轉課堂”“新型教學法”“翻轉體育”等為關鍵詞,在各大數據庫搜索有關翻轉課堂教學法在教學改革方面的相關論文200余篇,為本次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問卷調查法
圍繞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的基礎情況進行問卷調查。
1.2.3專家訪談法
對六所中小學共15名一線體育老師進行了訪談,對體育教學模式、體育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進行交流。
1.2.4 數理統計法
用Excel 2010對數據作錄入、整理和統計。
1.2.5邏輯分析法
對訪談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及對數據顯示的結果做出邏輯行的推理和整合,得出相應的結論。
由表1可知,都勻市六所中小學,從小學到高中,跑步熱身和自由活動已經是傳統教學模式中不可更改或替換的課程內容。一中、二中、十中、勻東中學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籃球、足球、廣播操、廣播操等等,初高中課時均為50分鐘。二小、四小主要以跑步、跳繩、乒乓球、輪滑、自由活動為主,課時40分鐘。六所學校在組織教學安排上依舊按照班集體為一個單位,統一上課,根據實際訪問學生和相關體育教師發現體育課堂沒有形式上與組織上的創新,使用舊有的三段式教學模式。調查分析得出體育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沒有明顯的表現出來,最終體育課教學質量不達標,學生體質下降。
表1 都勻市六所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模式現狀
學校主要教學內容課時教學安排 一中跑步、籃球、足球、自由活動50分鐘傳統教學 二中跑步、籃球、羽毛球、自由活動50分鐘傳統教學 十中跑步、廣播操、籃球、自由活動50分鐘傳統教學 勻東中學跑步、籃球、自由活動50分鐘傳統教學 二小跑步、跳繩、乒乓球、自由活動40分鐘傳統教學 四小跑步、做游戲、乒乓球、輪滑40分鐘傳統教學
學校的場地和器材是開展體育課程多樣性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選擇體育課程運動鍛煉方式的組成部分,作為體育教師安排教學內容的重要工具,學校基礎設施不完善是導致體育課程質量提高不了的情況之一,部分學校存在場地不完善與器材老化沒有及時更換的情況也反映了這所學校對體育課程重視程度。
表2 都勻市六所中小學學校體育場地的擁有情況
擁有基礎教學場地場地總量擁有學校數量(所) 標準塑膠400m田徑場33 標準塑膠200田徑場33 標準籃球場236 排球場53 標準足球場33 跳遠沙坑44 鉛球場地44 乒乓球桌286 羽毛球場地106 單、雙杠306
經實地走訪觀察可知,調查的六所中小學基礎場地相對較完善,且中學的場地比小學更完備,基礎更好。場地有專門的人員管理與維護,能夠正常使用。在中小學體育場地占有率來看,中學場地均比小學完備。小學一星期3-4節體育課,中學2節,體育與健康課實際課時與場地使用關系不成正比,很多課程安排實際上都沒有用上正常的合理使用場地,導致場地閑置。訪談分析得出中學生使用場地的主動性更大,頻率更高,需求更高。而小學在正常上體育課外,鮮有學生積極主動進行體育鍛煉。在問卷調查中80.70%的同學表示學校在體育設施方面有必要改善和增加,19.30%的同學持中立觀望態度。
表3 都勻市六所中小學學校體育器材擁有情況
各類器材器材占有量(個)學校數量(所) 籃球、足球、排球150-2006 乒乓球(拍)、羽毛球(拍)300-5006 鉛球、實心球、杠啞鈴30-506 墊子、跳繩、毽子100-1506
由表3可知,調查的六所中小學器材方面完備且達到了一定的數量,大部分器材能夠完成教學需要。器材的擁有和完備情況為教師專項選擇和安排課程提供了基礎,在實際的考察訪問中,發現器材的閑置問題極其嚴重,鉛球和實心球只有體育特長生在使用,其余同學為了安全在日常的體育課程中幾乎沒有使用,這對于發展學生全面技能形成阻礙作用。在教學計劃和設計中沒有重視對已有運動器材的利用,達不到物盡其用的原則。沒有意識到器材閑置本身就是一種浪費,不使用器材也就沒有保養器材,閑置也加大了器材的氧化與損壞程度。
圖1 都勻市六所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方法的受歡迎程度占比
調查顯示,對體育教師上課的教學方法特別喜歡的占36.14%,喜歡的占32.67%,一般的占29.70%,不喜歡及其特別不喜歡的占1.49%,持一般態度及不喜歡的同學占31.19%。體現出當下學生對體育課教師的教學方法持保守態度,且少部分人有抵觸現象。由此得出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夠使大多數同學喜歡和接受,說明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且枯燥,不能很好的提高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調查顯示,有36.64%的同學明確表示沒有發現教師關心過自己,42.08%的同學明確表示教師有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情況。可知傳統體育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方法受歡迎程度不高,且在教學過程中有不妥當的行為,違反了教師職業道德,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圖2 都勻市六所中小學體育課主要教學方法
