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茖W校 遼寧 沈陽 110173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2016年10月月25日印發實施)中指出健康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現在高校學生不少都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高校學生普遍存在身體素質、身體機能等指標明顯下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呈增長趨勢、社會適應能力差等問題。據權威部門統計,高校學生普遍都存在BMI(體脂率)上升,超重數據增多;心肺功能下降;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高校學生身體素質、身體機能等指標明顯下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呈增長趨勢、社會適應能力差。
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最好的教育手段就是運動干預手段。
運動干預首先是對人的體育行為、體育意識,以及社會綜合關系的研究而提出的假設,然后經過多重性質的廣泛證明和實踐檢驗成為理論。譬如,當受干預者對體育活動認可但又存在自身惰性時,教師應該運用心理學知識去引導其在思維意識上的錯誤;當受干預者在體育運動中存在過分從眾行為或有僥幸逃脫運動任務行為時,我們應該運用行為學方面的知識遷移提升其行為意識上的缺陷;在面對受干預者對運動健康知識的質疑時,又必須運用保健學、生理學、解剖學等方面知識并結合具體而形象的道具來給他們細致的講說。
作者通過對學生由于自身鍛煉形成的弊端進行研究,發現:學生由于業余體育鍛煉時間的不足,學生過度上網導致學生視力與脊柱等疾病的形成隱患,鍛煉場地及器材的不足都成為學生不愿意進行運動的借口,最終的后果主要體現在學生肥胖,耐力、肺活量、速度等不斷下降,眼睛近視日益嚴重,血糖血壓等不良現象加劇。
因此,針對學生實施運動干預手段分析運動干預后學生體質健康相關指標的變化,探討對學生實施運動干預手段,是否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旨在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不同,探索出更為合理有效的運動鍛煉方法和手段。
在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運動干預手段的確立方式主要通過體能課、健康生活方式來體現。
學生運動干預手段確定基礎根據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項目、運動時間確定。
根據權威資料顯示,人體最佳的運動頻率應為每周2-3次,運動強度為65%—85%HRmax(HRmax=220-年齡),每次運動時間為30分鐘,運動項目為跑步、籃球、羽毛球等。
在體能課上,教師依據”體質健康監測標準”的項目,主要發展學生速度、靈敏,力量、耐力等綜合素質。項目練習強度(適宜的練習強度個體靶心率范圍)為65%—85%HRmax(HRmax=220-年齡),運動強度的控制依據是一次體能課后學生的即時脈搏數。體能課的練習內容及練習強度依次為耐力素質練習實踐(55%—65%HRmax),腹肌力量練習(55%—65%HRmax);下肢力量練習(55%—65%HRmax);有氧耐力練習(65%—85%HRmax);速度素質練習(60%—70%HRmax):柔韌性練習(60%—70%HRmax);測試指標的評價標準為《國家體質健康檢測標準》;通過測試成績對身體形態指標(BMI測試)、心肺功能指標(肺活量)、身體素質指標(50米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耐力跑、仰臥起坐、引體向上測試)進行分析,結合運動干預前后身體形態、心肺技能、身體素質數據指標變化對比,說明體能課對學生體測成績的提高有積極影響。
針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運動干預手段研究,主要通過以下方法進行:
對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檢測,將結果與學生日常的運動處方相結合,進行體質健康卡片登記,提高學生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視。根據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為學生開具相應的運動處方,設計體質健康檔案,及時掌握學生的健康狀況;通過體質健康檢測成績的前后對比,及時調整每個同學的運動處方,將體質健康訓練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按照運動處方進行活動。
通過中國知網(CNKI.net)查閱相關資料,研究體能課對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對學生進行體能課的運動干預之后,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有所提高,說明體能課對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達到了預期效果,其中各項指標變化幅度不是很明顯,說明運動干預時間短,體能課程有待完善。
調查數據通過“體質健康檢測”測試獲得。對學生體能相關指標(具體包括身體形態、健康水平、身體素質、綜合體能)的影響,通過鍛煉前后比較分析,對比找出該項體能干預策略的優勢所在,為體育教師提供可參考的實驗數據。研究結論如下:通過HIIT運動干預,在身體素質方面的指標中,800m(女)/1000m(男)、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50m跑、立定跳遠指標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性差異,表明HIIT運動干預可以有效提高體質健康測試水平,從而提高高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將前期研究的運動干預理論預案推廣到體育課教學中,通過教學實驗對理預案進行完善,形成完整的實用性運動干預手段。
把實驗對象按照年級分為學前教育專業2019級1班為實驗組、2019級2班為對照組,每班各30人,實驗組先按照2019年1班學生的體質健康監測成績,給每個人開具運動處方,建立體質健康檢測檔案,除上體育課時間以外,每周三、五進行鍛煉,采用運動干預手段進行教學。對照組保持原先生活習慣。一學期后,針對2019年體質健康檢測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利用EXCEL表格與統計軟件對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為體質檢測運動干預提供數據參考。
通過以上的調查確立的運動干預手段,總結出所有保證鍛煉效果的體育訓練促進方式及運動干預實用性手段的建立與完善對于運用運動干預手段提升學生身體素質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