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引言:中華歷史文化經過千年的沉淀,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民族文化與民族審美元素,服裝作為生活中的必需品,人民在挑選過程中,會考慮服裝的風格、構造、材質,尤其是注重服裝的審美與內涵,因此,服裝的設計風格體現了不同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風情。在設計服飾時,設計師更加鐘愛于民族服飾元素,使服裝顯示出與眾不同的效果,然而,由于部分設計師缺乏對民族服飾的了解,以至于難以將現代服裝與民族元素相契合。
民族服飾具有獨特性,是眾多國家關注的目標之一,推進了國家傳統服飾行業的發展,增強了國際服飾之間的溝通交流,例如,米蘭、巴黎、紐約等高級定制,會加入盤花扣等傳統元素,將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有效連接。在應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設計師需要不斷創新服裝設計,例如,將刺繡應用在現代服裝設計中,不但可以體現出服裝的獨特性,而且可以更好地顯示出服裝輪廓特征,提高服裝的魅力[1]。
服裝設計具有精神價值與物質價值,從審美與理論的角度上,完美詮釋了服裝的價值與意義,對于不同的服裝類型,對設計思維和設計理念具有不同的要求,服裝設計更加注重體驗與美感,不僅需要滿足個體需求,而且還需要注重社會方面的表達需求,調整好服裝設計的協調性。服裝設計是具有藝術的創作,設計師的藝術造詣決定了創造力,其藝術修養至關重要。克里斯羌·迪奧爾是法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大師,曾經被稱作是服裝之王,在藝術創造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其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涉獵廣泛,了解音樂、繪畫、建筑等多方面知識,從而獲得了靈感與啟發,運用獨特的方式體現在作品中。
從根本上說,創造是服裝設計的本質,其中包含了獨特和創新的含義,設計師的設計靈感來自各個方面,其中包括自然界中的花鳥樹木,民族題材、現代的生活方式、詩歌、舞蹈等,形成別具一格的藝術性。真正的設計師需要具有想象力與獨創性,否則即使技術再好,也只能被稱之為裁縫或工匠,失去了設計的靈魂。服裝設計形式的變化,增強了設計師無限的想象空間,帶來了精神財富與藝術般的享受。
通常情況下,服裝設計專業會開設相關的理論課程,講述服裝設計的相關知識,設計師不但需要了解服裝設計理論,更重要的是創作思維和設計的頭腦。同時,還需要了解中外服飾美學、中外設計史、中外藝術史、中外服裝史等,理論知識,進而擴展設計的思路。由此可見,只有充分了解中外服裝發展的歷史,才能在設計中體現出民族風格,更好地理解現代服裝設計的內涵,體會中外服裝設計的差異性。
設計師以藝術形式,使服裝設計貼近生活,變成更加真實的作品,稱之為超現實主義設計風格,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在藝術領域中,逐漸興起了超現實主義風格,服裝設計需要具有豐富的寓意,以及深刻的內涵,表現出圖解式與通俗性的特征,通過元素的結合,為服裝設計注入幻覺色彩,使其具有鮮活性與生命力[2]。
近年來,太空風格成為了時裝界的設計靈感,具有未來科技感的太空風格時裝受到廣泛關注,設計師在服裝設計中加入了與航空相關的材料、宇航服、色彩、科技等設計元素。同時,還加入了蕾絲花邊、束腰、緞帶等充分展現女性特質的設計,塑造了高貴典雅的女性形象,從某種程度上說,元素的拼接展現出設計師對藝術品格的追求與審美。
由于現代工業等產業的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污染與破壞,增大了人民的壓力,使其更加向往舒緩和自然的生活節奏,追求單純、寧靜的生活狀態,因此,逐漸興起了田園服裝的設計風格,強調了自然、純樸的美。田園風格以舒適、寬松、自然隨意的款式為主,在選擇材質時,需要選擇皮膚觸感舒適的麻、棉等環保材料。而在選擇色彩時,則以懷舊感與樸素感為主,體現出淡薄的華麗。
在服裝設計中,可能與儒家思想有關,部分設計師會運用結構造型,體現出服裝設計中的對稱性與和諧性,然而,若是一味追求結構和服裝的對稱性,就會失去服裝的特點,因此,設計師需要了解對稱文化,將傳統結構造型加入現代服裝設計中,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結合點、線、面