調查顯示有10.89%的同學喜歡情景教學法,4.46%的同學喜歡想象訓練法,25.25%的同學喜歡示范法,9.90%的同學喜歡講解法,49.50%的同學則多選涵蓋了以上方法,由此得出學生喜歡多類型的教學方式。
26.74%的同學表示對體育知識掌握不足,只有三分之二的同學表示學到了知識,與體育課程大綱要求85%以上的同學掌握和使用體育知識和技能相差很遠,說明體育教學方式有待創新和改進。
而實地訪談和調查中發現,教師基本采用三段式教學法,學生對情景教學法、想象訓練法、示范法、講解法等缺乏足夠的認知,可以得出部分教師教學方法單一,不能用多種教學方法指導學生。
圖3 都勻市六所中小學體育課主要教學內容
由圖3可知,素質訓練占22.25%,運動技能教學占35.64%,情景學習只占3.96%,訪談學生和相關教師了解到六所學校還是教師主導的課堂,且教學內容單一化嚴重,自由活動占29.21%,實地考察發現調查的六所學校中存在教學不嚴謹,學生散亂的情況。教師缺乏對體育課的合理安排和把控,沒有合理的組織學生進行互動學習和鍛煉。
在與一線體育教師的訪談中得出體育教學還內容局限于跑步、跳繩、籃球為主,短跑、羽毛、乒乓球為輔,沒有給學生更多的選擇,忽視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大大的降低了學生的體育課積極性。老師在具體的器材使用和技能培養方面沒有更多的講解和指導,學生對各項技術把握不足。
表4 都勻市六所中小學體育課課時安排及開課情況
學校課時安排(每周)開課情況 一中2節正常 二中2節正常 十中2節正常 勻東中學2節正常 二小3-4節正常 四小3-4節正常
由表4可知,小學一星期3-4節體育課,中學2節,在實地訪談中了解到中學每個年級或多或少都存在體育課被其他任課教師占用的情況,開課率被迫的降低,學校監督不到位。
按照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聯合發布正式施行的《關于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通知》第六條、第七條、第十條規定,學校要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組織開展體育課教學,體育課不僅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的律,而且教學內容必須符合教學大綱的規定,多類型,多途徑對教學形式大膽創新,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學條件。要保障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一天不少于30分鐘。實地訪談中了解到各所學校都存在體育課被占據或因教師有事外出停課不上,請非專業的教師代課情況。體現出了各所學校對體育課程不重視,也說明該校沒有重視體育運動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由圖4可知,在課堂教學活動方式設計方面喜歡或特別喜歡的占比高達54.95%的比例。不喜歡或特別不喜歡的同學占比只有10.40%。由此可知,學生在對于教學活動設計這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很高,主要體現在設計與創編廣播體操、體育游戲、運動技能組織形式等方面。在課堂的活動設計方面學生更偏愛自行組織設計的方式,主要體現在設計環節的創新性,活動種類的多樣性。在教師的指導下應用科學、合理、實際的教學計劃制定出一節課新型、具有創新性教案,并且能在教學實踐中有序的開展。
圖4 體育與健康課學生自行組織教學活動方式的喜愛程度分析
圖5 學生對新體育教學模式的期待程度
由圖5可知,非常愿意與愿意嘗試接受另一種新穎的體育教學模式占比高達91.59%,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占8.42%。由此得出超過90%的同學樂于接受新穎的體育教學模式,按照《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學校要在教學內容符合教學大綱的規定的同時,應該多類型,多途徑對教學形式大膽創新,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學條件。
實地訪談部分同學表示對于新教學模式的接受預期值比較高,也迫切的反映出學生不滿足于當下體育教學模式,需要學校引進好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幫助同學達到更好的上好體育課,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技能和提高自己組織引導活動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在體育教學模式上缺乏創新,多數教師還停止在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中,保守沒有創新的教學模式以及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限制了翻轉課堂的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法需要開放的教學環境,這樣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主體單一化的體育教學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沒有表現出來,因此導致學生積極性差,課堂氣氛不活潑,體育教學不理想,學生體育素質差。
