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愛梅
1.政策性強。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于政府機構,從事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組織。事業單位的一收一支,都密切關系到國家的建設,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哪些該收、收多少、哪些不該收,都有政策規定。如我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對初中、小學的學費免收,其它雜費也應盡量少收,對經濟困難的學生減免收取。這些都是關系到人民群眾最根本利益的。從支出方面看,哪些該支、支多少,哪些不該支,也都應該嚴格按照政策規定執行。
2.涉及面廣。事業單位遍布城市鄉村,事業活動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如出門乘坐的公共交通,生病了去醫院看病,孩子義務教育,以及預報天氣的氣象部門等,這些都是老百姓平日里不可缺少的。
3.類型復雜。事業單位包括生產性的事業單位,非生產性的事業單位、社會福利事業單位等。由于所有制的不同,它們的財務管理也就不盡相同。預算編制、資金的安排使用、財務成果的分配也都存在差別。從事業單位資金來源看,有國家財政撥款,有自身業務收入,還有的單位會取得社會募捐收入。不同類型的單位,財務活動的內容和范圍也就不同,收支狀況也各不相同,有的單位有收有支,有的收大于支,有的支大于收。因此,事業財務,必須根據單位類型,量體裁衣,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
目前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對財務管理模式的正確認識,沒有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機制,統籌不充分,資金不能高效率地合理使用,造成資金的嚴重流失。比如,為了準備“學習有我,全民學習”活動,行政事業單位需要采購相關書籍、制作廣告標語,聘請專業老師授課等。但是因為沒有充分做好前期的預算,導致在具體活動開展時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可能使活動達不到預期效果,更有甚者直接會導致活動的失敗。因為缺失完善的監管制度,一些工作人員得過且過,缺乏責任心,購買的書籍質量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活動的開展,以致達到預期的效果。部門間缺少聯動性,不及時溝通交流,導致預算與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差異,影響并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財務管理人員知識技能與職業素養不足。一部分財務工作人員缺乏基礎的財務會計工作知識,負責一部分工作就僅僅熟知這部分工作相關的知識,對別的財務知識日漸疏遠,直到漸漸忘切。所以在日常實際工作中,對預算項目資金的運營缺乏有效地措施,導致業務部門隨意使用資金,有些不必要支出或不合理支出草草審核通過,致使資金存在濫用與套取現象,甚至還會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規的重大財務風險。另一方面,由于財務監管不完善,導致有些領導干部隨意更改補貼的額度,加大了單位的經濟支出,違反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最終導致國家資金外流。
創新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既要符合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又要根據行政單位自身存在的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因地制宜的找出創新方案。
1.制定完善的財務監管制度。建立財務信息共享平臺,共同監管。提前對財務運營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風險評估,全面統籌,因地制宜制定解決方案。加大財政監管力度,把責任落實到個人,提高員工對工作的責任感,避免因個人松懈不認真造成的資金損失。
2.明確財務管理的目標。行政事業單位應該綜合考慮社會體制變革的需要、經濟發展的新形態等各方面因素,制定符合自己單位的財務管理目標。做好財政資金管理,對預算進行精密的計算,確保資金安全合理高效的使用。
3.細化財務管理的評價標準。從制度的方面著手,完善現存的財務管理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創新財務管理評價。第一步要明確方向,制定計劃;第二步要選擇合適的評價工具,確定評價方法;第三步財務部門進行內部評價,找出存在的問題;第四步提出解決方案。
4. 加大培養人員的專業素質。財務管理的主體為“人”,是由人為主導。所以進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 “人”的創新是基礎。第一,要跟據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 為行政單位擴充人才隊伍。變革原來的招聘模式,聘請具有豐富財務知識的財務人才,激活財務團隊,保持團隊的生命力;第二,按期組織系統化的培訓,井然有序的推進員工職業素養的形成。聘請高校的專業老師到單位進行財務知識講座,不斷更新員工的財務理論知識。第三,定期為財務技術人員提供工費進修的機會,學習其他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從根本上推進財務管理制度變革。第四,單位不定期組織財務知識競賽活動,檢驗員工的專業能力。對獲勝員工進行物質方面的獎勵,以此激勵員工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
5. 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第一,合理制定預算支出。財務部門要與其他部門保持密切溝通與聯系,從實際出發進行預算管理,讓支出的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第二,總結分析過去預算支出的經驗教訓。第三,建立預算檔案。日常記錄雖然繁瑣,但為以后工作提供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