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娟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
高職院校貧困生發展型資助理念是以實現資源的公平性為基礎,以實現資助的效率為指向,將促進貧困生的發展作為最終目標,從而更好的實現貧困生資助的育人功能。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資助應該做到相對的公平,資助補償“需要資助的學生”,合理資助到每個“值得資助的學生”,是實現發展型資助的重要原則。高職院校貧困生發展型資助體系簡單歸納為三層含義:首先是實現資助要以公平為基礎;其次是要提高實現資助的效率性;再次是將促進生活貧困大學生的發展作為基本目標,從而更好的實現家庭貧困大學生的資助育人功能。
高職院校貧困生對貧困生的公平性認定精度和準度要求更大,發展型資助體系具有強烈的公平追求,要求貧困生認定必須依據科學全面的認定指標,使用合理有效的認定方法,遵循規范標準的認定程序,將需要資助的人和值得資助的人區別出來,實現對資助學生信息的準確把握與動態管理,切實為貧困生提供充分的保障性資助,為其他學生提供公平的發展性資助。
要做到公平的界定“需要資助的人”和“值得資助的人”,按照教育的公平性原則開展認定工作,建立學生的動態管理檔案。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認定也應該動態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價水平的不斷變化,貧困生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例如一些大學生在原來的評定標準當中不屬于貧困大學生的范疇,但是隨著家庭的經濟的改變可能現在屬于貧困大學生范疇了,因此高校在貧困生劃分方面,也要根據學生們的具體情況來實時調整,促進相應貧困生認定工作的變更。通過對貧困生檔案的動態管理,資助檔案的整理修改,促使高職院校大學生得到相應的資助。
高職院校貧困生的發展型資助理念要求必須要關注到資助的效率性,這種效率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體現在學生方面,高職院校的貧困生資助應該稍微側重于那些能夠取得更大發展的學生。這是因為貧困生在滿足了基本的需求,實現了資助的公平性之后,應該將資助的重點專向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身上,為其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使資助的力度與學生的發展水平相適應,鼓勵貧困生依靠發展來得到資助,而不是等著資助落在其身上。同時資助還要符合貧困生的發展速度,使其中一部分雖然不屬于前列但是發展速度較快的貧困生也能夠得到應有的資助,這種方式下,我們就能夠獲得較高的資源投入產出比,從而使資助獲得最大的效率。其次是體現在資助種類方面,效率性資助的項目和種類應該是屬于無償性的資助。學生依靠發展贏得相應的資助,不應該具備償還性質,否則貧困生會依靠貧困來爭取補助,資助的激勵功能就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效果,這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學校的育人氛圍。沒有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學校辦學就失去了活力,學生的成長也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資助公平與資助效率的均衡。資助公平與資助效率的均衡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體現在制度實施上的均衡,學校應該根據貧困生的給予其公平性的資助,使他們不會因為家庭的經濟情況而影響到學業。同時,學校還應該規劃好資助制度,擴大善款的籌措渠道,保障學校有足夠的資助金來幫助貧困大學生的發展。另外,學校還應該積極鼓勵貧困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爭取資助,從而滿足其發展的需要。其次體現在資助額度上的均衡。一方面學生獲得的資助金額能夠滿足學生在學校當中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開銷,另一方面學生獲得的資助金額應該以學生的生活合理需求為依據,否者資助就會變成一種獲利行為,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甚至還會造成一定的攀比,從而使資助項目難以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再次要保障資助種類的均衡,其主要原則是學校應該減少無償資助的項目,強化借貸資助項目,鼓勵參與性項目,發展獎勵性資助項目。
(二)確保發展型資助管理模式的運行。資助體系建設的中心目標:資助值得資助的人。也就是說在為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提供初級層面的保障性資助,充分滿足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基本學習和生活需求的前提之下,更加突出強調為貧困生提供更高層面的發展性資助,進而滿足學生更高層面的追求,確保個體發展總量較高或者增量較大的貧困生能夠從資助體系當中得到更多、更好的資助。高職院校貧困生發展型資助管理的中國新目標貫穿管理模式設計、決策行為、考核與評價的全過程,構成了貧困生發展型資助的標準和重要依據,在貧困生發展型資助管理當中,能否在貧困生群體當中遴選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將資助資源給予值得資助的人,確保資助管理的公平性。
(三)激勵性有利于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激勵性資助項目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其真正的掌握到一種能力。資助項目應該將著重點放在那些能夠獲得更大發展的學生上面,將資助的力度與貧苦生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要讓貧困學生了解到通過其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更多的資助,而不能夠緊緊依靠家庭經濟條件來獲取資助,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促進貧困生的進取心,從而達到資助育人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