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樹 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
文化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社會的進步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文化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更是明確指出了“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綱領性文件,為新時代下諸暨產業的發展壯大指明了方向。近年來,文化的經濟功能日益顯現,文化產業作為高成長性、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當之無愧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其對國民經濟發展及國家競爭力都提高產生了巨大的作用。諸暨企業貫徹黨中央的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將文化作為重要動力,推動企業轉型、繁榮興盛。
諸暨建城2000多年,文化底蘊深厚,是吳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諸暨作為越國故地,不僅擁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資源也是得天獨厚。西施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文化名人,圍繞西施的歷史典故,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使得西施文化成為諸暨市一張重要名片。圍繞西施文化所創造各類文化作品,不勝枚舉。《西施傳說》是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西路亂彈”特色節目《西施姑娘回故鄉》,讓人看后,深受感動。越劇《西施斷纜》多次獲得大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獎等”,經過著名導演的推薦和創作,電影《西施眼》更是走向國際,獲夏威夷電影節亞洲評審團獎。西施文化成為眾多文化產品的創作源泉,這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刻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的,其中既有人們對西施身上所體現的人文精神的深切呼喚,也是地方經濟發展和商業價值再發現的結果。
將西施文化融入經濟,將文化與經濟聯姻,讓文化與產業共生共榮,大力推動西施文化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在諸暨市,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在大力挖掘這一文化資源。西施文化的研究和探索,促進了當地文化旅游業產業的發展,通過項目引領,圍繞西施故里、西施殿、苧蘿山等文化景點建設,實現西施文化提檔升級。在此期間,諸暨市還重點建設西施灘濕地生態公園和金雞山塔,把與西施有關的文化故事和歷史遺存,融入其中,讓人在休閑旅游中,接受文化的洗禮,感受西施的魅力。
諸暨市堅持文化和旅游業深度融合,把西施文化元素植入旅游服務當中,作為一張金名片,通過媒體、報紙、網絡、戶外廣告等多種形式,宣傳西施文化,以提高西施文化的軟實力。“在上海鐵路局范圍內的654趟高鐵上、上海高鐵虹橋站到達層商旅中心的17塊LED屏幕上,滾動播放的西施文化宣傳視頻”,諸暨市還通過實施諸暨人免費游諸暨的政策,包括西施故里旅游區在內的眾多景區向諸暨市居民免費開放,提升西施文化在當地百姓中間的影響力。這些做法達到了保護地域記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效果。另外,諸暨市還投資4億元建設“西施大劇院”,將諸暨到杭州的通勤高鐵冠名為“西施號”。通過整合資源,擴大傳播效應,諸暨市依托西施文化與經濟互融互動,從而推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過去人們常說“文化唱戲,經濟搭臺”的“文化+”模式,但是隨著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文化資源優勢成了諸暨產業不可估量的競爭優勢。不論是“西施宴”、西施團圓餅等特色餐飲,還是香榧、珍珠、襪子、同山燒等“西施十美”伴手禮,都用西施來命名商品,這些融入“西施文化”的產品,深受大眾喜愛。“西施”“范蠡”的卡通形象,還有西施系列表情包等,成為很多青少年喜愛的產品。在諸暨,僅是諸暨市旅游集團一家,就已注冊“西施”“西施故里”商標,總共有70多件。過去幾年,旅游集團在西施文化上深度挖掘,注重面上拓展,重點打造“好美諸暨”的LOGO和品牌影響力,據統計,圍繞“美好諸暨”的商標已經涉及到鋼鐵、機械、教育培訓、酒業、服裝等多個商品門類。通過一系列舉措,西施文化正在提檔升級,對產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把無形的文化資源落實于有形的產業上,“文化+”的跨界融合發展迸發出無窮的力量,為諸暨產業帶來倍增的效益。
文化已經成為諸暨產業發展的核心價值所在,通過傳統文化內涵的挖掘,結合經濟的新模式,比如互聯網+、體驗經濟、康養經濟、展示經濟等模式,進一步提升了諸暨市產業發展的內涵,推動了諸暨產業的升級和發展,壯大了諸暨市產業發展規模。
珍珠飾品屬于珠寶首飾,品牌的培育和推廣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諸暨淡水珍珠產業集群已經注冊了許多原產地品牌,如阮仕、千足、天使之淚等,品牌不少,但是這些品牌與比較致命的周大福、DTC 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依然較大差距。如何打造強勢品牌,一方面需要做好品牌的質量和服務管理,做好品牌的傳播工作,另一方面又要重塑諸暨淡水珍珠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形象。在提升形象的過程中,挖掘珍珠文化,實現價值提升,尤為重要。“我國使用珍珠的歷史悠久,解讀珍珠文化需要從珍珠的特性和其歷史內涵出發,迎合時代潮流和消費者的需求,再進行詮釋和創新。在推廣珍珠品牌的時候,要更多地為珍珠產品注入精神,注入獨特的文化內涵,特別是在經濟相對蕭條的時候,人們對藝術和文化的追求會加強,珍珠企業如果找到合適的定位,做出產品的精神和文化,便能輕松實現珍珠產品的溢價,實現價值提升”。
作為諸暨市富有特色的珍珠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品牌美譽度和知名度,不斷提升。通過舉辦中國(國際)珍珠節、珍珠小鎮農耕文化之旅、“山下湖”珍珠首飾創意設計大賽等豐富的文化活動,籌建中國珍珠眾創空間,聯姻世界小姐大賽、中國時裝周和巴黎時裝展等頂級時尚賽事,與世界高端珠寶品牌共舞……以珍珠之美與珍珠文化打響珍珠品牌。諸暨市珍珠產業發展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產業規模因為文化內涵的挖掘,成為更具附加值的產品,珍珠真正成為美的化身,成為人們賞心悅目、提升品味和文化內涵的裝飾產品。珍珠產業的發展模式變化,凸顯了文化內涵挖掘對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文化可以與現代產業相結合,推動縣域經濟向高質量發展,向特色經濟發展,向可持續、高質量的經濟模式轉變。
在珍珠產業發展過程中,諸暨市特別注重挖掘西施文化品牌,打造“美麗經濟”,注重文化底蘊和產業特色的雙輪驅動,推動珍珠產業和人的審美期待互相融合,從而在產品品味和審美期待上,提供給人們更多的聯想。比如浙江天使之淚珍珠文化體驗園的創建,使得珍珠產業的鏈條得到延伸,通過現代聲光科幻技術、以圖片展示、實物陳列、場景濃縮模擬等形式,集中展示珍珠養殖、生產、加工的工藝流程,將珍珠之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眼前。一顆小小的珍珠,不在是賣珍珠,而是形成了一個珍珠產業的珠寶生態圈。就像當地一位珍珠產業公司負責人所言:“通過文化創新引領,實現產業跨界融合,延伸珍珠產業鏈,這是我們正在實踐的轉型路徑。”面對新經濟的浪潮,變就可以重生,不變只能等死,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文化引領,文化是富有生命力的,只有抓住文化的地域特色、文化的核心內涵,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才能讓文化行穩致遠,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文化在一個地方經濟發展中,具有著統合的作用,諸暨市珍珠產業的發展規劃,就是抓住了美麗經濟的核心內涵,強化了消費、體驗、旅游、展示在一個產業中的多點開花,形成了獨具特色、協同發展、緊跟潮流的發展新格局。諸暨市重點打造山下湖“中國珍珠之都”生態圈,迅速崛起的國際珠寶小鎮真正實現了珍珠產業+特色旅游+互聯網+文化創意+金融資本的融合,推動諸暨市的產業一體化,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樹立了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