翻轉課堂的開展需要適當的場地,場地越完善,教師在開展翻轉課堂時選擇面越多,越有利于設計新穎的體育課程,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以及培養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都勻市六所學校存在場地不完備的情況,中學和小學差異明顯。體育設施基礎發展較慢和不完備的情況同時也限制了學生選擇體育鍛煉項目的多樣性。
實地調查發現每個學校器材方面都比較完善,數量也達到了翻轉課堂教學的要求。在訪問教師與學生中發現器材的閑置現象相當嚴重,沒有做到物盡其用。對于體育教師而言缺少了必要的輔助工具來開展體育活動、對于學生而言缺少了鍛煉身體的輔助器材。器材的閑置是對現有資源的浪費,體育教師還沒有意識到體育器材合理的使用能更好幫助實施與開展,體育器材的高效使用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因材施教”設計出學生喜歡的教學內容,閑置或低效的使用只能降低體育課堂內容的開展效果。
傳統體育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受歡迎程度不高。部分教師缺乏對體育課的合理安排和把控,沒有合理的組織學生進行互動學習和鍛煉,沒有充分意識到開展體育課的目的與意義。
體育課存在被其他科任教師占用,體育課開課率被迫降低,學校對體育課程監督不到位。翻轉課堂的開展需要合理的課時支撐,在學校體育健身意識的培養上缺乏引導與重視,不利于學生體質健康的提高。
師資力量方面體育教師在學歷、性別、年齡結構、教學經驗方面搭配不合理,翻轉課堂的開展更偏向多形式、多類型的創新。師資力量設置不合理導致各學校處在單一傳統教學模式下,而單一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代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沒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正確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和需求運用不同的組織形式教學,而學生更期待接受和學習更新穎的教學模式。
[1]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J].中國教育政策評論,2001:380-393.
[2]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通知[S].教體藝[2002]13號,2002-08-06.
[3]莊弼.普通高校與高中體育課程的比較及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設想[J].體育學刊,2007(3):5-8.
[4]周新梁.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4(4):105-106.
[5]劉全明,朱素英,侯景琴.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273-274.
[6]龍春江.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創新[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5 (2):60-64.
[7]查道丹.翻轉課堂[J].企業管理,2016(6):91-93.
[8]徐敏娟.基于美國可汗學院看我國“翻轉課堂”[J].現代中小學育,2017,33(1):90-92.
On the Status Quo of Using Flip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in PE and Health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Taking 6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Dujuan City as Examples
WANG Jiliang, etal.
(Qiannan National Normal College, Duyun 558000, Guizhou, China)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018年研究生教育質量工程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8yjsjsyb012。
王繼梁(1993—),講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體育)、學校體育學、體育運動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