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瀘州 646099
《使用編輯器開發VR應用》是VR專業快速認知VR引擎、搭建VR場景、設計交互與體驗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需要培養學生的編導策劃、引擎運用、調試測試、硬件架設等能力,這些是行業中虛擬現實設計師、VR交互設計師、項目研發工程師等崗位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前導課程需要學習VR技術的概念,產業背景及未來發展。本課程學習VR場景創建;軟硬件實現環境及系統種類;VR實現技術;VR技術應用領域;開發該類應用過程中需要涉及項目策劃、邏輯編輯、交互設計等等內容。后期課程是Unity3D、UE4開發設計,搭建行為更加復雜、邏輯更為嚴密、平臺更廣泛、交互自由度更高的VR場景及應用。據此,再進一步分析課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和思政目標以及教情、學情。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講授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VR引擎的使用方法,內容包括VR項目的組織策劃、開發方法、技術、流程與步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使學生能使用VR編輯器開發項目,正確地分析、評價項目成果。培養學生初步具備開發VR項目的能力,將來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嚴密策劃制作,縮短開發周期,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提高經濟效益。
課程考核采用項目驗收方式,在VR平臺上對內容策劃、完成度、交互性、體驗感等進行評價,并選取優秀作品、有特色的作品進行展示,激勵學生的創作熱情。
按工作過程系統化,將每個項目環節細分為:項目說明→策劃文檔制作→項目創建→項目編輯→項目預覽→測試項目→項目驗收七個階段。
項目說明環節由教師引導,介紹項目的實施計劃與內容;分配團隊成員,推選項目組長、團隊分工,討論設計方案;對方案點評,重難點強調和突破,難度較大的項目演示關鍵步驟。
策劃文檔必須包含分鏡編號、分鏡內容、示意圖、字幕和配音、鏡頭、交互和備注這幾部分的描述,且包含對“可觸發交互物品”的詳細描述;文檔中應包含適當的插圖,有對交互內容、文字信息等的詳細描述;策劃文檔應描述準確,通過對文檔的閱讀能對項目進行詳細的了解,從而可以實現相應功能。
項目創建及素材添加環節,要求使用VR編輯器建立場景,測試場景邊界、阻擋物,調整運動速度;檢索素材庫,確保素材齊備,缺失的素材可以自行上傳至個人庫;測試VR眼鏡,確保可以正確預覽。
然后在時間軸或邏輯軸上進行項目編輯;策劃鏡頭機位;在編輯中,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引導者而不是一個導演。因為傳統電影導演給觀眾的是一個框,而引導者所給的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這樣能給用戶一種獨特的方式來改變已經構筑好的虛擬世界,可帶來更多深刻的臨場感。
項目成型后,首先在工作站配套的VR眼鏡中觀看,使用準星懸停交互方式測試交互效果;根據使用情況調整和改進用戶體驗,修正BUG。
接下來搭建VR環境測試項目,在自己的工位安裝VR軟硬件,調整定位器,進行頭盔測試;找到地面水平面、設置房間高度、大小;修改編輯器輸出環境,進行項目實測。
VR項目驗收環節根據策劃書、項目完成度、項目交互性、用戶體驗感對項目進行評價和評分;選擇優秀的項目或有特色的項目進行展示。
課前備課階段,由老師設計開發涵蓋課程知識點、重難點的VR應用,如故事、科普、游戲等;然后制作VR場景,測試模型素材,確保素材的交互動行為可以實施;最后進行難度分級,將復雜的項目拆分成多個階段,逐漸遞進。
課堂教學采用理實一體化,環節按“練學思拓悟”能力訓練模式安排:教師展示項目基礎效果后,學生分組討論方案設計;教師點評各小組方案,進行重難點突破;學生根據討論結果和修改意見,撰寫項目策劃書,注明重難點的完成方法;教師發布要求,學生按要求拓展任務,修訂策劃書,并嘗試設計開發;過程中,教師收集較為集中的問題,統一解答并規范設計,其他問題則個別指導。
項目策劃書在項目開發前書面提交,教師根據策劃書跟蹤學生項目進度及制作效果,提出改進或修訂意見;作品在云端存儲,方便教師檢查其進度和效果;項目結束前,學生需要獨立搭建VR環境,將原本在PC端的項目,移植到VR環境中,測試并獲得評價。
教學過程中,教師案例全部截屏和錄像,這樣方便形成課程的在線資源庫,用于學生的課外學習和輔助。
教學案例在VR專業連續三個年級中做了實施對比,根據調查反饋,新增交互性更強的猜謎、對抗、迷宮案例,場景變化大、貼近生活,受學生歡迎。新的教學設計中,各個項目采用統一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設計流程,不斷重復加深,知識和技能反復迭代提高,如鏡頭固定機位→鏡頭切換→鏡頭移動→鏡頭跟隨→鏡頭環繞,每個項目的知識和技能都在之前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實現了螺旋提升。由于知識是在不斷重復和延伸的,學生理解和運用很快,例如演示一個4×4的場景矩陣和移動規則后,學生就能自行的拓展成16×16的場景矩陣規模并且建立更復雜的運動規則,所以,實際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而且,項目開發過程中,學生往往還會靈活運用所學,加入自己的創意,這說明學生樂意投入其中,并且積極實踐,促成知識轉化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