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華,余遠昌,于雪麗
(1.上饒東方醫院檢驗科,江西 上饒 334000;2.上饒東方醫院乳腺科,江西 上饒 334000)
乳腺癌作為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較高且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多數患者早期無典型癥狀,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或出現轉移,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早期發現并及時診治為改善患者預后重點[1-3]。目前血清腫瘤標志物如CA153、CA125、CEA、AFP、CA199 等為乳腺癌診斷中常用指標,但單項指標檢測時存在特異度或靈敏度不高現象,影響診斷準確率[4-5]。鑒于此,本研究將分析CA153、CA125、CEA、AFP、CA199 聯合檢測在乳腺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治療的乳腺疾病患者105例,依據B型超聲、病理診斷結果分為乳腺良性疾病組(n=51)和乳腺癌組(n=54)。乳腺良性疾病組年齡24~72歲,平均年齡(43.68±5.26)歲。乳腺癌組年齡24~74 歲,平均年齡(43.75±5.29)歲。所有患者均經臨床檢查、B 超等影像學及病理診斷確診,本研究獲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②未患有精神疾病者。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②未經明確診斷者。
1.3 方法 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離心半徑16 cm,離心5 min,3 000 r/min)分離血清后,通過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Architects 2000 型,美國雅培公司)測定CA153、CA125、CEA、AFP、CA199水平,使用配套試劑盒檢查。陽性判定標準:CA153≥31.3 U/mL、CA125≥35 U/mL、CEA≥5 ng/mL、AFP≥15 ng/mL、CA199≥27 U/mL。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CA153、CA125、CEA、AFP、CA199 水平,并計算CA153、CA125、CEA、AFP、CA199單項及聯合診斷敏感度、特異度。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予以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予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CA153、CA125、CEA、AFP、CA199 水平比較 乳腺癌組CA153、CA125、CEA、AFP、CA199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5 種血清腫瘤標志物單一及聯合診斷結果 CA153+CA125+CEA+AFP+CA199 診斷敏感度高于各指標單項診斷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337、28.278、39.508、31.811、12.027,P=0.007、0.000、0.000、0.000、0.001);CA153 +CA125+CEA+AFP+CA199 診斷特異度與各指標單項診斷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0.177、0.000、0.000、0.177,P=1.000、0.400、1.000、1.000、0.400),見表2~3。
表1 兩組CA153、CA125、CEA、AFP、CA199水平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CA153,CA125,CEA,AFP,CA199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CA153、CA125、CEA、AFP、CA199水平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levels of CA153,CA125,CEA,AFP,CA199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乳腺良性疾病組(n=51)乳腺癌組(n=54)t值P值CA199(U/mL)19.64±6.92 112.54±8.63 60.635 0.000 CA153(U/mL)12.64±5.82 89.52±11.29 43.472 0.000 CA125(U/mL)14.05±6.92 102.36±7.56 62.327 0.000 CEA(ng/mL)5.10±2.76 10.53±3.34 9.052 0.000 AFP(ng/mL)4.08±1.76 18.31±3.08 28.841 0.000

表2 血清腫瘤標志物單一及聯合診斷結果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single and combined diagnosis results of serum tumor markers
乳腺癌作為威脅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早期診斷并及早治療有利于提升患者生存率。目前腫瘤標志物多被用于乳腺癌診斷、監測復發轉移及療效、預后評估中,腫瘤標志物可在患者血液中檢出,多指癌變期間腫瘤細胞由于癌基因表達,促使抗原和其他活性物質生成,在良性疾病或正常組織中產生較少或不產生[6-9]。經臨床實踐發現,腫瘤發生早期,影像學檢查尚未得出陽性結果時,相關腫瘤標志物已存在一定程度升高,但由于腫瘤細胞病理學具有多樣性及復雜性,同一腫瘤不同組織類型或不同腫瘤可產生相同或不同腫瘤標志物,且同種腫瘤也可產生多種腫瘤標志物,故無法依據單一腫瘤標志物檢測結果對腫瘤進行診斷或鑒別診斷[10-12]。

表3 單項及聯合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single and combined diagnosis(%)
CA153為目前公認的乳腺癌診斷中特異性腫瘤標志物,待乳腺細胞癌變時,激活糖基化轉移酶,改變細胞表面糖類,促使癌細胞釋放入血,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A153 呈過度表達,且具有明顯的乳腺癌器官、腫瘤特異性,多被用于乳腺癌診斷及治療效果評估中[13-14]。CA125 作為一種糖類蛋白抗原,見于上皮性卵巢癌細胞膜,CA125在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患者中水平明顯上升,亦存在乳腺癌細胞中,特別針對存在淋巴結轉移患者,CA125 水平較高。CEA 作為酸性糖蛋白,為腫瘤細胞表面結構抗原,CEA 在多種腫瘤中均有表達,且用于診斷消化道腫瘤中價值較高,在乳腺癌及其他惡性腫瘤患者中CEA 水平也存在上升[15]。AFP 為癌胚蛋白,正常情況下,其多存在于胎兒循環系統中,待出生后機體內AFP水平降低,且在1歲左右降至正常水平,但在部分肝外腫瘤及肝細胞癌患者中將重新合成胎兒期AFP,促使AFP 水平上升[16]。CA199 作為類黏膜蛋白糖蛋白成分,在肝癌、胃癌及乳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患者中均出現上升現象[17]。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組CA153、CA125、CEA、AFP、CA199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組(P<0.05),CA153+CA125+CEA+AFP+CA199診斷敏感度高于各指標單項診斷結果(P<0.05),CA153+CA125+CEA+AFP+CA199 診斷特異度與各指標單項診斷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乳腺癌患者機體內CA153、CA125、CEA、AFP、CA199 水平呈高表達,且 CA153、CA125、CEA、AFP、CA199 指標在乳腺癌診斷中均具有一定價值,但將上述指標聯合檢測有助于提升乳腺癌診斷敏感度,彌補單項指標診斷不足現象,降低誤診、漏診率,進而可為乳腺癌早期發現、診治提供依據。經臨床實踐發現,針對有條件篩查或疑似乳腺癌者,可進行多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查,以提升診斷準確率,必要時可輔以影像學檢查、手術、病理切片等檢查結果進行判定。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A153、CA125、CEA、AFP、CA199水平升高,且將上述指標聯合檢測有助于提升診斷效能,為乳腺癌診治提供確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