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8 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電力和煤炭等供應,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和經濟平穩運行。會議明確,在保持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用電價格穩定的前提下,將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由分別不超過10%、15%,調整為原則上均不超過20%,并做好分類調節,對高耗能行業可由市場交易形成價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電力現貨價格不受上述幅度限制。
會議要求,要壓實各方能源保供和安全生產責任。堅持實事求是,加強統籌兼顧。各地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做好有序用電管理,糾正有的地方“一刀切”停產限產或“運動式”減碳,反對不作為、亂作為。主要產煤省和重點煤企要按要求落實增產增供任務,中央發電企業要保障所屬火電機組應發盡發,電網企業要強化電力運行調度和安全管理,對不落實能源保供責任的要嚴肅追責。
10 月10 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發表五周年學習座談會,總結國資央企貫徹落實全國國企黨建會議精神的工作成效和經驗,研究部署新形勢下中央企業黨的建設工作。
會議要求,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持續推進黨委(黨組)發揮領導作用和公司其他治理主體依法行權履職有機統一,推進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和市場化選人用人有機統一,推進黨組織設置與企業組織架構運行有機統一,推進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統一,推進黨內監督與企業內部監督有機統一,推進黨建責任與經營責任等有機統一,統籌推動管黨治黨、治企興企兩手抓、兩促進。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加強示范引領,堅持和完善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建立健全抓黨建強黨建長效機制,全力推動中央企業黨的建設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見效。要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把學黨史、悟思想更好體現到辦實事、開新局上,體現到持續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上,著力打造提質增效升級版,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加快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切實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確保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工信部日前發布了對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4815 號《關于在我國大力發展鈉離子電池的提案》的答復。
工信部在答復中表示,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作為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壓艙石,是支撐新能源在電力、交通、工業、通信、建筑、軍事等領域廣泛應用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支撐之一。
工信部長期以來積極推動新型電池產業發展。一是制定發布《信息產業發展指南(2016—2020 年)》,推動新型電池技術進步和創新升級,支持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新型電池產業發展。二是積極開展電池領域相關標準研制工作,推動將先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規范和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三是支持電池檢測平臺建設,指導組建國家動力電池制造業創新中心,統籌資源推動產業技術進步,支持新型正極材料等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
10 月12 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
《通知》提出,燃煤發電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通過市場交易在“基準價+上下浮動”范圍內形成上網電價,現行燃煤發電基準價繼續作為新能源發電等價格形成的掛鉤基準。
各地要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電力市場,按照市場價格購電,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目前尚未進入市場的用戶,10 千伏及以上的用戶要全部進入,其他用戶也要盡快進入。對暫未直接從電力市場購電的用戶由電網企業代理購電,代理購電價格主要通過場內集中競價或競爭性招標方式形成,首次向代理用戶售電時,至少提前1 個月通知用戶。已參與市場交易、改為電網企業代理購電的用戶,其價格按電網企業代理其他用戶購電價格的1.5 倍執行。
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證監會會同公安部、最高檢聯合開展打擊證券違法犯罪專項執法行動,集中部署查辦19 起重大典型案件。
“這是監管部門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協作配合,形成高效打擊證券違法活動合力,加大證券違法成本的重要舉措。目前,相關調查、偵查、審查起訴工作已經全面展開,部分重點案件已取得重要突破。”證監會表示。
下一步,證監會將會同公安檢察機關,堅決貫徹落實《意見》要求,始終堅持“零容忍”的工作方針,立足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和保障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工作大局,聚焦執法重點,創新辦案模式,不斷推動完善證券執法司法體制和協調配合機制,著力提升證券執法司法效能,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積極塑造良好市場生態。
為規范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行為,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和完整,保障國家所有者權益,近日,
以下情形的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應當予以處置:因技術原因確需淘汰或者無法維修、無維修價值的;涉及盤虧等非正常損失的;已超過使用年限且無法滿足現有工作需要的;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毀損、滅失的;因單位分立、合并、改制、撤銷、隸屬關系改變或者部分職能業務調整等而移交的;發生產權變動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處置的其他情形。財政部制定并印發《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明確,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方式包括無償劃轉、對外捐贈、轉讓、置換、報廢、損失核銷等。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和競爭擇優的原則,按照規定權限履行審批手續,未經批準不得自行處置。
10 月14 日,為進一步加強股東股權監管,完善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有效防范金融風險,銀保監會發布《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行為監管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明確了大股東認定標準,提出嚴格規范約束大股東行為,明確禁止大股東不當干預銀行保險機構正常經營、利用持牌機構名義進行不當宣傳、委托他人或接受他人委托參加股東大會、用股權為非關聯方的債務提供擔保等,進一步強化大股東責任義務,統一銀行保險機構的監管標準,壓實銀行保險機構的主體責任。《辦法》主要從持股比例、對金融機構的影響等角度對大股東進行認定。其中,持股比例標準根據各類銀行保險機構的股權結構集中度分為15%、10%兩檔,實際持股最多的股東也認定為大股東。《辦法》還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加強股權管理和關聯交易管理,重點關注大股東行為,并建立大股東權利義務清單、定期評估通報等機制,對濫用股東權利給銀行保險機構造成損失的大股東,要依法追償,積極維護自身權益。