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郢 遼東學院
引言: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較為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國家也在積極進行精神文明的建設,為文明社會的發展提供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不僅需要有較強專業能力的人才,還對其道德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職院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方面水平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也在持續完善,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教育內容、模式逐漸無法滿足現下的思政教育需求,阻礙了思政教育的發展。所以,為了有效提高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水平,必須要選擇創新性的方法加強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質量,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促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
相對于普通學校而言,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有一定的特殊性。思政教育的開展一方面是為了有效加強院校學生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升學生職業道德水平,為學生職業素養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高職院校教學中,學生的技能訓練固然是重要的內容,但是素質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深刻改善其精神世界,對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保障。專業技能是人才衡量的關鍵指標,但是如果一個人才缺乏足夠的道德修養,那么即使其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也不會得到重用。所以,對于高職院校教學而言,必須要將正確思想作為標桿,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要注重思政教育的建設,這樣才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素質,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
現階段,我國互聯網發展十分迅速,知識經濟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學生傾向于將自己的時間用于網上交友、游戲等。網絡實際上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學生提供種類豐富、內容多樣的信息資源,為其知識的獲取提供路徑。但就另一方面而言,網絡中的內容五花八門,各種不良內容不計其數,高職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很可能迷失于其中,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一些網絡自媒體、公眾號等審核不嚴,發布的信息也存在許多負面內容,阻礙了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影響了高職院校輔導員的日常思政工作,對學生的價值觀發展極為不利。[1]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容貌以及社會環境都在不斷變化,但是一部分高職院校沒有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思政教育方法也沒有針對性的做出改善,難以促進學生思政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思政教育主要以兩方面為主,分別為思政課和輔導員說教,而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學生具有十分活躍、開放的思維,對這兩方面的思政教育方式并不感興趣,無法充分吸收其中的內容,最終的教育效果也就存在欠缺。因此,目前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幾乎成了一個形式內容,學生并沒有對其展現國多的興趣,基本上知識以考試作為主要目的。[2]所以,為了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必須要對思政教育做出一定的創新。
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必須要知道信仰教育的重要性,提升信仰教育的比重,確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將馬克思主義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基本教育內容,同時要增強關于思政政治理論課的管理,加強相關課程的質量,不能夠忽視法律基礎課以及形勢與政策等課程的主陣地作用。定期帶領學生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學習交流,教師要抓住這個過程積極開展英雄模范教育。學校應當重視本校思政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通過培訓、考核等方式加強其職業素養,同時還要從思政角度出發提升其歷史責任感、使命感,使院校教師能夠有充分的能力和精神來進行思政教育,保證學生可以有充分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展開思政學習。
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政學習的過程中,教育隊伍是直接因素,對思政教育質量的好壞有深刻的意義,所以,必須要保證教育隊伍的質量,這樣才可以為思政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學校要加強思政教師工作待遇,提高思政教育招聘門檻,吸引更多的高質量、高能力的專兼職人才,提升教師隊伍的硬實力。同時,要注重思政課程、形勢與政策等第一課堂的建設,加強相關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政治覺悟。在此基礎上,應當充分認識到以輔導員為主導的第二課堂的建設,做好輔導員的相關工作,提升其責任心,保障思政課程的完善發展。
近些年來,我國互聯網發展較快,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等都得到了廣泛使用。所以,在未來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通過大數據進行信息的收集、分析等都是必要的發展趨勢,對思政教育的質量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學校可以通過置辦網絡自媒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在其中發布與思政教育相關的文章、視頻等內容,以此來展現學校的理論成果。[3]學校可以利用自媒體舉辦思政比賽,比如可以收集與新中國建設、中國夢等相關的數法、雕塑、繪畫等,或者可以選擇當下比較熱門的脫口秀、說唱等內容來提高自媒體吸引力,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結語: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這既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同時也存在著挑戰。所以,學校必須認識到目前思想政治教學的特征和現狀,知道學生價值觀的特征以及教育方法的滯后性,積極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改善教師專業水平,增強網絡建設,從專業能力、思想素質等多方面保障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