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青島海灣化學有限公司
引言:職工的思想意識、道德素質、政治精神等內在品質,是企業的重要動力源泉。若職工的思政素養存在“滑坡”跡象,企業健康穩定的經營發展也將隨之受到極大威脅。所以,在新形勢下,企業必須要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起重視,切實加強企業文化環境、思政教育活動的建設力度。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個龐大的教育實踐體系,其涵蓋有信仰教育、黨政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傳統美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創新意識教育等多個組成部分。在此基礎上,不同教育活動、文化內容對職工素養的作用方向也是不同的。例如,信仰教育更傾向于引導職工樹立起科學、先進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從而幫助職工尋找到有力的“精神依靠”,為職工提供出正向、積極的思想與行為指導。而職業道德則更傾向于強化職工的工作責任感與職業歸屬感,促使職工更加辯證、理性地規避和處理職業生涯中的各類誘惑,保證職工的作風優良、工作合規。但從目前來看,很多企業缺乏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視,在內容設置上存在很大欠缺,進而難以對職工形成全面化、多角度的文化教育,不利于職工素養的綜合發展[1]。
從本質上講,教育是一種雙向反饋行為,只有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建立起良好的交互關系,才能達到不斷深入、持續提升的教育效果。但反觀當前,很多企業在開展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這一教育活動時,并未對職工的主體地位作出關注,而是一味地采取單向化、灌輸式的理論傳輸行為。這樣一來,一方面會導致職工在被動學習的地位中逐漸喪失主觀興趣與主動意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遭到大幅削弱。另一方面,也會引發教育內容與職工需求的偏離情況,最終導致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
為了使職工群體獲得更加全面的知識學習與素養提升,企業相關人員在編制思政教育內容時,應積極從政治理論、傳統文化、社會公德、法律規范等多個領域汲取養分,將等馬克思主義信仰、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孝文化、規則意識、職業法律等多項內容引入到工作體系當中。在此支持下,職工可在思政學習中更加多維度、多方向地進行自評、自省,并結合所學知識作為自改、自新,從而提高職工的綜合素養,為其工作狀態的改善、工作質量的提高創造精神動力。在此基礎上,相關人員還應致力于提升各類思政教育內容的外化表現力。例如,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可組織職工觀看《我和我的祖國》、《建國大業》、《戰狼2》等優秀影片,使職工在電影情境的刺激下潛移默化地樹立愛國情懷。而在開展職業法律教育時,可帶領職工對真實的職業犯罪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由此使職工了解到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性,以及相關法律的嚴格性。
建立互動機制,是保障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與效率的前提和基礎。一方面,相關人員在組織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思想政治宣傳工作時,應摒棄掉單向化、灌輸化的傳統教育理念,切實尊重廣大職工群體的主體地位,與受教育職工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例如,在規則意識教育的過程當中,相關人員可避免采取純理論的教育方式,而是要求職工分“有規則”與“無規則”兩個組別,依次進行“袋鼠跳”、“接力運球”等游戲活動,使職工在愉悅的游戲體驗中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其后,相關人員再將企業現有的各項規章制度作為研究對象,鼓勵職工進行積極討論與自主思考,分析規章制度設置的必要性。通過這樣的互動方式,職工的規則素養可得到有效培養,其對企業規章制度的認可程度也將顯著提升,從而使職工更加遵規守法地實施工作行為,降低企業經營生產中人因風險的發生幾率。
現階段,很多員工對思想政治工作并不重視,認為其是“形式主義”的無用活動,故而缺乏對思政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面對這一情況,企業也可建立出合理的激勵制度,如將思政考核成績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對思政學習中的優秀人員進行表彰獎勵等。這樣一來,可顯著提高職工對思政學習的重視程度,為思政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2]。
結論:總而言之,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企業制度、政工理念、教育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優化的結果。所以,相關人員在企業政工的工作實踐中,應做到立足實際,全面分析職工不積極、教育難深入的現象形成原因,進而實施出針對性的創新處理手段,以達到有的放矢、補齊短板的理想效果,實現思政知識普及程度、滲透質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