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豐偉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有人說管理是一門藝術,它既有靈活性,也有規范性,它是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經常有高職院校領導反映說,下面部門某某制作的方案缺乏邏輯性,做事分不清輕重,該干的事沒干,一天到晚不知道在忙什么,制定的目標空虛,而基層管理人員也是嘮叨不斷,不知道領導到底要怎樣,加班加點做的方案,這也不行,那也不夠完善;布置任務,一會兒做這個,一會兒要求做那個,最后哪個都沒做好;對工作目標完成批評得多,指導得少,上下級都在訴苦,到底問題出在哪里?高職院校的領導者與基層管理人員好像并沒有在統一的思維素養層次達成共識。
統一的思維素養是連接領導者與基層管理人員的關鍵點,是管理人員間開展問題溝通的思維模式,在這個平臺上討論問題,條理清晰、方法標準、行為模式雙方認可。我們知道,信息溝通交流分為工作任務的下達與情況結果的反饋,這是一項長期操作,傳達是否清楚,下級管理人員是否真正理解弄懂是非常關鍵的;尤其反饋回的情況是基層管理人員接受任務后,要按領導者認可的方式來運作和執行任務流程。這樣就是領導者與下屬在統一的思維模式下正常溝通程序,保證領導者可以把控全局,心中有數。另一方面,領導者也需要下屬及時反饋各階段的工作完成情況,存在哪些問題,是否需要調整計劃,使得領導者正在關注的重點工作都得到了下級管理人員及時的跟蹤與努力。換一個角度,基層管理人員與各級領導溝通交流都用共同認可的思維模式進行,理解工作任務更透徹,開展工作更規矩,匯報工作更精準,完成工作更有把握。因此,培養高職院校管理人員基本思維素養,有利于上下級溝通,有利于工作安排布置,有利于任務執行,對上下級雙方都能達成共識,減少了交流障礙,尤其是對基層管理人員,更是掌握了完成工作任務的方法,找到了解決工作問題的捷徑。
當前,高職院校基層管理人員普遍缺乏建立思維素養的意識,他們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學習與感悟成長起來,養成時間長,素養情況各異,沒有形成一套共識性強的思維體系,與上級溝通各自為政,相互理解的一致性差,具體表現出以下幾種形態。
1.缺乏任務開展流程模式的知識體系。在高職院校,工作幾年的基層管理人員在接受新的工作任務時,也常會自信心不足,不知如何著手工作,缺乏整體工作計劃制定能力,理不清頭緒,分不太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心中模糊,猶猶豫豫,說是“邊做邊象”,實際上卻是做事沒有章法,所做之事領導認可度也就不高了。這實際上是缺少任務流程設計的思維,沒有構建完成工作任務的程序體系,缺乏整體思維的知識結構造成的。
2.缺乏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我們知道,做管理工作出現問題是常態,遇到困難解決問題下是管理人員日常面對的工作。基層管理人員要搞清問題存在于哪個環節,是計劃有問題還是執行有瑕疵,要用心分析,查明原因,并向上匯報關鍵對策,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一臉發懵,搞不清楚出現問題的癥結,提不出辦法,希望上級幫他排憂解難。更不能表現氣餒、大發抱怨,成為“走不出溫室里的花朵”“經不出經不起風雨”的代表。這實質上是思維素養不足,缺乏精準分析問題和困難的能力,找不準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缺少解決問題辦法的表現。
3.三缺乏自我工作時間管理的能力。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有的基層管理人員每天忙忙碌碌,腳不沾地,卻總是跟不上領導的要求,每每在關鍵時點完成的工作不力,讓領導難堪。在學校工作中,任務一項接一項,很多時候前一件事還沒有做完后一件事就接踵而至,經常能聽到基層管理人員抱怨工作任務多,工作任務緊,他們越忙越急,問題情況不斷,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一孕,真是一年忙到頭,領導還不滿意。實際上,是沒有科學地安排好時間,對每項任務的重要性把握不當,對重要工作、緊急工作、授權工作缺乏科學有效的計劃,缺乏時間管理能力。
4.缺乏工作計劃與總結的能力。基層管理人員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工作中不斷總結提升。當前的基層管理人員更習慣于上級領導安排工作,按領導的布置去做,是對是錯由領導擔責,而自己去構思設計工作任務完成方案的少,完成工作后總結改進的更是鳳毛麟角。通俗地講,就是不愿想事,更愿意當個傳令兵士的管理人員,缺少臨機應變的準備意識。
