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 大連海潤德股份有限公司
廣義的“園林”并不僅僅局限于大眾所認為的生態園林,而是指包括住宅小區、小區及城市廣場、校園甚至大街小巷在內的所有公共綠地;而狹義的“園林”主要是以居民的居住區為發展基礎,在內部種植一些綠色植物來提高居民居住環境的空氣及生活質量。可見,園林與所有居民以及整個社會都息息相關,也從此處發展出了園林經濟。
隨著經濟在發展以及社會在進步,社會公民們已經不再簡單的滿足于最低的生存需求,而是逐漸開始注重于本身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所處生活環境的改善,尤其是十九大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也再一次強調了環境于我們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改善環境、關注環境的迫切性。但是城市經濟的發展有時與環境質量是相互沖突的,部分工業生產無法避免的會對環境產生負面作用,因而產生了環境污染的問題,這些問題破壞了居住環境并且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隨著時間不斷加深成為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的困擾,也正是為了應對這種困擾,我們開始建設園林。因而,園林經濟與環境經濟以及生態經濟密切相關,兩者之間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關系。
園林經濟是在園林建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城市化發展使得園林建設的發展加快,同時促進了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并且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園林經濟的發展和建設也符合當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可以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條件,也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生機與動力。然而園林發展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同時也會反作用于經濟,在促進我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使我國經濟可持續、均衡發展方面發揮了強大的作用。
除了時代、天氣、氣候、時間等自然因素之外,經濟發展是影響園林發展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因為進行園林建設的前提條件必須是要有非常雄厚的經濟作為基礎的。我國也正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經濟發展逐步加強之后,才開始重視園林建設,才開始出現園林經濟,而且從我國發展現狀而言,一線城市的綠化水平在全國范圍而言也相對靠前。
首先,我國尚未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園林文化,整體的管理理念落后。我國整體的經濟發展已經由高速發展轉為以質量為保證的中高速發展,然而針對于園林經濟這一尚處于發展階段的新經濟形勢而言,管理者仍然注重速度帶來的蠅頭小利而忽視了形成以我國文化背景為核心的長期合理規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園林經濟整體的發展并且失去了整體建設的文化核心。
其次,整體缺乏完善的管理組織,內部權責分工混亂。園林經濟可以分為設計、建設、后期維護等等不同的環節,不同的部門之間不可避免的要進行各種合作,過去的管理體系沒能對權力和義務做出清晰的區分,一方面造成了管理人員冗余,另一方面又導致過渡帶區域分工不明確,職責不能一一對等,這些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導致整體建設速度緩慢以及大量問題的余留。
最后,園林經濟還缺乏全面有效的資本保全制度。對于公司經濟管理的發展而言,最基礎的目標是使資本達到最佳保全狀態,因而對于園林經濟的發展而言,保全機制也是整體調控中最核心的部分。然而我國園林發展尚不完備,沒有充分理解資本保全制的含義并且缺乏科學合理的資本保全制度,所以也沒有辦法順利進行之后的工作和任務。從整體而言,缺乏資本保全觀念,使得園林經濟發展效率低下、經費投入過多、人員冗余,最終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損失。
(一)提升管理效率,以園林經濟和文化發展為中心建設一套適用于我國的管理政策。園林經濟與多項經濟、不同行業各有影響,因而可以借鑒不同行業的管理方法,再根據其本身的發展特點來設置合適的方法進行管理,可以采取多種經營模式,也可以在管理方法上創新,將不同行業相融合,同時促進雙向發展。
(二)政府加大投入,平衡園林建設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園林經濟公益性強、經濟收益甚微,而且還有耗時長、所需資金龐大等特征,因而無法主要依靠社會企業的作用,此時政府就應當發揮本身宏觀調控的作用,利用稅收政策和貨幣政策等流轉資金,適當加大投入,以促進園林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
(三)保證園林經濟管理的有效性和整體的成本管理。園林經濟的發展要以園林建設的全面、完整性為基礎,同時匯集園林建設的主旨,要依據整體的目標為基礎來制定相關的制度和工作條例,同時爭取政府方面的協助和調理,只有這樣才能以有限的區域和條件為背景來合理的策劃、制定戰略步驟,進而確保園林經濟的成本效益平穩發展,追求整體收益最大化。
小結: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的意識水平和需求也不斷提高,對于綠水青山的建設已然刻不容緩,城市園林建設必須成為每一個城市經濟發展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進行園林建設時,我們不僅要考慮到人民本身的需要,也要尊重大自然,在保護自然的前提條件下對大自然進行改造來提升經濟效益以及生活環境之間的平衡,建造更為舒適的人工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