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張慧萍,李銳
(鞍山市長大醫院神經內科,遼寧 鞍山 114000)
腦梗死是中老年群體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致殘率及死亡率高等特點[1]。患者突發腦梗死后,會出現半身不遂、失語、步態不穩及大小便失禁等癥狀,不僅造成其運動、語言及智力等方面的功能障礙,還會引發肺部感染及腦水腫等并發癥,甚至死亡,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溶栓、抗血小板凝聚是臨床針對腦梗死的常用治療方式,為改善腦梗死患者臨床癥狀和神經功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最大限度延緩疾病進展,本研究旨在探討氯呲格雷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患者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6 例腦梗死患者,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54~77歲,平均年齡(65.17±1.32)歲;合并癥:糖尿病20 例,冠心病 11 例,高血壓 12 例。觀察組男 24 例,女 19 例;年齡 55~78 歲,平均年齡(65.59±1.46)歲;合并癥:糖尿病21 例,冠心病10例,高血壓1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診為腦梗死;②均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③治療依從性良好,配合后續隨訪工作。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精神疾病及傳染性疾病者;②對研究藥物過敏者;③臨床病歷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服用氯呲格雷(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5,規格:25 mg/片)治療,每次25 mg,每天1次,持續用藥2個月。
觀察組患者服用氯呲格雷與阿托伐他汀鈣片(浙江新東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270,規格:20 mg/片)治療,氯呲格雷用法與對照組相同,阿托伐他汀鈣片每次40 mg,每天1次,持續用藥2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于治療前后分別采用NIHSS量表與Bathel指數評估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受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3]。NIHSS 量表包括意識水平、運動、感覺及語言等內容,總分值范圍0~42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神經功能受損程度越輕。Bathel 指數包括進食、行走及洗漱等日常行為,總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2)根據患者臨床癥狀、神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況進行療效判定。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NIHSS 量表評分較治療前降低90%以上,Bathel 指數評分較治療前提高80%以上;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NIHSS 量表評分較治療前降低45%~90%,Bathel 指數評分較治療前提高40%~80%;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發生改善變化,甚至有所加重,NIHSS 量表評分及Bathel 指數評分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
(3)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腹部不適、消化道出血、皮疹及便秘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 量表與Bathel 指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量表評分與Bathel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NIHSS量表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Bathel 指數均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與Bathel指數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and Bathel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與Bathel指數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and Bathel inde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3 43 NIHSS治療后68.49±5.65 57.35±2.51 3.88<0.05治療前18.25±4.44 18.11±4.31 0.06>0.05治療后8.64±2.88 13.52±2.75 3.25<0.05 Bathel指數治療前40.07±1.25 40.93±1.19 1.32>0.05

表2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現階段,隨著飲食結構及作息方式的改變,腦梗死的發病率正逐漸上升。臨床認為,腦梗死的發病機制與動脈粥樣硬化、心源性腦栓塞、免疫因素、感染因素、血液病、肌纖維發育不良及血管內膜損傷等均有關系,在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腦血管調節能力逐漸降低,腦部血液供應發生障礙,血小板大量凝聚,造成腦血栓形成,從而引發腦梗死[5]。此外,患有高血脂、高血壓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者更容易引起腦梗死[6]。因此,臨床尋求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對腦梗死患者預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氯吡格雷是一種血小板凝聚抑制劑,該藥能夠減少血小板釋放的二磷酸腺苷,阻斷其與血小板受體的結合,降低二磷酸腺苷介導的糖蛋白GPⅡb//Ⅲa 復合物的活性,進而對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產生抑制作用,從而起到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7]。此外,該藥還具有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以此促進患者機體微循環的改善,緩解腦組織缺血、缺氧的狀態,從而恢復患者神經功能[8]。氯吡格雷目前已成為腦卒中、心肌梗死及血管性死亡等心腦血管疾病臨床治療中廣泛使用的藥物,其具有較強的藥效,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及缺血性腦血栓等引起的并發癥,同時降低患者卒中、血管性死亡等發生風險。患者服藥后,可能會出現消化道出血、腹痛、皮疹及便秘等不良反應,但其程度較輕微,不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安全性較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NIHSS 量表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Bathel 指數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1.40%,仍有18.60%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為無效,提示,腦梗死以單用氯吡格雷的方式治療并未取得顯著效果,臨床應對其作出進一步的研究。分析其原因,通常腦梗死是由于多個靶點共同作用而引發,當人的血管發生堵塞時,腦血管壁非常薄,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附著在血管壁上,進而形成血管斑塊,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及腦動脈狹窄,當斑塊破裂后,腦部血液供應發生障礙,腦組織逐漸壞死或軟化,從而引起腦梗死[10]。因此,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不僅需要采取有效的抗血小板凝聚措施,還應通過降脂藥物清除血管中過多的膽固醇,以預防斑塊的形成及發展,從而起到預防腦梗死的目的[11]。臨床上通常建議腦梗死患者采用他汀類藥物控制膽固醇水平。阿托伐他汀是他汀類的一種降脂藥,具有溶解血栓、抗凝及活血的作用,該藥可以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改善大腦膽固醇代謝,通過調節血脂減輕患者神經受損程度,從而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12]。該藥可改善內皮細胞功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炎癥反應,減輕斑塊處的炎癥反應,從而起到穩定斑塊、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13]。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能夠預防血管的硬化,進而軟化血管,改善血管堵塞狀態,同時還可以促進腦梗死后遺癥的恢復,在預防及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上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有研究發現,阿托伐他汀能夠使內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增強,提高mRNA 水平,從而對神經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14]。阿托伐他汀同氯吡格雷具有較強的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能夠降低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血栓烷A 及血栓烷B,從而達到抑制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的目的。阿托伐他汀常見不良反應主要有腹部不適、關節腫脹及皮疹等,但合理用藥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15]。本研究結果顯示,氯呲格雷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可取得更顯著的臨床效果,不僅能夠增強血小板抑制作用,改善機體微循環,還可以調節患者血脂水平,穩定斑塊,減少血栓的形成,降低患者神經受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NIHSS 量表評分降低程度與Bathel 指數評分提高程度均較對照組顯著,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35%,高于對照組的81.40%(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采取氯呲格雷聯合阿托伐他汀的方式治療效果顯著,有助于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預后,且用藥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