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慶嬌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甘肅時指出:“提起甘肅,人們就會想到玉門關、月牙泉、敦煌壁畫、大漠駝鈴、丹霞奇觀等。這些獨特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為甘肅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提供了資源條件。”[1]近年來,甘肅文旅產業實現“爆發式”增長,其對GDP貢獻達到7%左右,在十大生態產業中首屈一指。“十四五”時期甘肅要繼續放大文旅產業綜合效應,推動其可持續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黨的十九大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斷。我國十幾億人溫飽問題已解決,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多元化、多層次。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收入提高、文明和環保提高后,旅游業作為幸福產業,在滿足人民日益廣泛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越來越“吃重”。近五年來,中國國內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國內和出境旅游消費均列世界第一;國內旅游人數從40億到55.4億人次,增長了13.75%;對GDP的貢獻從10.8%到11.05%,超過教育、銀行、汽車產業。[2]目前,國內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公共假期有115天,解決了“有錢”“有閑”問題,63%的國民每年旅游花費超萬元,56%的旅游花費占生活總消費20%。[3]旅游正從小眾轉向大眾旅游,旅游方式從走馬觀花轉向休閑度假游,旅游消費呈現出常態、多元、個性的特征。甘肅應搭上這一輪旅游業發展快車,加速文旅產業發展。
當前,旅游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黨和政府對其發展高度重視,積極開展頂層謀劃、高位推動,先后出臺了各種規劃、意見等。早在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就明確指出,要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更滿意的現代服務業。2012年《關于金融支持旅游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和2015年《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業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通過拓寬資金支持渠道而促進旅游業發展。2014年來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全國旅游業工作會議報告》《“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等政策,對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跨界融合、全域旅游作出全面部署。隨著國家旅游業“515戰略”深入推進,甘肅旅游業將迎來政策疊加、綜合推進、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
隨著世界旅游業持續發展和中心東移,我國和世界各國合作交流不斷深入,大量引入國外先進旅游管理理念、手段、方式,帶動我國旅游業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同時,“一帶一路”戰略、向西開放戰略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也為旅游業融入全球格局提供了良好外部環境和歷史機遇。而“一帶一路”戰略是甘肅最大的機遇,將甘肅從內陸省份推向了國家向西開放的前沿,旅游業成為甘肅融入和率先共享“一帶一路”建設的先導產業。甘肅作為絲綢之路的黃金路段和重要通道,2014年“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申遺成功,甘肅的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鎖陽城遺址、懸泉置遺址和玉門關遺址等5處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甘肅的國際影響力。近年來,甘肅還實施了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戰略,成功舉辦了四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5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發起成立了絲綢之路旅游推廣聯盟,已開展多條跨國旅游線路,都為甘肅文旅產業提質增效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近年來,旅游產業已突破傳統范疇,逐步演變為一個多方位、多維度、多層次的綜合性大產業。文化與旅游相生共興、相輔相成,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隨著“文化+”“旅游+”深入推進,文旅產業跨界融合越來越深入。文化旅游與科技、金融、互聯網、工農業、制造業、體育、中醫藥保健、創意及設計服務等行業融合,產生許多新業態,為甘肅旅游業帶來巨大發展空間,使文旅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
雖然當前是甘肅文旅產業發展的機遇期,但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今年1月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因輻射面廣、傳染性強、感染人數多,對旅游業沖擊是首當其沖和史無前例的。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境內外游客數量“斷崖式”下跌,全球旅游業進入冰封期。文旅部數據顯示,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接待旅游總人數4.15億人次,旅游收入5139億元,而2020年春節旅游收入可忽略不計,損失5000億元,成為我國現代旅游業40年來最慘淡的一個黃金周。[4]伴隨國內疫情日漸穩定,旅游業也逐步復蘇。據了解,“五一”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1.15億人次,比上年減少0.8億人次,下降了41%;旅游收入475.6億元,減少701.1億元,下降了60%。[5]此次全球大爆發的疫情風險,國內雖得到控制,但國外輸入不斷,游客信心全面恢復還需很長時間,旅游出行更加謹慎,本地游和周邊游成為主流,高星級、重體驗、健康主題、高端產品成為近期旅游新趨勢,這也對甘肅旅游發展提出新挑戰。
