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2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備觀察、分析、判斷、創新意識、創意思維、創業實踐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為了達到這樣的用人需求,高等院校正在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本文在說明為什么要通過創新創業競賽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上,對當前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就相關問題針對地提出相關對策與建議,以期使參加創新創業競賽的師生更好地理解如何積極有效地參與創新創新競賽,進而實現通過創新創業競賽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第一,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老師講授學生接收,學生少了獨立思考的環節,從而降低學生們的學習效率,達不到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的要求。而創新創業競賽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擺脫了枯燥乏味的死記硬背,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及特長,不以考試為目的,而是以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們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在比賽中運用,減輕了學生的思想壓力,極大限度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第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內容相對固定,缺乏創新也很難有創新。創新創業競賽要求學生從創新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這就要求參賽學生不僅要有專業的學科知識,而且要根據問題將所學到的知識得以運用,更要提出自己創新性的想法,并且努力將想法變為現實。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更容易激發出學生們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們的創新能力。
第三,促進學生認真學習專業課知識。當代大學生出生在一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網絡信息高度繁榮的時代,尤其近幾年新媒體的出現更是讓大學生對傳統的課堂形式提不起興趣。學生們甚至更喜歡在新媒體平臺學習專業知識。創新創業競賽可以引導大學生參與進來,通過比賽形式,引導學生們在比賽中學習,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創新競賽中具有挑戰性的題目恰好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創意思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學習專業課程的積極性,這比老師枯燥的講述專業知識有效的多。
第四,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創新競賽在比賽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與人溝通、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參加競賽促使學生必須主動了解最前沿的知識,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嘗試從原有的知識和理論中尋找出新的方法和思路,并且將之變為現實應用技術或方法。在整個競賽過程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獲得了很大的提升,學生整體的素質也上升了一個層次。
當前眾多的創新創業競賽為學生綜合能力訓練提供了更多選擇,創新創業競賽作為高校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路徑,學校為大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措施,同時提供了經費支持,以此提高學生參與競賽的積極性,但學生在參與創新競賽的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第一,參與創新競賽的盲目性。在“雙創”的時代背景下,整個社會對于創新創業重要性形成高度共識,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創新創業競賽,大學生在選擇參加競賽時由于創新創業競賽的種類繁多,不了解不同競賽的類型、特點以及是否與自己的專業知識所匹配,往往存在盲目性。同時由于許多賽事的創新性不足同質性較高,從而導致有些學生參加了多項競賽,卻無法實現專業知識與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轉化。
第二,參賽成員結構不合理。目前多數的創新創業競賽都是以團隊的形式參與,朝著跨學科、跨專業的方向發展,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然而,由于存在關系羈絆以及缺少溝通渠道,組隊時主要基于關系的好壞,團隊中多為具有相同專業知識背景的成員,缺乏對團隊成員的能力以及知識資源互補的考量。異質性知識與已有知識的碰撞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更加有效地解決實踐過程遇到的困難,提升團隊成員綜合能力。
第三,指導老師團隊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指導老師作為創新創業競賽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之間的重要中介,對于推動創新競賽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貢獻。但與社會對于創新實踐性人才的需求相比,指導教師的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一方面,相較于眾多創新創業競賽學生團體,高校中具有創新創業系統的理論基礎知識以及大賽指導經驗的指教師團隊仍然匱乏,導致學生在選擇競賽項目時缺乏專業老師的指導,在競賽過程中,無法有效將專業理論知識以及以往實踐課程內容與創新創業競賽有效結合。另一方面,教學科研等壓力阻礙了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限制了指導教師團隊在創新創業競賽中的參與度與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貢獻度。
第四,競賽體系建設缺乏系統性以及延續性。一般的創新競賽周期較長,而學生的長遠規劃不明確,在競賽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由于缺乏與指導教師的有效溝通,獨立開展相關工作的能力欠缺等,難以形成長效機制,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能夠獲得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而內在的能力提升和外在的成績獲取是學生繼續參與更多創新競賽的驅動力,因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可能導致學生失去參與創新競賽的熱情與信心。
創新創業競賽作為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結合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過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提出一系列改進建議與措施,使其更好為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服務,滿足新時代社會對于綜合能力突出人才的需求。
第一,促進競賽與教學的有效結合。合理分配理論課程課時,增設創新創業競賽需要的專業技能培訓課程,使用層次化教學,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實踐課程通過要求,督促指導教師對于學生的負責程度,鼓勵學生在實踐課程中將理論知識與創新能力相結合,采取學生主導的方式涉及實踐方案,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第二,構建高水平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團隊。高素質專業化教師團隊是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要素,體現在創新創業競賽層面,需要構建一支高水平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隊伍,甄別種類繁多的創新創業競賽,從中選擇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競賽供學生參考,為學生選擇參賽項目提供引導。闡釋競賽隊伍所需成員能力,給出較為合理的團隊組合建議。在競賽過程中對于學生遇到的問題提供分析與指導,同時注重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競賽結束后,組織學生對于本次競賽進行經驗總結。修訂已有教師評價體系,提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競賽獲獎在教師績效評價中的權重。
第三,打造創新創業競賽交流平臺。通過創新創業競賽交流平臺促進多元主體間有效聯系,在平臺上發布相關競賽和項目的通知以及相匹配的指導教師團隊,便于學生對競賽有充分了解,并結合自身專業能力選擇參與的創新競賽、團隊成員以及指導教師。在競賽中取得優秀成績的團隊能夠在交流平臺上傳授經驗,對與競賽相關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解答,形成“以老帶新”的不間斷培養體制。
第四,健全創新創業競賽保障體系。通過創新創業競賽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需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障體系。高校層面,要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參賽,提供相應的培訓和指導,確保學生順利參賽,并制定一系列激勵措施,提高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的積極性。以競賽為契機,創建大學生創新實踐訓基地,為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服務。政府方面,加大對高校培養創新實踐人才上的財政撥款,積極引導企業與高校聯系,將創新創業競賽的成果進行有效轉化。企業方面,積極主動尋求與當地高校建立良好合作伙伴關系,搭建學生創新實踐平臺,促進創新創業競賽成果轉化以及創新實踐型人才儲備。
大數據時代使得社會對于擁有綜合能力強的大學畢業生需求急劇增加,而創新創業競賽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高等院校應根據大學生在參與創新創業競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創新創業競賽與教學的有效融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競賽過程中鍛煉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和能力。通過內培外引以及考核評價指標的改變,構建專業化高水平指導教師團隊,更好的為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競賽服務。打造創新創業競賽交流平臺,擴展學生獲取創新競賽相關知識經驗、選擇感興趣指導教師、構建創新創業競賽所需異質性成員的渠道。從高校、政府、企業多元層面完善創新創業競賽保障體系,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