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丹 中共康平縣委黨校
旅游文化資源是一個地域的名片,是該地域經濟發展的源泉。位于遼寧省最北部的康平縣,有著獨特的地域特色、悠久的歷史文明,享有著“遼金文化故里”和“滿蒙風情之鄉”的美譽。
康平縣隸屬于遼寧省沈陽市,地處遼河流域,水系發達,境內的遼河長度為527公里,流域面積達到89.2平方公里。位于康平縣內的臥龍湖是遼寧省第一大的平原淡水湖,臥龍湖地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腐殖質堆積較厚,這種天然的水域條件大量的植物、魚類生活在湖中,湖中還棲息著上百種野鳥類。康平縣是國家三北防護林建設重點縣,蘊含的礦產除了煤炭之外,還有石灰石、砩石、瑪瑙石、建材石等。地下的優質天然鍶礦泉水不僅儲量居全國之最,且含鍶量在國內外均屬罕見,蘊含的風能資源可開發建設150萬千瓦的發電廠。
康平縣歷史文化悠久,屬新樂、紅山文化系統,約7000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現境內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20處、青銅器時代文化遺址71處。繼青銅時代之后的遼金時期,是康平文化的又一個繁榮期。目前,在康平境內分散了棋州古城、榮州古城等7座遼投下州城遺址,174座遼金時期的聚落遺址。另外,沙金張家窯遼墓群、小城子后劉東屯遼墓、沙金西扎哈氣遼金冶煉遺址的考古發掘,再現了康平遼金時期的歷史往事。
目前康平縣國家有9家A級景區,臥龍湖生態風景區、大遼圣市商業街、臥龍谷旅游拓展小鎮、來福山莊、金沙灘公園是AAA級景區,雅都市莊園、展望莊園、北巴爾虎山是AA級景區,萬畝松旅游景區是A級景區。除此之外,還有原生態的景點青龍灣,充滿故事的遼河小塔子、那爾蘇陵園等等。
2020年1月11日第八屆沈陽臥龍湖大遼文化冬捕節拉開大幕之后,精彩紛呈的活動吸引了八方賓朋,僅開幕式當天就接待游客22萬人次,2020年的冬捕節總游客數量更是爆發式的達到了80余萬人次。近年來,我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注重臥龍湖生態保護的同時,也促進了康平縣旅游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在第八屆冬捕節期間,推出的冬捕精品旅游線路,惠及康平全域旅游景點,旅游線路沿線的百姓樂享冬捕節帶來的旅游紅利。臥龍湖有機鍶魚通過網絡已經銷售至全國各地,康平的特產小米、地瓜、全麥面、花生,銷售情況也是異常火爆。冬捕節“魚躍龍湖 盛世康平”的盛況,不但展示了魅力冬捕、康平大遼文化的全新形象,也向游客展示了康平生態旅游文化的新面貌。
2020年春節之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康平縣各景區處于關閉狀態。最近,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恢復運行。臥龍湖生態風景區等各景區景點正在有序開放。截止到6月末,康平縣共接待游客5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7億元。隨著“臥龍湖之夏”系列活動的舉辦,“臥龍湖+”的文旅產業模式全面開啟,康平縣旅游市場將逐步恢復活力。
“臥龍湖之夏”系列活動的舉辦,開啟了康平縣以旅游帶動“夜經濟”發展的全新模式。7月24日晚上,1000架無人機“炫技”臥龍湖康橋廣場上空。這是我省第一次進行群體式無人機表演,活動持續兩天。通過變換隊形,無人機攜帶的燈光在夜空中形成各種各樣的造型,有荷花、“臥龍湖之夏”等,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看。7月31日晚上,“臥龍湖之夏”系列活動2020“中國好聲音”全國海選沈陽賽區總決賽在臥龍湖生態風景區舉行,大型的燈光秀,精彩的文藝表演,康橋廣場、湖畔邊、長廊上燈光璀璨,人聲鼎沸。
臥龍湖風景區現已成為縣內外游客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滿足了大家生活的需求同時,也為廣大夜市經營者提供規范場地、客戶資源,促進了康平縣夜經濟的發展,為康平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力量。
康平縣將系統梳理全縣文化旅游資源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完善政策、改造硬件、提升軟件,促進縣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依托臥龍湖獨特的生態資源,進一步科學規劃旅游產業發展布局,不斷豐富旅游產業發展配套服務項目,加大臥龍湖生態資源的宣傳力度,著力提升臥龍湖一系列生態旅游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促進景區文化品牌內涵提升,讓文化遺存活起來。緊緊圍繞“臥龍湖+”旅游戰略,以生態文明創新、基礎設施修繕、項目管理提升為發展核心,豐富康平縣各旅游景區的度假、文化休閑功能。提升文化旅游競爭力和服務質量,為游客提供人性化、智能化服務。推動民宿、農家樂等項目建設,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開發鄉村民宿。發揮網絡優勢,鄉村可以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展示鄉村優美的自然風光。農戶加強與電商合作,開設網上店鋪或者通過直播平臺銷售康平特產,打造康平特有的品牌。另外還要注重拓展鄉村物流的布點,擴大銷售覆蓋面,在方便鄉村銷售購物的同時,還要為游客購物提供便利。
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多方籌措資金,在巴爾虎山風景區、臥龍湖風景區、金山灘、萬畝松等多個景區景點建公共衛生間、游客服務中心、景區導視圖、指示牌等,提高景區景點的游客接待能力。根據康平縣鄉村民風、民俗特點,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結合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爭取政策,培育鄉村旅游示范村,培育一批農家樂示范戶,再打造一批精品鄉村旅游,鼓勵各鄉創新,舉辦“油菜花節”、“杏花節”、“花生節”、“民俗大集”等鄉村節慶活動,推動我縣旅游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