培養高職院校基層管理人員工作能力,構建思維素養意識,熟練運用工具,達成與領導者同一思維意識的順利溝通,對提升管理人員信心,提高領導者滿意度,強化上下級共識大有益處。
所謂PDCA就是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置的英文首字母縮寫,它是領導者普遍認同的工作任務展開與執行的基本規范程序,可廣泛用于高職院校中任何一項工作,使管理人員的思維方法與工作任務實施步驟更加系統化、科學化、條理化和圖像化。在工作任務接收和完成的過程中,自然形成一個閉環。在計劃制定過程中,它涵蓋了任務目標的確認、計劃的過程、明確任務負責人、進度要求,以及完成任務的預算情況;在執行實施階段,它詳細闡述了方案細節、應對措施和工作運作流程;而檢查包含了每階段工作進度的檢查,達標效果的驗證以及存在哪些可能的問題;處置環節主要包括對工作任務完成過程中人員的獎懲,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如何形成標準化共識,并進一步推廣運用。如果基層管理人員能夠熟練掌握PDCA循環工作思維模式,就能制定出領導者認可并放心的工作任務執行方案,得到上級領導更有力的支援,對保障工作完成,提升學院管理水平非常有利。
在高職院校中,領導者最怕的就是基層管理人員眼高手低,作風不踏實,口頭答應得好,執行起來粗枝大葉,而做工作細致有標準往往是領導者看中的基層管理人員優秀品質。因此,運用SMART管理原則來思考工作完成的效果,是構建基層管理人員思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而言,SMART管理原則是由具體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實現性(Attainable)、相關性(Relevant)和時間性(Time-bound)組成。管理人員需要建立目標管理的思維理念,以按標準開展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績效考核為抓手,使目標考核工作更加規范。因此,構建管理人員相關理念,制定目標就會具體而明確,任務進度與完成情況具備可可量化、可測量的特點,依據現有力量管理人員經過努力是能夠做到的。同時,所制定的目標與管理人員工作具體有關聯性,最重要的是目標必須在要求的時限內完成。通過SMART管理原則思維共識建立,基層管理人員能較好地理解上級領導對工作任務的關注點,理解對工作完成的要求,同時也能清晰地向上級表達工作成績,獲取上級領導的肯定與認可。
在一定的工作時間內,基層管理人員的有效工作是有限的,不能將全部精力都均勻地使用在每一項工作任務上。而事實上,各項工作任務在上級領導的眼界中價值是有差異的,比如在某一時期,有些工作就非常重要,并且不能拖延,而有些工作就只要留下痕跡,安排其他人去做就可以了。如果基層管理人員不能運用好時間管理的思維模式,就很容易陷入忙而低效、越忙越錯的境界。因此,掌握“四象限時間管理方法”,強化時間效率思維,結合工作任務的緊急程度與重要程度,合理安排精力與時間,對提升基層管理人員能力水平,合理分布時間,按時完成上級領導安排的工作任務,就有極大的幫助。所謂“四象限時間管理思維模式”就是指:工作任務如果重要且緊急,就需要基層管理人員立刻去做;對不緊急但很重要的工作,就要列出完成計劃,并嚴格遵循計劃完成;對于雖然很緊急但并不重要的工作,完全可以授權給其他人去完成;而那些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工作,就不要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去做了。這是一種抓大放小和關注重要事項的思維,有利于管理人員克服拖延,分清輕重,提升效率的重要思維模式。在這種方法下,領導者布置的任務都能按其要求完成,既完成得好,又能按時完成,是領導者期望的狀態。
總之,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高職院校基層管理人員構建有效的思維素養,有助于工作任務完成,提升工作效率,改進工作方法,提高了任務完成的質量,真正提升了管理人員的管理層次,對管理人員進一步發展個人素質,發揮管理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構建高職院校基層管理人員思維素養,將為學院長遠發展提供強大助力,值得不斷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