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羅超 羅 俊
1.錦屏縣氣象局 貴州 錦屏 556700;2.天柱縣氣象局 貴州 天柱 556600
錦屏縣高達70%的森林覆蓋率,不僅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了實驗基地。同時,當地農民合作社開始大量種植鐵皮石斛,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促進了當地勞動力的就業。本文主要結合在錦屏縣參與鐵皮石斛種植和從事為農氣象服務工作的經歷,通過大量的觀測數據,分析土壤濕度,光照強度和空氣溫度等關鍵性氣象要素對鐵皮石斛栽種過程中產生的具體影響。
1.樣本選擇。樣本的選擇是鐵皮石斛栽種的關鍵環節。首先,在錦屏縣廣泛種植的鐵皮石斛中挑選出一批品種優良、發育良好的種苗,并確保為同一年培育的幼苗。這樣用于保證其初始生長狀態相同,排除了因起始條件不同對實驗結果所造成的影響[1]。對每一株幼苗進行測量,其根莖的粗細程度大致都在0.26cm左右,都擁有完整的根系,大致高度是4.52cm,根系平均長度為4.13cm。
2.實驗方式。首先,將挑選好的鐵皮石斛幼苗按照每三棵為一叢的組合方式,種植在含有32個圓形孔洞的器皿里面。然后把種植好的鐵皮石斛幼苗放入智能化控制的培育箱內進行培育,雖然處理方式不盡相同,但是培育周期都為三個月。在為期90天的培育結束之后,從經過不同方式處理的幼苗之中,挑選出5叢(即15棵幼苗)進行詳細檢查。對鐵皮石斛幼苗的凈重量,根系嫩芽的發育生長狀況,高度以及根系增長的程度一一進行詳細的測量。此外,還需要測量出一叢鐵皮石斛幼苗總體的重量,一叢當中每一顆幼苗的重量,長度,根系粗細等增加的情況[2]。①對于溫度的控制:將所處環境的土壤濕度調至在大約為70%,同時將光照強度設置為正常光強的60%即可,初始溫度設置為22℃,隔一個月將溫度調高3℃,最終溫度控制在28℃,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培育。②對于濕度的控制:環境初始溫度設置為25℃,同時將光照強度調整為日常光的60%,土壤濕度首先設置為70%,隨著天數的增加,每隔一個月提高10%,最終提升至90%即可,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培育[3]。③對于光照強度的控制:首先將土壤濕度調至90%,初始溫度調整為25℃,初始光照亮設置為40%,隨后每隔一個月時間就增加20%,最終提升到80%即可。對其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培育。
1.溫度對其影響:通過對大量實驗數據的分析得出,溫度的改變對于鐵皮石斛根系的粗細狀況,生長數量等情況造成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不管環境溫度是25℃,還是最后調至的28℃。每一叢鐵皮石斛幼苗無論是鮮重的增加還是根莖的長度生長都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但是實驗顯示,與環境溫度為22℃的幼苗相比,25℃和28℃下的幼苗長勢明顯。因此,通過實驗研究可以證明,25℃-28℃之間的環境溫度有利于石斛幼苗的萌發和生長。
2.濕度對其影響。研究數據顯示,處于三種不同土壤濕度中的石斛幼苗。它們根系的生長狀況大致是一樣的,但是每一叢石斛幼苗的鮮重,根系粗細的增長情況,萌芽萌生增長的情況卻有著及其明顯的差別。同時,隨著土壤濕度的不斷增加,與之相關的各項數據也表現出了增長的勢頭。這些現象以及數據表明,石斛幼苗的生長對于高濕度的土壤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在土壤濕度很高(大約為90%左右),并且空氣流通的環境下,更加有利于石斛幼苗的生長。
3.光照強度對其影響。通過改變光強的大小,大量的數據表明,石斛幼苗的根系粗細情況沒有出現明顯的差別。當光照強度設置為40%的時候,數據顯示該狀態下的石斛幼苗叢,無論是在鮮重、根莖長度的增加情況,還是根莖嫩芽的增加數量都比處于60%以及80%光照亮狀態下的幼苗狀況要好的多。將光照度設置在80%時,石斛幼苗的生長狀況是最差的。無論是每叢幼苗的總重量,還是根莖長度的增加都明顯少于前兩種狀態下的石斛幼苗。所以,通過實驗可以證明,40%的光照亮是石斛幼苗生長的最適宜溫度(詳細數據見下表3)。因此,在日常的生產當中,應該適當的降低光量,這樣更加有益于石斛幼苗的生長,有利于鐵皮石斛花產量的增加。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得出環境溫度、土壤濕度以及光照亮在一定程度上對鐵皮石斛幼苗的生長都有著一定的影響,且在溫度處于25℃-28℃之間,土壤濕度為90%,光照量為40%的環境下最有利于鐵皮石斛幼苗的生長。實驗數據表明,不管是采用人工栽種的方式,還是采用組織培養栽種方式對鐵皮石斛進行種植培養,都可以大大增加石斛的產量。目前鐵皮石斛已經建立起了相關的產業,就錦屏縣而言,生態農產品的展示、石斛花采摘、石斛養生主題餐廳等等系列活動的開展,不僅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同時還提升了錦屏縣的知名度,對其經濟發展和影響力的提高都有著一定的作用。
想要使得鐵皮石斛植物取得滿意的產量,就必須關注氣候對其產生的影響。環境溫度、土壤濕度,光照亮的大小等氣候因素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會影響到鐵皮石斛的生長。為理想的產量,就必須對栽種溫度,土壤濕度,光照量大小等關鍵性因素進行合理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