通過點、線、面的結合,可以增加服裝設計的層次感而減少呆板,獲得人民對服裝設計的認可。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傳統服裝更加注重點、線、面三者之間的結合。例如,在古代長袍的設計中,設計原則以面為主,將綸巾、腰帶作為線,以及玉佩和玉墜的別掛方式作為點,充分融合了點、線、面的使用,不但可以增強穿衣者的氣質,而且還增加了服裝的靈動性。
2.立體形態
在民族服飾中,為了顯示穿衣者的豐滿,一般會設計較為寬松的服裝樣式。然而,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寬松版的服裝設計會掩蓋其線條美感,增強了平面感,因此,設計師在設計時,需要凸顯立體形態,盡量減少平面感,體現出線條美感,同時,還需要量體裁衣,充分發揮出服裝設計的效果。
人民的第一視覺感受就是服裝色彩,正所謂“遠看色,近看花”設計師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服裝色彩,不同顏色將會帶來不同體驗,例如,天空的顏色是藍色,象征著堅貞、忠誠、永恒。云彩的顏色是白色,象征著吉祥如意、幸福、光明。大地的顏色是黑色,象征著力量與沉靜。火焰的顏色是紅色,象征著熱情、勝利、喜慶,不同顏色的民族服飾,可以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由于不同的生活習俗與文化信仰,因此,養成了不同的配色規律與用色習慣,經過長久以來的生活,形成了關于民族服飾的定律。同時,由于生活環境的差異性,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圖騰,因此,對顏色的審美也各有不同。例如,在國家的西南地區,瑤族與壯族的服飾偏向于黑色,回族的信仰是伊斯蘭教,偏向于黑色、白色、綠色,藏族偏向于五彩條紋。設計師需要充分了解民族色彩,結合現代的流行顏色,不斷創新色彩的搭配方式,協調服裝整體設計,設計出時尚感與民族風兼具的作品,例如,民族服飾一般會使用紅與黑、紅與綠等色彩濃郁的形式進行搭配,在服裝設計中,可以使用人體結構分割處理,以及點綴、拼接等方式進行配色,防止色彩沖突,保留原本的民族特色[3]。
在少數民族的服飾中,圖案可以反映出宗教信仰與民族習俗,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與民族特色,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同時,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有效融合民族圖案是服裝的精髓,可以豐富設計內容,表達出真實情感,傳承少數民族的文化。民族圖案具有獨特的東方韻味,深受時裝界的追捧,因此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設計師需要充分了解民族文化的內涵,以及民族文化背景,使服裝設計具有獨特的審美特質。例如,在瑤族服飾中,“杯干約”是常見的圖案,其外貌特征形似巖石上的生物菌體,呈現出圓形放射狀,當年成好時,菌體輪廓就會逐漸清晰,具有五谷豐登和六畜興旺的美好寓意,通過變形抽象的設計,發揮出吉祥紋樣的特色。
服裝設計的三要素分別是色彩、造型、面料,其中適合的面料可以展現出服裝藝術風格,烘托服裝的造型。大部分民族服裝使用的是織土布,之后進行簡單的印花染色處理,肌理豐富,質感粗獷,具有特殊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使用民族面料時,需要使用具有民族特色的面料,再進行改良處理。例如,在使用傳統扎蠟染面料時,需要對土布進行蠟染處理或扎染處理,處理后的團古樸典雅,具有豐富多彩的紋理,以及濃厚的民族氣息。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可以采用先進的手段,對面料進行改良,使其更加柔軟與輕薄,增加實用性與舒適度,滿足現代化民族服裝的要求。此外,設計師還需要進行創新設計,使用計算機技術,通過數碼印花的生產方式,增加絢麗多彩的設計圖案,使面料具有蠟染風格,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增強服裝的藝術效果與創意表現。
結論:綜上所述,民族風服飾的服裝已經成為時尚舞臺中的新風尚,民族元素具有返璞歸真的藝術風格,為服裝設計注入了清流。設計師不但需要了解民族的歷史文化,而且需要尋找出具有特色的審美元素,以民族色彩為設計理念,運用結構造型,調整好民族服飾色彩、圖案、面料,真正體現出民族風服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