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雅丹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引言:獨立學院有其明確的辦學宗旨及人才培養目標,在獨立學院的發展歷史中,為社會輸送了大量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偏重于職業教育、實踐教育,也成為獨立學院相較于一般高等院校的最大特點。獨立學院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見解獨到、經驗豐富,分析其“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能夠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帶來新的思路。
工學結合為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是一種人才培養的基本形式。簡單來講,工學結合就是將常規課堂教育與具體工作實踐相結合。在這種人才培養形式中,學習以工作為內容,而工作以學習為目的,能夠確保理論學習與技術實踐相并行,將學生培養為既具備豐富理論知識,又掌握扎實專業技能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為學校與企業聯合育人模式,通過學校與企業間的資源共享、人才共享,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多樣的鍛煉機會,最終實現人才的定向輸出[1]。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人才需求高度統一,企業教育資源對學校資源不足的補充,使得學校能夠順利完成課程體制改革、教學內容優化、師資力量夯實等工作,實現教育水平的全面升級。學校與企業合作過程中,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被高度關注,結合學生未來事業發展制定針對性的培養方案,通過資源優勢互補,實現學校、企業及學生的三方共贏。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是未來職業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也與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形勢相契合。現階段,國家積極倡導高校發展、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其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選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現代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重點任務,在人才培養中,以黨和國家為主導,以行業為主導,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標,也是實現高等教育改革目標的必然選擇。由此看來,構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于獨立學院教育水平及成效提升意義重大。其次,課程體系建設的必然要求。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課程體系對高等教育的內容、流程做出詳細規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什么,能夠獲得什么樣的能力和素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下,課程體系建設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能夠兼顧學校對理論、科研的專業要求以及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需求,使得新課程體系理論與實踐并重,提高教學成效。最后,職業教育升級的必然途徑。在獨立學院教育體系內部,最早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形式表現為“學徒制”、“老帶新”,隨著企業內發展對人才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教育體量的擴張,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再適用,進而發展出系統、可續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說,“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獨立學院教育升級得必然途徑,是其以往育人模式隨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升級的產物。
(一)推進理實結合。獨立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目標,其實質就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實踐、親身體驗,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崗位實操中,以對實踐過程做有效指導,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同時獲取更多書本以外的經驗和知識。執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教育過程中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的聯合更加緊密,將來自學校和企業的優秀資源相整合,使得學生既能在課堂中學習專業知識,又可在企業進行崗位實習,獲取經驗和技能[2]。這種育人模式最大限度避免了學校與社會間的脫離,使學生在校期間得到充分的鍛煉,其未來能夠以最短的時間適應崗位工作。
(二)明確就業導向。該育人模式使得學校與企業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系,通過信息共享,學校可實時掌握行業發展前沿信息,了解人才需求發展動向,進而對人才培養方案做針對性調整,輸出與企業實際用人需求更相匹配的優秀人才。相應的,明確的就業導向也使得學生學習過程、自我建設過程更具目的性,能夠顯著提高學習效率,將自身培養為被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三)教育資源互補。獨立學院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占重要位置,在獨立學院,學生可學習理論知識,參與崗位實踐。但從本質上來說,獨立學院仍然屬于教育單位,相較于一般企業,其所能提供的實踐資源非常有限,想要達到最佳的人才培養效果,學生必須有機會參與到社會企業運營的各個過程中,例如,掌握產品生產流程、掌握最新的生產工藝和管理方法,以積累更多實踐技能。在企業方面,知識機構及時代使得技術科研、創新成為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渠道,但因缺少相應的科研環境和資源,企業技術升級面臨較大的阻礙。與學校相合作,恰恰能夠彌補企業在技術科研上的短板,在學校輔助下完成技術課題研究,并汲取更多適銷對路的優秀人才,同時也給在校師生提供優良的技術實踐機會。
結論:獨立學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對于其自身發展及整個高等教育體系改革升級來說均具備重要意義,能夠推進理實結合,明確就業導向,實現優勢互補,進而為當代學生提供最佳的成長空間,培育更多懂技術、會創新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