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伶俐 周 平
(湖南農業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長沙410128)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建設“健康中國”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并提出“發展體育事業,推廣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的18字方針[1]。自《全民健身計劃綱要》(1995年)頒布以來,我國國民整體健康水平得到提升,但是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卻出現了下降趨勢,雖然近兩年得到改善,還是不如人意,這顯然與“健康中國”的戰略相違背[2]。我國農村學校體育作為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環節,是推進全民健身計劃良好實施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健康中國的根基,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中占有基礎性和戰略性的地位,也是較薄弱的環節,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急需大力扶持。全民健身計劃的推進,教育扶貧政策的實施,為我國農村學校體育發展創造了生機。
本研究以長沙縣農村小學體育為研究對象,在文獻資料法的基礎上,結合隨機抽取10所農村小學師生調查問卷所掌握的數據信息資料,進行數理統計。本研究共發放體育教師問卷72份,回收70份,有效問卷67份,有效率為95.7%;發放學生問卷420份,回收415份,有效問卷為394份,有效率為94.9%。大部分問卷采用現場填寫,現場回收,少部分問卷采用郵件方法發放與回收。針對問卷效度檢驗,本研究通過該研究領域內10多位專家、學者對問卷內容及結構進行效度檢驗,效度為80.9%。問卷信度檢驗采用重測法,對同樣的問卷分別進行2次測試,重測時間間隔為半個月,兩次測試的結果的相關系數是R=0.81。
大力發展全民健身事業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的工作,“全民健身”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中國夢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設健康中國有力助手。長沙縣農村學校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必須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戰略,承擔起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責任。農村學校應以體育教育為主要途徑,將健康教育融入教學中,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必須要重視全民健身活動,全民健身的推進也必須將發展農村學校體育作為重中之重,全民健身活動是農村學校體育良好發展的助力劑,更是我國成功躋身于體育強國的重要基礎。
2.2.1 觀念方面
體育觀念是影響體育行為的重要的內在因素,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可以反映出他們的體育觀念[3]。
表1顯示,學生認為體育非常重要的占14.21%,重要的占28.43%,一般的占39.09%,不重要的占18.27%。造成這種狀態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受體育知識的限制,不了解體育的作用與功能;二是仍然受應試教育“重智輕體”的影響。這說明全民健身計劃未能在農村小學很好地推行。
表1 學生體育認知情況(N=394)
2.2.2 體育運行經費的投入
體育運行經費是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條件,體育運行經費短缺制約著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
表2 體育運行經費是否滿足需求情況(N=10)
從表2可知,10所農村小學中只有3所學校的運行經費能滿足學校體育教學與活動開展需求,3所學校基本能滿足體育教學與活動開展需要,還有4所學校無法滿足學校體育的正常運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是學校本身教學經費短缺,只好壓縮體育開支來保障其他學科的教學運行。還有一種原因就是領導無視全民健身計劃的推行,故意壓縮體育開支來支持其他學科發展。
2.2.3 體育課程開設與課外體育活動開展方面
依據國家制定的新課標:小學中1~2年級每周4節體育課,3~4年級和初中每周三節體育課[4]。
表3 體育課程開設情況(N=10)
由表3可知,長沙縣10所學校中,按照國家規定開著體育課的學校占90%,未按國家規定開設體育課的學校占10%,說明隨著全民健身政策在長沙縣小學的落實,仍然有小部分學校未能按照國家要求執行。
表4 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N=10)
據表4可知,長沙縣10所學校中,開展“課間活動”及開展“學校運動會”的學校都占100%,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學校占60%,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學校占50%,這些數據表明,自長沙縣落實全民健身政策以來,仍然有部分學校未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和“每天鍛煉1小時”的課外體育活動。
2.2.4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狀況與體育健康意識方面
將學生體質測試成績納入評價學生綜合成績的標準,是反映學校對體測的重視程度的依據之一。
表5 將體測成績納入學生綜合成績的學校情況(N=10)
據表5可知,有30%的學校將學生體測成績納入綜合成績,還有70%的學校的未將體測成績納入學生綜合成績,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農村普遍存在的“重智輕體”的思想,致使學校的老師及學生都對體質測試的不重視;還有一種原因是有的體育項目會因為天氣、場地器材的原因無法進行測試,體育老師為完成任務而隨意填寫成績,致使體質測試的成績不真實。
