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萊陽市行政審批服務局
金融行業的發展關系到國家的整體發展和穩定性,因此國家對于金融行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從我國金融行業目前發展所采用的金融管理體系來看,雖然在持續進行改革和創新,但是與國際先進管理模式相比,其中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我黨明確了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的方向,需要從商業性金融入手,結合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合作性金融,進行全面的分工和協調,充分實現金融管理體系的改革和創新。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所采用的仍舊是投資引導發展的模式,雖然這樣的發展模式已經應用了幾十年,但是后續的商業應用空間十分有限。絕大多數的基礎性工程建設本身的盈利空間比較小,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不符合商業投資的最佳選擇。再加上基礎設施的商業建設過程,會導致投資回報期加長,整體的風險比較大,為了更好的提升我國金融經濟的發展空間,需要從客觀的角度入手,逐步實現客觀實際的金融體系改革,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
在進行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后,與之密切相關的就是金融產品,金融產品必須要隨系統的調整進行全面的調整。習總書記提出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金融產品”。這就為我國金融產品的結構調整指明了方向,金融產品的非標準化調整,最為根本的就是滿足市場的要求。我國最近幾年對于金融行業的監管力度逐步增強,實現了金融風險與金融監管的一體化管理,逐步將非標的產品納入管理的范圍,其實這樣的發展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很多個人和中小企業的類型多樣化,因此在推廣各種金融產品的時候,需要明確產品本身的個性化和差異性,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的需要。在逐步實行金融產品結構調整的同時,還需要從國外學習更多的先進經驗,逐步實現中國特色金融經濟的發展與變革。
金融行業的發展,需要全面提升風險防控水平,逐步降低金融風險發生概率。從我國以往金融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金融經濟的發展一直以來都伴隨著風險事件的出現,例如債券違約、P2P暴雷等事件的發生,這都是金融風險的集中展現。因此在進行新時期金融改革的同時,為了更好的發揮出普惠金融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必須要重視風險的管理,努力補足風險短板。違約現象在債券市場中是十分常見的,也是逐步打破剛性兌付的必然。為了讓債券市場逐步回歸理性,必須要從投資者和承銷商兩個角度的管理入手,逐步提高雙方的風險防控意識,結合違約處理機制的變革,實現風險的合理規避。
金融科技的發展是確保國家金融發展的重要技術保障,從目前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情況來看,主要是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實現了與區域鏈及互聯網的融合,提升了金融發展的水平,實現了整體金融契合度的提升。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可以在金融合理要求的基礎上,逐步實現金融價格的調整,更好的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再加上金融科技所包含的數據及應用效率,明確了金融產品的應用對象和應用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于金融的改革,不但要從系統管理和產品技術的角度,還需要針對性的實現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調整。對于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不需要建設多少基礎性設施,而是需要逐步提升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實現金融供應效率的提升,確保金融系統本身的順暢和有效,明顯提升服務的整體質量。對于金融基礎設施的應用,可以逐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的改革,實現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及時對接。另外還需要明確監督職責,實現金融發展的全面制度化管理,充分發揮出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
結束語:在進行金融改革的時候,一般主要是從金融體系的改革入手,對金融體系進行全面的結構調整,確保現有的金融體系可以更好的符合經濟的發展要求。另外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金融產品的調整,金融產品是金融體系調整的根本表現,也是國家金融行業與國民對接的重要方面。對于不同種類的金融產品,需要從實際的應用效果分析入手,進行全面的結構調整,提高風險防控力度,逐步補齊風險短板,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在全面推動金融行業改革的同時,還需要從科技發展的角度,重視金融相關科學技術的管理,提高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真正實現科技金融提升經濟發展空間。通過逐步做好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金融行業的綜合競爭力,實現我國金融行業的雙向開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