甘肅是全國打贏脫貧攻堅戰最困難的省份之一,全省86個縣市列入秦巴山、六盤山和藏區“三大片區”貧困縣有58個,插花貧困縣17個,脫貧難度大。近年來,通過投資加大、幫扶充實、“3+1”沖刺清零等舉措,攻堅克難。截至今年3月,全省有8個縣、17.5萬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9%。[6]而全國脫貧看甘肅,甘肅只有打贏這場戰役,才能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緊任務重,將會對文旅產業持續發展有一定影響。
甘肅是我國五個GDP一萬億以下的省份之一,2019年全省GDP8718.3億元,比上年增長6.2%,雖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低于西北其他省份;人均GDP32995元,遠低于全國水平。[7]甘肅文旅資源量多質優,但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投資能力有限,2019年甘肅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占2.7%,下降了9.4%。這就造成旅游產品開發的等級不高、結構單一、商品無特色、設施不完善、宣傳力度不大等問題,嚴重影響文旅產業的提質增效。
甘肅位于祖國西部,形似一個狹長啞鈴,東西長達1600多公里,這在東部可橫跨四五個省了。全省雖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豐富,但景點布局分散,82個3A以上景區分布在45.59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平均每0.56萬平方公里僅有1個3A以上景區;同時景點間旅游線路又長,像經典景區敦煌莫高窟就在距離省會蘭州千里之外,游客要游遍甘肅則費時費力費錢,這對甘肅文旅產業整體發展提出很大挑戰。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處,是黃河、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縱貫河西走廊的祁連山,是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內陸河的發源地,同時阻斷了騰格里、巴丹吉林、庫木塔格三大沙漠的匯合和南侵,千百年來維系著沙漠綠洲的生態平衡。甘肅作為生態安全屏障,直接影響著西北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因此習總書記要求甘肅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正確處理開發和保護的關系,把兩者統一起來。對自然資源要有選擇地進行開發,對自然保護區等禁止開發區要以保護為主,對限制開發區的開發要適度。甘肅脆弱的生態環境,對于游客的承載力有限,這對發展文旅產業也提出了挑戰。
甘肅要應對機遇與挑戰,就需要創新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其中構筑文旅產業“增長五線”,就是個可選路徑。
要把“保護原貌”作為第一法則、剛性要求,在“生態立省”的大原則下定位文旅產業的發展愿景。要分析甘肅文化旅游產業的結構要素,鞏固和提升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人優我特的核心競爭力。甘肅大量獨特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為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提供了資源條件。所以,河岳根源、羲軒桑梓,華夏文明發祥地、絲綢之路黃金段、向西開放橋頭堡等等,都是甘肅的自然稟賦,是屬于“基因”類的,可以打造為鞏固甘肅文旅產業的“護城河”。
增長線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增長地圖”,首先要以全景化的視角深入挖掘文旅產業的各個增長點,邏輯的排布每個增長點的投資順序和發力順序;其次要持續推進文旅產業“十大行動”,著力打造文化制高點,形成動態調整機制,確保鄉村旅游、文創產品、特色美食、景區景點、購物消費等各類文旅產業,既能多點發力、各自為峰,又能遙相呼應、深度融合、取長補短,形成“產業高原”。
爆發線的特點是指數式增長。要求集中資本,全力打造具備社會化聯接特點的文旅產品,更重要的是,要與新媒體技術深度融合,利用“互聯網+”和“文化+”優勢,找到“超級流量入口”,在短時間內集中攻擊要點,使業務迅速爆發,形成裂變,一次性達到“沸點”。漢唐以降,甘肅沉默千年的山川和文化已具備爆發的潛質,而萬物互聯的5G技術已為這樣的爆發準備好了窗口,通過打造文化旅游技術融合制高點,集聚國內外創新要素,形成高精尖應用成果,鑄就文化旅游創新發展的新高地。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文旅產業能走多遠,從自身小環境來講,遵循的是產品質量、產業規模、營銷策略等平面小邏輯;而從大環境來講,則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 “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格局為大邏輯,審視甘肅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天際”,綜合運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新理念,為甘肅文旅產業的未來重新定位,選擇擊破發展“天花板”的正確戰略,續寫甘肅文旅產業的長青故事。
文旅產業是窗口性行業,首先要把價值準則擺在第一位,倡導什么、反對什么,弘揚什么、擯棄什么,是文旅產品的生命線。同時要把全面提高游客的“獲得感”作為檢驗產品質量和行業品質的重要標準,既能滿足健康的感官享受,又能講好發生在隴原大地上的文明發祥故事、文化融合故事、紅色革命故事,使游客獲得豐厚的思想回饋、文化熏陶和精神滋養,讓甘肅旅游真正成為華夏文明的尋根之旅、人文精神的禮敬之旅、紅色基因的傳承之旅。
注釋:
①習近平《在甘肅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R],2019年8月22日.
②③《2020年中國旅游市場分析報告》[R],中國報告網,2020年4月10日.
④劉峰《新冠疫情對2020年中國旅游業的十大影響》[J],新華網,2020年3月2日.
⑤張敬偉《從五一假期“賬單”看中國消費市場復蘇》[N],北京青年報,2020年5月8日.
⑥邱麗芳《甘肅省31個縣脫貧摘帽》,甘肅網,2020年3月31日.
⑦《2019年中國各省GDP排名》,新華網,2020年3月20日.
⑧王霖《甘肅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報告》[J],新西部,2019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