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濤 程威特
貧困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重大挑戰之一。科學地消除貧困,尤其是基于效率與可持續兼顧的消除貧困,是長久以來政府和民眾追求的目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長期穩定的經濟增長和有步驟的區域開發扶貧,使得絕大多數人口擺脫了貧困,但仍然有部分地區、部分人口處于貧困狀態。隨著2013年習近平首次提出 “精準扶貧”,再到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我國扶貧歷程步入了新的階段。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然而,要科學準確地評價精準扶貧政策,一個必要的環節就是進行政策評估研究。一項公共政策從產生到終結,必然要經過評估階段,否則會缺少政策修正或終結的實踐依據。全面科學地評估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效果,對于2020年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建立長效機制促進精準扶貧政策與鄉村振興政策有效銜接而言是必要的。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陳志博士的新著《貧困縣精準扶貧政策實施效果評估》正是這樣一部科學評估精準扶貧政策的高水平著作。
該書分為五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主要闡明了研究的背景和意義,對學術界關于公共政策及貧困治理的評估體系等內容進行了全面的梳理。第二部分主要包含了核心概念、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第三部分在分析評估指標體系構成要素的基礎上,對精準扶貧的識別、退出、幫扶以及資金使用效率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評估體系的分解與優化。第四部分為實證研究部分?;?個貧困縣的第三方評估數據,分別對精準識別準確率、精準退出準確率、精準幫扶滿意度、扶貧資金使用效率進行了計量分析,歸納了貧困縣在識別、退出、幫扶、資金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例如 “錯進” “漏評” “官民博弈”等。第五部分為基于研究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優化精準扶貧政策實施效果評估體系、進一步做好精準扶貧各項工作的建議,并對相關問題提出了研究的展望。
縱觀全書,該著作具有如下特點與創新:第一,研究基于豐富的一手數據、案例與訪談資料,以8個貧困縣為例,充分地展現了精準扶貧政策實施的全過程。全面地分析了精準扶貧的識別、退出、幫扶以及資金使用效率等四個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了立足于實踐的政策建議。第二,研究邏輯清晰、結構完整、論證有力。基于詳實的資料與嚴謹的分析,全書的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立足實際,極具針對性與指導價值。第三,將公共政策評估思想和帕累托改進優化思路引入到減貧政策的領域中,拓展了精準扶貧政策實施效果評估的外延。
回首過去,我們在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上取得了偉大的歷史性成就,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展望未來,我們正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宏愿而奮斗。當前,正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階段,該著作的出版,不僅為廣大讀者詳盡描繪了精準扶貧政策實施的“全過程”,更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階段全國農業農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值得相關領域研究人員與實務工作者深入閱讀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