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瑛 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
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多年來,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師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學院黨委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以文化人、以史育人,努力實現全程、全員、全方位育人。先后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十佳獨立學院、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示范校等。
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學院結合實際,按照不超過1:90的比例,從優秀專任教師中選聘“政治素質高、文化知識深、責任心強、溝通能力好”的41名專任教師作為學生的兼職輔導員。創新學生工作機制,制定城市學院學工部工作職責,明確輔導員日常工作職責,建立例會、研討、學習、培訓、調研等內部工作制度。每月組織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報告,每半年組織輔導員外出參加培訓、學習,進一步提升專兼職輔導員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成果喜人。1名輔導員獲得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1名輔導員被授予河北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3名輔導員榮獲河北省第四屆輔導員職業技能大賽本科組決賽一等獎,3名輔導員榮獲河北省“大家訪”活動先進個人等。
加強黨務工作隊伍建設。重新調整了學生黨支部劃分,實施師生黨員承包學生宿舍制度,學院領導承包校區,黨支部書記承包系部,學生黨員承包宿舍,層層壓實育人責任,解決學生思想和實際問題。開展支部牽手行動,組織離退休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結對,退休老教師幫助學生黨支部加強支部建設。嚴格規范學生黨建活動,保質保量完成各項理論學習任務,積極開展“紅心巧手匯祖國”“綠色健步倡環保”等特色活動。組織教工黨員參觀“利劍高懸 警鐘長鳴”警示教育主題展,深入學習弘揚“紅旗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學院認真落實人才培養工作的中心地位,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統領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提高獨立學院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手段,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優化專業和課程體系結構,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努力適應學院“應用技術型大學”的辦學定位,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重點的教學體系改革。與多家知名企業推進產教融合,進行深度合作。近兩年來,學院學生參加全國及河北省、天津市各項各類競賽,有160余人次獲得包括國際以及國家特等、一等獎項在內的各類獎項。
學院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明確堅持問題導向原則,做到教育堵點痛點在哪里,改革的重點就指向哪里。結合學院的實際,成立了學業幫扶中心,組織專業課教師在期末安排知識點串講。同時選拔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成立幫扶小組,對學業困難的學生進行課業輔導,答疑解惑。學院多層次多舉措開展教學創新改革,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機制,并且鼓勵更多的教師、學生參與到教學改革中來,形成協同效應。
學院牢牢聚焦“育新人”這一著力點,著力培樹“興工報國”志向的時代新人。在年初發布全年12次的主題黨日、團日計劃,切合時代發展脈搏,對團員加強思想教育,發揮榜樣模范作用,引導廣大團員堅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如開展“我和國旗合張影”“我心中的那面國旗”“愛我中華演講比賽”“青春告白祖國”等主題的特色團日活動,舉辦“不忘初心、擔當作為”退役大學生座談會暨表彰大會,號召退役大學生要發揚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在今后的學習和未來的工作中繼續保持吃苦耐勞、扎實肯干的優良作風。
開展學生宿舍黨建工作,“老幫新一對一”工程。組織參觀平津戰役紀念館、重走長征路等活動,追憶紅軍長征的光輝歲月,緬懷紅軍的豐功偉績,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讓學生在儀式、活動中讓感受到責任感與使命感。參觀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校史館,通過老生向新生講述學校人物、建筑、樹木等背后的故事,增強師生愛校情懷與凝聚力,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院先后組織了10支校級重點隊、25支院級小分隊,200支調研課題小隊,近萬人參加社會實踐,從讀有字的書到讀無字的書,踏黃土走基層,成為學子持之以恒的實踐傳統。
學院以文化建設為載體,秉承“勤慎公忠”的校訓精神,深入挖掘學院大學文化的獨特育人優勢,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育人功能,在專研、活用、傳播三個方面下功夫,加強對大學生思想的教育與引領。學院黨委創新黨課形式,積極開展“點單式”服務,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入課程,比如《一脈相承》秦鳴曉專題黨課。
2015年啟動實施了百名“非遺傳習人”工程,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采取一所多區的模式建設。傳習所建立以來,組織冀東文藝三枝花、百年撒拉姬、高派押花葫蘆等傳統項目進行傳習。2016年,學生在傳習所學到的技藝亮相第二屆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著名作家、文學家、藝術家馮驥才先生鼓勵師生繼續做好非遺傳承與創新。2018年,國家級非遺“古彩戲法”工作室落戶學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日報、中國教育報、新華網、人民網、天津電視臺等14家省市媒體進行報道。學院逐步在傳統手工技藝傳習、多門類“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講座、傳統藝術鑒賞活動、傳統藝術體驗活動等項目上下功夫,將傳統文化的意蘊帶給師生,通過創新形式,拓展空間,優勢互補,為傳承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與此同時,結合河北工業大學117年以來的中國工業教育發展史及保存完整的國家級歷史風貌建筑群,拍攝校史文化育人宣傳片,通過新媒體平臺發布;定期開展“一語傾城”大講堂,內容涉及學生成才、傳統文化、媒介素養、自我修養等;舉辦天津市運河文化桃花節,讓大學生賞花讀史,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資源在影視作品、文化創作方面的優勢,創作優秀網絡文化作品和文化產品,熔鑄工大人敬業樂群的道德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