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瑋 中國海洋石油渤海有限公司天津濱海高新區服務分公司
緒論:企業管理是現代企業必不可少的一種管理手段,企業管理的目標是實現企業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的最優配置。而工會是以企業內部先進職工為基礎的社會團體,代表和維護著企業內部職工群體的利益,是黨聯系職工群體的橋梁與紐帶,同時也是企業與職工之間信息溝通的重要渠道。企業的良好發展是保障內部職工群體利益的根本,而企業管理的目的就是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因此,明確工會在企業管理中存在的重大作用及其實現方式,對于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工會作為與企業員工聯系最密切的組織之一,具有一定的引導和教育作用。具體來說,工會須堅持以黨的指導思想武裝廣大職工群體,引導廣大職工堅守理想信念,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教授于廣大職工[1]。另外,工會要充分向職工群體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艱苦創業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努力培養一批“四有”高素質企業職工隊伍,始終堅持綜合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原理、本質特征以及社會發展規律等知識引導教育廣大企業職工。
工會根植于企業內部,在參與企業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天然優勢,其擁有一大批活躍于企業各階層的工會干部與積極分子,在企業職工中有著穩固的群眾基礎,并具備一定的開展職工活動的實踐經驗[2]。
工會作為以企業職工為基礎的社會團體,其內涵決定了其與廣大職工之間的緊密聯系。根據《工會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3]。因此,工會在廣大職工群體中容易贏得廣泛的影響力與號召力。但工會在不斷提高自身建設的同時,也要充分利用自身在廣大職工中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把廣大職工群體凝聚起來,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群體的聰明才智,促進企業更好發展。具體來說,工會可以圍繞企業的生產經營實際情況,構建合理的職工獻言獻策渠道,充分調動企業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和技術與管理革新,培育廣大職工的“主人公”意識[4]。
工會要在企業內部民主建設方面承擔起應負的責任,完善的民主制度是維護廣大職工合法權益最有效的保障,也是廣大職工廣泛參與企業管理最牢靠的制度基礎。因此,工會有義務監督企業在民主法制方面的工作情況,有義務增強廣大職工在民主管理、民主決策以及民主監督等方面的意識。工會作為職工利益的代言人和職工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是廣大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重要渠道。
開展職工文體活動是企業建設和諧良好勞動關系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此,工會有必要在職工文體活動方面開展相關工作,在滿足廣大企業職工文化需求的同時,更能有效地聯絡工會與職工以及職工之間的感情,助力工會更好地擔負起起企業管理者與職工之間的溝通作用。開展文體活動,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充分利用企業內部資源,完善企業內部員工文化中心、活動中心、體育場館等設施,避免過多耗費財力。
不管企業性質如何,在企業內部建立起完善的勞動保護體系都是十分必要的。工會作為企業職工的利益維護者,有責任更有義務監督企業建立起完備的勞動保護體系,監督勞動保護用品的采購、使用等情況,排查企業生產中可能存在的勞動隱患,切實維護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此外,工會有必要在廣大職工群體中開展強制性勞動保護培訓,增強職工的勞動保護意識,保障廣大職工在企業中能夠安全地、長久地工作,發揮自身價值。
工會作為黨聯系廣大職工的渠道,要善于采用職工樂意接受的方式將黨的思想傳達下去,進而加強職工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覺悟,但應減少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開展工作。
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要從制度上建立起長效的保障體系。規范企業內部的監督機制,一方面是要立起職工行為規范準則,促使職工自覺遵守企業的生產規范、操作要求等規章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廣大職工能夠有效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可以在職工中開展民主評議領導干部、民主參與事務決策等具體措施,切實維護職工“主人公”權益。
結論:本文圍繞工會與企業管理兩者之間關系展開分析,詳細論述了工會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可以通過營造良好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建立合理完善的勞動保護體系、構建方便有效的信息溝通平臺和規范企業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四種途徑,實現工會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對現代企業管理如何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提供了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