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桃源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近年來,我國隨著社會現代化的發展,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增加,中職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將中職語文教育中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國的中職教育中,語文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加深現代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傳統文化的洗禮,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與此同時,可以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和發展。
現階段,在中職語文教育中,對傳統文化教育意識缺乏正確的認識,教師對其并沒有引起一定的重視[1]。語文教育的教材中,傳統文化知識的內容也會有相應的出現,但相關的授課教師對傳統文化知識并沒有進行過多的解釋,只是簡單的將傳統文化知識進行教學,對教育與知識進行了分離。與此同時,一部分教師受網絡文化的影響,傳統文化意識逐漸被淡忘,對其重視程度逐漸下降。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一直以來的寶貴財富,對其進行傳播和發展是我們的使命,但當前語文教育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教學內容并不充足。
近些年,對中職教育的入學情況研究表明,其人數在逐年降低,招生的效果不佳,各個中職學校的招生壓力在逐年加大[2]。基于這種情況,中職學校不得不降低招生的標準,以此來增加招生的數量,更有一些招生院校,其標準設置的更低,規定只要學生主觀意愿愿意就學,學校就會提供入學機會,這就導致了學校的學生素質較低。因此,學校的文化教育開展的更為困難,給傳統文化的滲透也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的教學觀念對其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有一定的作用。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文化教育意識,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才能順利開展語文教育中傳統文化的融入工作。以往教師對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并沒有一定的重視,認為傳統文化對現如今的文化教育是不必要的,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這種觀念,重視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發展重要性。教師在對學生知識講授時,要拋開表面,進行滲透,對文章的精神進行挖掘,例如在進行詩歌的鑒賞時,不能停留在詩歌表面的文字含義,要對作者的精神內容進行深入探析,對時代的內容進行擴展,以保證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
中職的語文課本對于知識的選擇是經過重重的考慮和篩選,最后進行敲定的,因此,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現階段的知識豐富是有很大作用的,對學生的精神滿足是具有充分性的[3]。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授課時,要在教材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在對教材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基礎上,將傳統文化進行滲透,并且教材中的詩歌、文言文等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是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的,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引導來加強學生的了解。
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學習,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會潛移默化的,因此,充分利用氛圍的作用,對于傳統文化的滲透也有一定的好處。基于這一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逐漸促進學生傳統文化的學習,以保證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都能獲得優秀傳統文化洗禮。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設置圖書區域,準備多樣化的傳統文化書籍,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借閱,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氛圍營造,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更好的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在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培養時,不能只著眼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也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應用[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理念融入到實踐中,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實踐理解,對其有更多的認識。教師在組織學生實踐時,要提前合理的安排,以保證學生能夠真正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優秀魅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帶給學生更好的實踐體驗。
總結:我國傳統文化是我國的瑰寶,于世界而言,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文化寶藏,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文化教育中,是對現代社會發展重要助力。將傳統文化融入到中職語文教育是一項長久的工作,語文教師要不斷的進行摸索,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將教學理論結合實踐,通過將傳統文化進行滲透,帶給學生們更好的文化體驗。我國傳統文化歷久彌新,加強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同時促進中職教育的大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