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梅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前言:會計審計工作能夠實現企業經濟活動的合法化,對財務管理起到促進作用,優化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質量。同時,有效獨立的審計工作使企業資產不會受到惡意挪用。因此,會計審計操作能夠對企業經營情況、財務信息完成宏觀核算和審查,突出財務活動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提升財務管理能力。
財務管理是企業現代化發展的主要模式,可以幫助其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培養應變能力和決策水平。不過目前部分企業忽視了財務管理工作,進而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會計審計工作能夠細致、全面、深入地分析企業會計信息,幫助管理層、決策層做好短期、長期規劃和決策。會計審計是財務部門圍繞會計工作內容實現自我審核的方式,包含核算和監督兩種模式,審核屬于事中、事后核算,是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主要監督形式,最大程度地維護企業經濟利益。借助會計審計工作能夠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控制和指導,通過強制審查,加強企業會計信息的規范性和合理性,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閉環,實現企業財務管理和其他業務部門工作的高效化和有序化。
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財務管理與審核工作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因此在管理過程中需要綜合、全面地分析各種因素,實現業務工作的相互協調,促進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企業會計審計工作有必要和經營目標相結合實現收支平衡,規避財務風險,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因此會計審計工作可以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財務管理體系,加強內部信息管理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及時查找對應信息,提出針對性解決意見和對策。
部分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發票名目造假、票據使用不正規、虛報數目等違法亂紀問題,會導致企業運行出現虧空,對其經濟活動產生消極影響。通過會計審計工作能夠對管理層、領導層進行監督,借助審核模式排查財務管理中出現違法亂紀問題,并對全體員工發揮警示作用,使其從根本上理解會計審計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在采購或出差階段出現變通名目、亂開發票等問題。此外,科學的審核工作能夠幫助其他工作人員及時了解材料或貨品的囤積情況,將市場價格波動規律、采購價格等內容反饋至財務管理部門,進而結合市場實際環境,安排專業人員進行采購,降低資金的不必要浪費[1]。
監測假設假定概念適用于企業、股東和債權人等層級關系,當活動利益超過規定成本后應受到監督。會計審計實際上是監測假定中的一種,避免代理商、財務部門、管理層向決策層、股東隱瞞關鍵信息。同時,借助獨立審計委員會能夠突出審計師的客觀、公平作用,優化審計工作的質量和高效性。當前企業對轉變更新控制環境、財務管理部門專業知識、獨立性等方面的要求逐漸提升,審計部門通過發布內部控制報告,可以明確其在企業管理中的監督作用,同時針對員工、組織結構較為復雜的企業,審計管理工作能夠轉變內部控制方式,進而發揮監測作用,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和可行性。
財務報告在早期屬于企業監測工作的重點,新時期財務報告的功能轉變為信息補充模式,幫助企業完成經濟決策。由此可以得出,審計財務報表等資料能夠發揮信息功能,實現數據的補充和替代。例如,對企業進行未來先進流量凈現值,構建投資決策模型完成評估過程,利用財務報表信息分析今后企業的現金流量,通過審計工作提升財務信息處理水平。
信息補充與替代的作用包含三部分:優化決策、減少風險、提升交易利潤率。當財務報表經過審計后,能夠和福利相關聯,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體化。同時,投資者經常面臨不利的風險因素,因此渴望得到高風險回報率或通過支付高價格降低不確定因素的發生幾率。同時,審計工作可以幫助管理人員借助財務數據進行科學決策,將其融入內部決策系統,提升管理人員的業績水平。例如,證券法實現了審計財務報表的公開透明,結合交易收益發揮審計功能,在公布審計結果后,可以明確企業市場估值和投資預期,幫助投資者掌握更加精準的評估、投資信息[2]。
財務會計信息、審計報告能夠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其中信息包含三種價值:及時性、關聯性、質量性。其中,信息質量體現數據資料能夠被普遍接受和使用,如IAS中ISA審計;相關性則主要表現在管理決策方面,例如銀行貸款和投資者需要結合多種數據及其相關性完成決策;及時性是指信息的時效性。當前我國財務報告需求主要由于財務管理部門和其他主體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等問題,如制度政策、股息、稅收、補償政策等要素均會對財務報告需求造成影響。會計審計則借助會計數據提供可執行合同的可靠信息,例如結合當前企業績效衡量標準,為工作人員制定薪酬補償合同,在現行證券法中行使監管部門、決策層中的權利。
結論:綜上所述,會計審計工作能夠提升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組織力度,有效規避財務管理風險。因此,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需要認識到會計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會計審計體系,培養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使其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積極作用,維護資產和經濟利益,促進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