表6 學生體育健康意識情況(N=394)
據表6可知,有14.21%的學生認為體育對健康非常重要,有30.2%的學生認為重要,有41.88%的學生認為一般,還有13.71%的學生認為不重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體育認知程度較低,不了解體育對健康的重要作用,二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忽視了對學生體育健康意識的培養。
2.2.5 體育師資隊伍建設與職業繼續教育方面
體育教師是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的主體,農村學校體育工作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對作為一線工作者的農村體育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十分必要[5]。
表7 體育教師崗位配置情況(N=67)
據表7可知,調查的67個體育教師中,有55.22%的老師是專職體育教師,28.36%的老師是兼職體育教師,16.42%的體育老師是代課老師。這些數據表明農村學校不僅缺少專業體育教師,而且大部分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也不是很高。
表8 體育教師參加職業繼續教育的情況(N=67)
由表8可知,調查的67個體育教師中,有64.18%的體育教師參加職業繼續教育,還有35.82%的體育教師沒有參加職業繼續教育。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一是體育教師工作待遇較低、工作壓力大;二是培訓次數和培訓經費較少、培訓的內容不符合農村學校體育的實際情況。這都影響著體育教師參與職業繼續教育的積極性。
2.3.1 理念創新
現階段,長沙縣農村學校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已進入到發展的關鍵時期,要改變長沙縣農村學校體育由于“重智輕體”的保守思想而緩慢發展的狀況,必須創新體育理念,才能確保農村學校體育的良好發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體育理念的創新,旨在將體育理念融入教學,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觀。對體育理念的創新過程中,體育教師須依據“以健康第一”的理念制定課程目標,在滿足學生體育需求的同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認知;也可以將流行元素融入課堂教學,提高課程的新穎性,增強學生的體育積極性;也還可以從學生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來制定教學強度,避免學生產生運動疲勞和厭惡運動的情況。
2.3.2 課程項目開發與創新
目前,隨著全民健身工作的開展,長沙縣農村學校的體育教育資金的投入問題,直接影響體育教學及課外體育活動的良好開展。這就需要開發和創新體育課程項目,高效化使用體育資金,促進學校體育的良好發展。農村學校對體育課程項目進行開發與創新,應以減少使用體育經費為原則,充分利用學校的體育硬件設施,可將學校現有的體育項目進行改造和創新;也可以增加不太受場地器材、體育經費限制的體育項目,如啦啦操、體育舞蹈、跆拳道、有氧舞蹈、瑜伽、戶外運動、花樣跳繩等項目,還可以開發和利用具有民族地區特色的體育項目。
2.3.3 教學模式轉變與創新
當前,要想使長沙縣農村學校進一步落實全民健身工作,必須解決長沙縣農村學校場地器材短缺的問題。這就需要轉變和創新教學模式,在充分利用學校場地器材的情況下,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的參加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學校對體育教學模式的轉變與創新,要求體育教師基于全民健身的視域下,在學校現有的硬件設施的基礎上,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轉變為快樂體育教學模式,在快樂體育教學模式過程中可創新性的加入傳統文化元素,使學生在快樂學習的過程中增強知識和才能;也可依據學校的教學條件、學生的實際情況多元化發展體育教學形式,積極引體育游戲、競賽化體育活動進入課堂,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增強學生體育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樹立終身體育的健康意識。
2.3.4 學校體育管理創新
全民健身活動在農村學校落實的過程中,學校的體育教育資金、體育硬件設施、體育課程、課外體育活動、體育師資隊伍等方面都存在困境,嚴重影響全民健身活動在學校的開展。因此,學校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以滿足學生體育需求與心理訴求為主,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學校存在的困境進行體育管理方面的創新。對體育教育資金的管理,應明確資金的用途,做到專款專用,確保每一份資金用到實處。學校對體育器材的管理,應建立體育器材室,負責到人,確保體育器材的安全存放;對體育課程進行管理,應要求體育教師無論任何情況都必須上體育課,確保體育課被占用的情況不會發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應規劃課外體育活動開設的時間、項目,并做好監督、安全工作,確保學生體育的參與程度;;對體育師資隊伍的發展的管理,應做好體育教師教學任務、教學培訓的分配工作,確保公平公正。
我國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須以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為發展契機,補充農村學校的體育發展的短板,增強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物質基礎,在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過程中,積極面對農村體育發展的困境,努力探析農村學校體育發展的策略,縮小農村學校體育與城市學校體育的差距。總之,我國農村學校體育必須全面落實好全民健身工作,促進農村學校體育的發展,進而推動體育強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