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農業農村局 江西 宜春 336000
農業生產是我國水資源利用的重要方式,每年的耗水量都在年度總用水量的七成左右。但在實際農業生產過程中,真正的需水量遠低于實際的耗水量,這些都說明我國的農業生產管理中十分有必要應用節水技術,且農業用水有非常大的節能空間。在農業生產管理中,應用節水技術能夠有效推動我國農業領域的現代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
1.1 田間徑流蓄攔技術 田間徑流蓄攔是指利用蓄攔的塘壩、溝道等設施將天然降水、坡地流水等水體保留下來,這樣在農田周圍建設成的小型蓄水設施,一方面可以方便農民取用水,縮短灌溉周期,調節農田土壤水分含量,減少農田灌溉用水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坡地上形成地表徑流,有效減少水土流失的情況,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在坡地上建設田間徑流蓄攔設施,還能夠起到深層滲漏的效果,提高坡地上樹木、花草的成活率,改善農田周邊的生態環境質量,輔助坡面治理的工程效果。
1.2 土地整理技術 針對農田的土地整理技術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土地平整、深翻來提高農田土壤的通透性,以便于農田灌溉和排水,避免農田土壤出現過于過濕或過干的情況;另一方面是通過調整田埂的方式來實現,比如:大畦改小畦、長畦改短畦、寬畦改短畦,這樣進行調整后的田埂更適合農機操作,農機操作相較于常規的人力作業能夠實現一定比例的節水,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1.3 覆蓋保墑技術 覆蓋保墑技術是一種通過在地面上覆蓋物品來實現水分蒸發量降低的節水技術。通常情況下,覆蓋在農田地面的覆蓋物多為地膜或植物秸稈,無論哪一種覆蓋物都能夠降低農作物之間地面的水分蒸發量,節約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降低農田生產過程中的灌溉水量需求。使用植物秸稈作為覆蓋物,不僅能夠降低土壤中的水分蒸發量,還能夠在腐爛后成為土壤肥料的一部分。
1.4 合理進行節水灌溉 在農作物種植生產過程中,每一種作物在各個生長期、繁育期對于水分的需求都有所不同,農民在進行灌溉時要合理執行灌溉計劃,不可盲目進行灌溉。農作物在某個時期的需水量,農田土壤的含水量,短期內的降雨量都是影響農民灌溉實際水量的重要因素,必須引起農民的重視。因此,農民在進行灌溉前要充分關注天氣情況、土壤含水情況,做好灌溉水量、灌溉時間、灌溉次數、灌溉周期的控制,進行合理、科學的節水灌溉,在保證農作物產量、質量的同時節約水量。
2.1 灌溉渠節水技術 在農業生產灌溉過程中,灌溉渠的滲漏問題始終是影響農業耗水量的重要因素,通常情況下,普通土渠的輸水途中損失會達到30%,這部分損失是農業節水的重要區間。灌溉渠防滲技術主要是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改土渠為混凝土渠,第二部分是渠道上加蓋蓋板或改為管道輸水,這樣能夠有效降低灌溉渠的損失量,實現有效的農業節水。管道輸水是目前農業用水的主要發展方向,無論是噴灌還是滴管,都需要從常規的輸水渠改為管道輸水后才能實現。與普通的水渠輸水相比,管道輸水能夠有效降低水資源的損失,節約因蒸發而浪費的灌溉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雖然相較于灌溉渠而言,輸水管道的成本更高,但相較于水分的損失而言還是十分劃算的。
2.2 改灌溉為噴灌或滴灌技術 噴灌和滴灌技術都是世界范圍內的先進灌溉技術,相較于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而言,噴灌和滴灌技術更貼近于自然界的降雨效果,能夠為農作物提供充足的水資源的同時,還不會給農田土壤造成過大的壓力,避免農田土壤中水分過大或因為灌溉而土壤板結。與普通的大水漫灌方式相比,噴灌和滴灌更有利于農民控制灌溉的水量,有利于農民根據農作物的實際需求來進行適量灌溉;噴灌和滴灌能夠適應所有地形和地質的農田,對農田所處的地貌沒有過多的要求,對農田的地質條件沒有過多的要求,沙漏地、凍土地都能夠使用這種灌溉方式。
農業生產現代化對灌溉措施、節水技術有較高水平的要求,農業節水需要從農業生產管理、水渠設施建設、灌溉方式等方面入手進行優化和調整,盡可能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實現對農業用水的節約,真正降低我國農業用水的消耗量和浪費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盡量避免對地下水系的過度依賴,建設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好型的農業生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