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娜 新疆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旅游培訓中心
自我國“十二五”規劃將旅游業納入國家戰略體系,隨著國民收入和教育綜合素質的提高,居民對娛樂的需求增加,其中旅游業的需求增長尤為顯著。而“十三五”規劃期間,旅游業的發展模式已從傳統的地標性旅游發展到區域產業整合、資源配置共享的區域一體化模式。
1.新疆地區概述。新疆古稱西域,具有重要的軍事地位,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新疆地區的面積占我國內陸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境內有著“三山夾兩盆”的獨特地貌特征。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大,降雨量低。同時新疆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華夏文明與古希臘、波斯文明在此碰撞,民族大雜居的特點使其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都豐富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產業也迅速發展起來。
2.新疆旅游業產業現狀。新疆具有獨特的民族特征,13個主要民族在此世代傳承,多種宗教文化并存交匯,造就了新疆地區獨特的建筑風格、民俗風情等文化特點,同時新疆還擁有克孜爾千佛洞、高昌故城等6處世界文化遺產,構成了新疆豐富的旅游資源。在2005年底,新疆旅游產業首次破千億。在“十二五”期間,全疆接待的游客人次高達到2.5億,在此期間創造的旅游總收入達到3057億元。2016年新疆政府提出五年之內兩個轉變,即“景區”向“全域”和“淡季”向“全季”旅游模式轉變。
1.交通建設不完善。新疆景區的經營側重于中長線的客源,對于中短線的客源往往不夠重視。疆內景區與當地的直通車,大部分沒有開通設置,游客旅游只能參團和自駕,從而造成部分游客難出門的現象。交通設施缺乏不僅限制了疆外游客,也限制了疆內游客旅游市場的增長,從而造成景區經濟收入遞減。
2.景區產品單一化。盡管新疆旅游發展處在初級階段,但市場環境的變化日新月異,游客消費心理不斷變化并趨于成熟,游客也不再是隨意四處走走的旅游方式,更注重深度體驗,要求有全身心的放松。目前的旅游市場也在向互動式轉型,但是新疆多數景區還處于初級的觀光體驗旅游階段,對于互動式的旅游模式還沒有嘗試深入開發,景區主要的產品項目也僅僅在“吃”,“簡單觀光”上面,這樣的戰略不符合目前的市場需求。
3.文旅市場不融合。“十三五”期間國家倡導文化旅游、紅色旅游等戰略,但是目前新疆景區在文化市場和旅游市場融合方面做得不夠好,景區文旅融合取得了一定進步,但僅僅只是開發了文化演出和禮品,二者融合趨于表面、只是理論性的結合,缺少深入實踐的融合。景區策劃者對于新疆文化認識不足,缺乏專業的旅游文化專項人才,景區主體過于單一、產品基本雷同等等,都是現階段面臨的問題。
4.基礎服務建設欠缺。新疆多個景區管理缺位,導致景區環境質量和服務質量持續下降,已不能達到相應等級要求。在基礎服務方面有游客表示救援電話工作人員態度差、服務不規范等,造成了景區游客滿意度較差;相關網站統計投票也表明新疆景區的基礎建設在全國排名較落后,尤其在廁所革命方面開展不力;新疆部分景區基礎安全建設仍然不完善,有調查表明某些景區存在防護措施不到位,安全標志不健全等問題。
1.加強景區專線交通建設。景區內外部交通建設都應該得到加強,景區內部交通方式的設計應該游客化、本土化、生態化,保留景區特色,使其成為一種體驗式的盈利項目。對于外部交通建設,景區負責人應該加強與政府的合作溝通,建設專線公交。
2.發展多元景區產品。首先,開發新的旅游項目時,必須考慮項目是否符合客源對市場的需求。瀏覽式的觀光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的游客需求,主要原因是缺乏游客自身的參與度,應該將景點和科學技術結合,打造更加逼真的環境讓游客有真實的體驗,從而使游客得到心靈上的滿足。其次對舊旅游項目進行改造,投入市場的旅游項目具有生命周期性,所以需要管理者不斷地對其改造。
3.加深文旅市場融合度。新疆地域遼闊,擁有大量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各地州市縣應該加強互通合作、交流做到資源共享。“十三五”旅游規劃所強調的,推動8大類特色旅游地區建設,其中新疆占據了4種類型。因此景區建設應該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即草原文化、古村落文化等,聘請專業的旅游文化人才,圍繞文旅融合,打造景區品牌形象。
4.完善基礎服務建設。游客的消費不斷趨于理性化,旅游景區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強烈,基礎服務對于景區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強烈,想要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就必須從細節入手,提供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勢在必行,同時也必須提高服務人員的態度、效率、儀表以及技巧,景區應該設定服務標準,并且嚴格執行。其次,安全建設是景區建設的立命之本,公共安全設施必須按照國家標準執行,并且定期檢修,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并告知游客。
結束語:目前,我國即將成為世界旅游大國,旅游業已被黨中央高度重視,因此新疆旅游業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本文依據新疆景區現存的問題,并分析當前的旅游市場需求,給出相應的新疆景區優化政策,以期能夠幫助推動新疆地區旅游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